像一把殺豬刀的不只有歲月──南美燕子魚大全

依稀記得小時候,有一次看到午間電視新聞的片尾畫面中,在亞馬遜河一條溪澗的水面上水花四濺,仔細一看,有一大群小魚正可能受到驚嚇或追趕,而在水面上閃爍著粼光跳動著。長大之後才知道那一群小魚,正是有著「淡水斧魚(Freshwater Hatchetfish)」稱號的小型脂鯉,在水族界中俗稱為「南美燕子魚」!

鱗片隨著光線折射而閃爍著藍綠色金屬光澤的陰陽燕子(Carnegiella strigata),為胸斧魚的模式種

圖.文|Flair Wang

會飛的斧頭

高度側扁的身形加上圓潤突出的腹部,讓這群小型脂鯉有著淡水斧魚的稱號

  在多數魚類多以紡錘狀身形在水中穿梭時,相較之下,這群小魚的長相可謂光怪陸離、特立獨行。由於牠們的身形極為側扁且背部平直,同時腹部向下突出成圓弧狀,從側面看起來就像一把斧頭,因此在歐美國家中被稱為斧頭魚(但筆者認為其實更像一把殺豬刀)。

  牠們的體表具有亮銀色鱗片反光,胸鰭寬大且細長,就像一雙翅膀一樣向斜後方高高揚起,長度甚至可達體長的二分之一,並由發達的肌肉所控制,能讓牠們在水面附近快速游動,並且在發現食物或遭逢天敵時能迅速變換方向,甚至能夠躍出水面。牠們也是典型的水表層棲息物種(Surface dweller),通常只會在水面附近活動,除非受到驚嚇或感受到水面附近有威脅,否則鮮少潛入水域深處。

分類

  在觀賞魚中,被稱為某某「燕子」的魚種多不勝數,例如原產於澳洲、新幾內亞的藍眼類彩虹魚,便多以某某燕子為名,例如著名的霓虹燕子(Pseudomugil furcatus);還有來自印度的小型鯉科──紫衣飛燕子(Laubuka dadiburjori)也是。牠們共有的特色,就是都有著寬大且上揚的背鰭樣式;但是說到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燕子魚,就只有這群被分類在胸斧魚科(Gasteropelecidae)的小型脂鯉。

  不同於常見的南美燈魚多歸類在脂鯉目下的脂鯉科中,這群包含 3 屬共 9 種的燕子魚,則是被獨立於脂鯉目下的胸斧脂鯉科中。9 種胸斧脂鯉中,最少有 6 種(不含亞種)曾經輸入水族市場,其中的飛脂鯉(Carnegiella strigata),也就是水族市場中俗稱的陰陽燕子,為胸斧魚的模式種,最早被歸類在胸斧魚屬(Gasteropelecus),之後才被移入飛脂鯉屬(Carnegiella)中。

  在親緣關係上來看,Kelly T. Abe 等人於 2013 年對胸斧魚科的研究指出,胸斧魚屬(Gasteropelecus)為多系群(polyphyletic),因為當中的巨型豹紋銀燕子(G. maculatus)被認為是其他胸斧脂鯉的姊妹群,而銀燕子(G. sternicla)則與飛脂鯉屬(Carnegiella)魚種的關係更為接近。同樣地,陰陽燕子(Carnegiella strigata)也非單系群(monophyletic),這表示這個科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審查。此外,星大胸斧魚(Thoracocharax stellatus)係由四個不同的譜系所組成,表示該物種可能是一個複合種(species complex)。

飛脂鯉屬(Carnegiella

  • 黑翼飛脂鯉(Carnegiella marthae;俗稱咖啡燕子)
  • 邁氏飛脂鯉(Carnegiella myersi;俗稱玻璃(月光)燕子)
  • 謝氏飛脂鯉(Carnegiella schereri
  • 飛脂鯉(Carnegiella strigata;包含陰陽燕子(C. strigata strigata)及黑間燕子(C. strigata fasciata)兩個亞種)

胸斧魚屬(Gasteropelecus

  • 銀胸斧魚(Gasteropelecus levis;噴點燕子,分布在亞馬遜河下游,尚未聽聞有輸入的紀錄)
  • 點胸斧魚(Gasteropelecus maculatus;俗稱巨型豹紋銀燕子)
  • 胸斧魚(Gasteropelecus sternicla;俗稱銀燕子)

大胸斧魚屬(Thoracocharax

  • 大胸斧魚(Thoracocharax securis;巨型銀燕子)
  • 星大胸斧魚(Thoracocharax stellatus

 

 

