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來自印度洋的新種河魨

孟加拉銀鑽狗頭 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 Habib et al., 2018

(上)a. 正模標本,標準體長 312 mm;b. 副模標本,標準體長 243 mm。(下)和本種關係最為接近的牛奶點狗頭(C. patoca)幼魚

  上個月底,一種來自孟加拉的孟加拉灣西南部沿海的新種河魨-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 Habib et al., 2018 被發表了。Chelonodontops 這個屬對淡水河魨玩家來說,較為熟悉的種類莫過於牛奶點狗頭(凹鼻魨;C. patoca)了,不過過去幾年曾經自印度輸入了另一種體型約 20-30 cm、長相很接近前者的河魨,甚至還一度以牛奶點狗頭的名稱出口,原本以為是牛奶點狗頭的成體,不過就在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中文商品名暫稱為“孟加拉銀鑽狗頭”)的新種描述文獻出爐後,真相逐漸明朗了!

  Habib 等人利用漁民在孟加拉著名的孟加拉虎棲地-孫德爾本斯三角洲(Sundarban Forest, Bangladesh)紅樹林區所捕獲的兩個樣本,發表了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 這個魚種。這個種小名詞源為“孟加拉”的新種河魨與牛奶點狗頭皆為體長可達 30 cm以上的大型種,兩者的形態差異在於背鰭(12 vs 10)、臀鰭(10 vs 8)、胸鰭(19 vs 15-16)以及鰓耙數(8 vs 7)有所不同,此外遺傳差異分析也說明兩者各為獨立的物種。根據過去進口至台灣的樣本來推測,體型越小的個體,身上的白色圓點通常也越大;隨著個體的增長,身上的斑點也會變得越小。

喜馬拉雅金鑽狗頭 Chelonodontops leopardus (Day, 1878)

(上)重新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erala)所採集到的 Chelonodontops leopardus 樣本,標準體長為 170 mm;(下)本種在頭部兩眼間的倒 V 字形圖案也符合文獻描述

  在查閱孟加拉銀鑽狗頭文獻時,無意間發現今年六月有一篇關於 Chelonodontops alvheimi 這隻分布在緬甸外海的新種河豚發表文獻中,也同時重新描述了 Chelonodontops leopardus (Day 1878) 這隻分布在印度洋的河魨。該種最早是 Day 於 1878 年根據從印度海某個地點所採集到的兩個標本所描述的。之後的研究顯示,該魚種的棲地範圍可以從印度南部的克拉拉邦延伸至緬甸的孟加拉灣沿海。筆者在比對其產地、標本照片以及鰭條數後,認為這隻很可能就是四年多前曾經以 “ 喜馬拉雅河魨 ” 名義輸入、中文商品名為 “ 喜馬拉雅金鑽狗頭 ” 的不知名淡水河魨。本種具有棕綠色的體色,身上散布著圓形或橢圓形的金色斑點,頭部的兩眼間有著許多金色圓點所連成的倒 V 字圖案,總體長可達 50 cm。

小叮嚀|不論是銀鑽狗頭還是金鑽狗頭,從其捕獲產地來看,兩者都是屬於標準的汽水域魚種,因此想要長久飼養牠們,最好在飼育水中添加千分之 10-15 的海鹽,以避免其死亡。

文獻來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8336078_Chelonodontops_bengalensis_Tetraodontiformes_Tetraodontidae_A_New_Species_of_Puffer_Fish_from_the_Northern_Bay_of_Bengal_Based_on_Morphology_and_DNA_Barcod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6150105_Chelonodontops_alvheimi_a_new_species_of_pufferfish_Actinopterygii_Tetraodontiformes_Tetraodontidae_from_the_Indian_Ocean_with_redescription_of_the_rare_pufferfish_Chelonodontops_leopardus_Day_1878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