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逝的珍珠馬甲
珍珠馬甲可以說是水族館中的長青魚種,甚至還出現了圓身或短身的人工繁殖種。但是你知道這種已經大量繁殖的魚種,在野外正以飛快的速度消失當中嗎?
自從 1933 年第一批珍珠馬甲魚(Pearl Gourami;Trichogaster leerii)輸入德國後,這種美麗的魚類就一直出現在水族市場中。然而,如今牠們在野外瀕臨滅絕是水族愛好者造成的嗎?

珍珠馬甲是一種迷鰓魚,為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毛足鬥魚屬(Trichopodus)底下的四個魚種之一,早期和電光麗麗(Trichogaster lalius)和黃金麗麗(T. chuna)一起歸類在毛足鱸屬(Trichogaster)中,後來才將其分離。和其他三個魚種:青萬隆(T. trichopterus)、蛇皮馬甲(T. pectoralis)和銀馬甲(T. microlepis)一樣,當牠們長到 12 cm 時便會被當地人當作食用魚食用。珍珠馬甲在原棲地本來是很普遍的,並沒有瀕臨滅絕的危險,然而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Red List)中,卻被放在「近危(Near Threatened)」的危險階段,這是為什麼呢?
棲地的流失
珍珠馬甲在野外需要生活在一種特別的水質環境-黑水(black water)。黑水之所以叫〝黑水〞,是因為它的顏色接近咖啡色,呈現酸性(pH 值在 4.5 左右)且極度缺乏礦物質,這意味著黑水的細菌含量是極低的。珍珠馬甲在水族館裡雖然能被飼養在其他類型的水質中,但是如果牠們的黑水棲地消失的話,在野外將難以和其他的魚種競爭。這也表示如果黑水消失,珍珠馬甲也將跟著消失。


油棕──熱帶地區的詛咒
珍珠馬甲被發現於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印尼廖內省,甚至在其他巽他群島(末次冰河時期由於海平面下降,而在東南亞地區露出水面並連成一體的陸地)中的一些小島上也能發現。這裡有大量的泥炭沼澤,因而擁有豐富的黑水生物棲地。但如今無止境的油棕種植園建立在黑水沼澤地上,因此在黑水區的任何搜索都是徒勞無功的,依靠黑水生存的魚類會漸漸消失。1945 年,Hugh M. Smith 寫過一本關於泰國淡水魚類的書,裡面提到在曼谷周邊地區棲息的珍珠馬甲相當常見。但如今,一位經驗豐富的熱帶探險家和迷鰓魚專家 ── Horst Linke 表示,在泰國水域中再也找不到牠們了。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錄,該物種在泰國中部被視為滅絕。在即將到來的 10 至 20 年間,預計棲地流失將會達到驚人的 30 %。
過度捕撈?
野外捕獲的珍珠馬甲越來越少出現在水族貿易市場上。牠們的來源多半來自東南亞各地(包含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斯里蘭卡和香港)、以色列、捷克和美國。國內外和各地的水族愛好者也都在積極繁殖該物種。牠們是築泡巢型繁殖,每窩可產下約 700 顆卵;全年繁殖的話,每 4 – 6 個月就可以培育出新的一代。所以對於生物貿易來說,可以確定排除過度捕撈是造成野生族群下降的原因。

如何保種
除了野生魚越來越少見之外,現在市面上已經越來越難看見原生型態的珍珠馬甲,取而代之的是黃化種以及短身圓球型的畸形人工改良個體!其實這是件相當令人擔憂的事,因為當有一天野生的珍珠馬甲因為棲地的開發與破壞,而從野外完全消失後,我們將再也無法看見牠們原本的面貌。我們應該做的是,儘量購買原生型態的珍珠馬甲並盡可能繁殖牠們,甚至更進一步地保留牠們野生個體以及要求出口商附帶其野生魚的產地來源標示,以確保不同產地形態的個體基因能在玩家之間不斷交流擴散;另外更重要的是,抵制人工畸形個體的購買(即使牠們看起來也許很可愛),迫使繁殖場改回培育原生種個體!物種興亡,玩家有責!


參考文獻|https://www.aqualog.de/en/blog-en/red-list-the-pearl-gourami/
珍珠馬甲在水館OK,買回來隔天會有暴斃的偶發事件,請教,可能原因
那應該是哪邊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