南美燕子魚大圖鑑

咖啡燕子

學  名|Carnegiella marthae

英文俗稱|Black winged dwarf hatchets

分  布|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祕魯、玻利維亞、圭亞那及蘇利南等地

體  長| 3.5 cm

  咖啡燕子的分布範圍非常廣泛,幾乎遍布整個亞馬遜河流域全境,一般多從哥倫比亞或巴西進口。本種在過去是非常普遍的魚種,但近年來輸入數量卻異常的少,僅偶爾可從陰陽燕子或黑間燕子中發現零星個體。該屬魚種皆缺乏脂鰭,咖啡燕子也不例外;牠們具有暗黑色的胸鰭和背鰭,自鰓蓋後方至尾鰭基部具有一條黑線,其上並排著一條橘褐色的霓虹亮紋,並且沿著整個下腹部邊緣也鑲著一條粗黑線。有趣的是,有時同一批進口的咖啡燕子中,有的腹面上散布著灰褐色噴點,有的個體則是呈現一條條的細縱紋;或是同一批魚當中,整批都是噴點狀或條紋狀個體。

來自哥倫比亞、批量進口的噴點型咖啡燕子
來自哥倫比亞,混棲於黑間燕子( C. strigata strigata )中的條紋型咖啡燕子

  Gery 於 1977 年的研究指出,咖啡燕子是一個多型種(polytypic species),也就是同一個物種當中可能有著數個不同的族群。他認為分布在奧利諾科河(Rio Orinoco)和尼格羅河(Rio Negro)的咖啡燕子屬於 C. marthae marthae 這個亞種;而原產於祕魯的謝氏飛脂鯉(C. schereri),則應被歸類在 C. marthae schereri 這個亞種。之後 Piggott 等人於 2011 年的研究表示,棲息在尼格羅河氾洪溪流中的咖啡燕子中有三個隱藏種(cryptic species),因此同一條河流中看似相同的咖啡燕子,其實各族群間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分化。另外,知名的德國貿易商 Aquarium Glaser 在其網站中,認為他們從哥倫比亞進口的噴點型咖啡燕子為謝氏飛脂鯉,並將巴西的條紋型咖啡燕子稱為咖啡燕子(C. marthae)。不過資料指出,謝氏飛脂鯉為分布在祕魯的種類,僅從其外觀差異來鑑定兩者的身分可能並不客觀。

前者為混棲於黑間燕子當中,乍看之下像是咖啡燕子的個體,但是除了體幅較低、腹側上的細條紋較為模糊外,隱約還透露出類似黑間燕子般的大理石斑紋,牠會是兩者間的雜交種嗎?
上左圖為疑似咖啡燕子與黑間燕子的中間型態,上右圖為咖啡燕子;從下圖的正面照片可以發現除了體型與體側紋路有些不同外,腹緣的黑框起始點也有所差異,你看出來了嗎?

玻璃(月光)燕子

學  名|Carnegiella myersi

英文俗稱|Pygmy hatchetfish

分  布|祕魯、玻利維亞

體  長| 3.0 cm

  早期稱玻璃燕子,後期多稱月光燕子的本種,是所有胸斧脂鯉中體型最小的種類,一般皆由秘魯進口。本種乍看之下和咖啡燕子有點相似,因此常被誤以後者的名稱販售,不過牠們的體幅較低、腹部凸出幅度較淺,體色也更加透明,而且胸鰭後方有著一塊深藍色亮斑可與之區別,是體色迷人精緻的種類,適合以十隻以上的數量群養。

玻璃燕子是體型最小的胸斧魚,適合以十隻以上的數量群養

 

陰陽燕子/大理石燕子

學  名|Carnegiella strigata

英文俗稱|Marble hatchetfish

分  布|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祕魯、玻利維亞、圭亞那及蘇利南等地

體  長| 4 – 4.5 cm

  胸斧魚中最具代表性的魚種之一。其體表閃爍著藍綠色的金屬光澤,腹側帶有數條深褐色的迷彩條紋,為本種增添了更多自然的野性美,深受許多水族愛好者的喜愛,包括筆者在內。和咖啡燕子一樣,牠們也廣泛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兩者有時會混棲於同一水域。本種曾經在不同年代被分為數個亞種,最多曾經有五個。直到 1977 年,Géry 將兩種不同體紋形態區分為不同的亞種:分布在圭亞那、蘇里南和部分亞馬遜河流域,體側深褐色斑紋呈 V 字形圖案的亞種為 C. strigata strigata; 而遍布亞馬遜河流域、體紋呈 Y 字形圖案者為 C. strigata fasciata 亞種;另外在尼格羅河和奧利諾科河中也有發現體紋介於兩者中間的類型。C. strigata strigata 這個亞種在坊間多半被稱為陰陽燕子,而 C. strigata fasciata 則被稱為黑間燕子,不過店家有時並不會特別區分兩者,而是一律以陰陽燕子或大理石燕子之名販售。

體紋呈 Y 字形圖案者為 C. strigata fasciata 亞種
體紋呈 Y 字形圖案者為 C. strigata fasciata 亞種,中文俗稱黑間燕子(左);體側深褐色斑紋呈 V 字形圖案的亞種為 C. strigata strigata,中文俗稱陰陽燕子(右)。兩者在體型有些微差異,黑間燕子的體幅較高,陰陽燕子身形顯得較為修長

巨型豹紋銀燕子 

學  名|Gasteropelecus maculatus

英文俗稱|Spotted hatchetfish

分  布|巴拿馬中部至哥倫比亞西部

體  長| 9 cm

  體型相對大型且具魄力的燕子魚,早期十分罕見,但近十多年來,每年都會自哥倫比亞定期輸入野生個體。體色為銀白色,體軸具有一黑色縱紋,沿著縱紋兩側各分布有兩到三排黑色斑點排列,很容易和同屬的銀燕子區分。成魚體型較大,較適合飼養在長度 120 cm 以上的大型水族箱中,也不建議和飛脂鯉屬的小型種混養,以免對後者形成壓迫。

 

銀燕子

學  名|Gasteropelecus sternicla

英文俗稱|Common Hatchetfish

分  布|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祕魯、蓋亞那、法屬圭亞那及蘇利南等地

體  長| 7 cm

  胸斧脂鯉屬的代表種,很常見於早期的觀賞魚圖鑑中,許多資料也說到牠們是相當常見的魚種,但實際上筆者卻鮮少見其批量輸入,偶爾會在哥倫比亞輸入的陰陽燕子中發現零星個體而已;反倒是早期罕見的巨型豹紋銀燕子,在近十多年來的進口數量較為穩定。銀燕子體色為銀灰色,主要特徵為從鰓蓋後方至尾鰭基部具有一條黑色縱帶;此外其吻端較為尖凸,且上唇前方略為凹陷,因此感覺有些「翹嘴」的模樣。

幾年前由印尼魚場繁殖出來的銀燕子白子人工培育個體,相較之下體質較為嬌弱

  一般而言,市售 99 % 的南美燕子魚都是野生採集進口的個體,幾乎不會有人繁殖牠們,然而幾年前市面上居然出現了一批由印尼繁殖場售出的銀燕子白子人工繁殖個體。雖然由於缺乏黑色素而導致其體紋特徵完全消失,但比對其體型和脂鰭特徵,幾乎可以確定就是銀燕子無誤,不過不知道是否銷量不佳而使魚場無意繁殖,還是貿易商無意進口,自從那一批之後便再無出現過白子個體了。

 

迷你銀燕子

學  名|Gasteropelecus sp.

英文俗稱| Pygmy Common Hatchetfish

分  布|哥倫比亞

體  長| 3 cm

  有一次無意間在哥倫比亞進口的陰陽燕子之中,發現了兩隻長相不同且體型小巧的燕子魚,原以為是咖啡燕子或謝氏飛脂鯉(Carnegiella schereri),但仔細一看又不太像,而且牠們還具有脂鰭特徵,因此推斷可能為胸斧脂鯉屬的未描述種。該種的體軸具有一條細縱帶,其上和咖啡燕子一樣具有一條金橘色螢光帶,且腹部更加圓潤,體型看起來格外討喜。由於發現時體型不到 3 公分,尚不知其最大體長為何,因此暫時以迷你銀燕子稱之。

 

巨型銀燕子

學  名|Thoracocharax securis

英文俗稱|Black winged dwarf hatchets

分  布|祕魯、巴西

體  長| 9 – 10 cm

  本種為體型最大的燕子魚,體長可達 9 cm,市售個體多為 4-5 cm。牠們時常被誤認為是銀燕子或巨型豹紋銀燕子,但實際上本種全身呈銀白色,除了背鰭基部呈現黑色外,全身無任何斑紋,很容易與其他種類區分。此外,其淡黃色的背部會略微隆起,因此整體看起來較為圓潤。

體色銀白無斑紋是大型銀燕子的主要特色

 

魚隻選購

  建議在選購燕子魚時,最少一次以 6 隻為基本單位,而飛脂鯉屬的陰陽燕子或玻璃燕子最好以 10 隻為最小飼養單位,此舉能夠為牠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降低下缸初期所造成的緊迫。另外市售的燕子魚幾乎皆為野生個體,在經過長途運輸、舟車勞頓後,個體往往相當虛弱且容易罹病;在選購時須留意個體有無身體過於單薄、離群索居、游動無力甚至翻滾的現象,另外也要留意體表有無白點病或其他不正常增生物,應避免選購這些個體。

燕子魚為群居動物,一次最少應飼養 6 隻以上的個體

水質

  南美燕子魚多半棲息在河川支流且生長著水生植物的雨林小溪(Igarapes)中,在落葉所釋放的腐植酸和單寧酸影響下,水質多為酸性軟水,尤其以小型的飛脂鯉屬所棲息的尼格羅河及奧利諾科河之黑水水域為最,其酸鹼度有時可達到 pH 5 左右,因此在飼養前須先將水質調整到 pH 6.0 – 7.2 之間,再放入魚隻。另外燕子魚對水質的潔淨度要求較高,需使用過濾器來提供清潔的水質,若水質不佳再加上水溫震盪,往往會導致個體罹患白點病而死亡。

環境布置

  燕子魚的體色或許不如其他許多燈魚般鮮豔亮麗,但是其獨特的泳姿、斑紋和習性,卻可以為水草缸、原生造景缸或沼澤缸帶來許多自然野性的風貌,是絕佳的配角之一。不論是密植水草的造景缸,或是以落葉及流木仿造天然水域的群落生境缸或雨林缸都很適合飼養燕子魚。水族箱中可種植一些浮葉植物如紅芋,能為燕子魚帶來一些安全感,但仍須提供足夠的水面空間供其活動,避免其緊迫。小型的陰陽燕子或咖啡燕子,建議使用的水族箱長度不應小於 60 cm,大型種類如巨型銀燕子或豹紋燕子,最好能提供其長度 120 cm 以上的水族箱。

食物

  如前述,燕子魚多活動於水面附近,有 9 成以上的食物來源是來自掉落水面或靠近水面的小昆蟲,有時也會捕食靠近水面的其他魚苗,但對於掉落中下水層的食物毫無興趣,因此在餵食方面,可選擇會漂浮於水面的薄片飼料或燈魚專用的細顆粒人工配合飼料作為主食。然而對於剛進口的個體來說,狀態不佳加上面對新環境,一開始可能會對人工配合飼料興趣缺缺,此時如果可以提供剛孵化的豐年蝦苗或水蚤是最好不過了!餵食時,可暫時將過濾器水流關閉,利用豐年蝦無節幼蟲的趨光性將其誘引至水面供燕子魚攝食。經過幾天,魚隻適應環境後,慢慢改以人工飼料輪流投餵。

有關燕子魚的飼養,這裡有不錯的影片介紹:

 

注意事項

  有人認為南美燕子魚可以像海中的飛魚一樣,透過胸鰭拍打水面後,便可在水面上滑翔數公尺遠。但 Wiest 於 1995 年使用高速攝影機拍攝其動作後,證實情況並非如此。燕子魚在面臨水面下的死亡威脅時,在情急之下會揮動胸鰭讓身體離開水面以逃避敵害,但卻無法在空中停留太久;因此只能說牠們會跳,而不是會飛。何況離開水面非常消耗能量,使得牠們在短時間內只能跳一到兩次而已。

燕子魚通常只在表面水層活動

  筆者早期剛開始接觸水草缸時,由於美觀的關係,特別喜歡使用無邊條的開放缸,碰巧本身又偏愛充滿野性風味的陰陽燕子,所以即便冒著魚隻可能會跳缸的風險,還是到了水族館買了十幾隻陰陽燕子回家下缸。可想而知的是,隔天早上地上就多了好幾條魚乾。這個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們,千萬不要不信邪,把燕子魚養在水位過高且無加蓋的水族箱中。但事實上,燕子魚沒有想像中那麼愛跳,牠們遇到威脅時,多半會迅速下潛至水深之處;只是,如果在夜間熄燈後遇到一點風吹草動,或是燈光突然開啟,魚隻還是很容易受到驚嚇而躍出缸外,特別是剛下缸的前幾天,魚隻情緒尚未穩定時。因此缸中若飼養有燕子魚,請務必在魚缸上方裝上紗網或蓋板密封才是。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6 thoughts on “像一把殺豬刀的不只有歲月──南美燕子魚大全

  • Avatar
    2021-05-28 at 11:00:00
    Permalink

    请问这些燕子怎么区分公母 谢谢

    Reply
    • Flair Wang
      2021-07-14 at 13:21:51
      Permalink

      應該跟腹部形狀有關,腹部比較寬圓的可能是雌魚,腹鰭後方略為凹陷的可能是雄魚

      Reply
  • Avatar
    2021-05-28 at 15:15:39
    Permalink

    请问巨斧燕子怎么分公母 谢谢

    Reply
    • Flair Wang
      2021-07-14 at 13:21:18
      Permalink

      應該跟腹部形狀有關,腹部比較寬圓的可能是雌魚,腹鰭後方略為凹陷的可能是雄魚

      Reply
  • Avatar
    2021-08-10 at 18:06:16
    Permalink

    我怎么觉得巨斧燕子是大公小母呢 母的吃两条丰年虾就起肚 卵巢的作用 像云吞 薄皮大馅 公鱼吃几条丰年虾也不起度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