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口育繁殖的菠蘿魚-印地安紅腹菠蘿

英麗魚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肯定很陌生,但是如果說到「金菠蘿」,可能聽過的水族愛好者會比較多吧?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珍奇水族貿易 Aqua.Monsters

  早在三十多年前,筆者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家裡的缸子裡就已經養著一條金菠蘿;在當時龍魚還未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前,金菠蘿那金黃帶紅的討喜體色,被許多人認為是紅龍最佳的混養魚種!可想而知,英麗魚屬(Genus Heros)這群在華人觀賞水族市場中被稱為「菠蘿」或「波羅」的南美慈鯛,其實早就有著悠長的飼養歷史了。

市售的虎面菠蘿可說是傳統金菠蘿的紅色加強版

混亂的身世

  過去數十年來,金菠蘿被認為是分布在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的英麗魚模式種-Heros severus 的白化人工改良種。H. severus 是 Heckel 於 1840 年描述的魚種,分布在奧利諾科河(Rio Orinoco)的中上游,相對應的中文名被認為是「黑菠蘿」。那黑菠蘿跟本文的主角-印地安紅腹菠蘿又有什麼關係呢?

  印地安紅腹菠蘿大約在 2007 年才開始從哥倫比亞進口至台灣,但牠們其實早在 1992 年就在委內瑞拉被發現並引入水族貿易,但是前陣子從巴西也能進口到本種的情況來看,推測其範圍可能可延伸至巴西尼格羅河上游。而 H. severus 的模式產地位於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流域中上游,確切的分布範圍不明,因此由於產地及外觀相近的關係,到了 1994 年,多數水族愛好者認為印地安紅腹菠蘿就是 H. severus

1994 年開始,許多水族愛好者認為印地安紅腹菠蘿就是 H. severus

  有趣的事來了,2015 年時加拿大的 Oliver Lucanus 在委內瑞拉南部發現了一個和印地安紅腹菠蘿共棲的新的菠蘿魚種群,並在同年以 Heros sp. “Rio Curare”(Red Tiger Severum;中文品名為紅老虎菠蘿)之名輸出至觀賞魚市場。Wolfgang Staeck 和 Ingo Schindler 兩人檢視這兩種在野外共棲的菠蘿,並對照 H. severus 的模式標本後赫然發現,俗稱的紅老虎菠蘿從尾鰭算起來的第三條棟線缺乏上半部,而此特徵才真的符合 H. severus 的正模標本描述;換言之,真正的 H. severus 應該是「紅老虎菠蘿」才對,而原本委內瑞拉產的印地安紅腹菠蘿其實不是 H. severus,而是一個新種,因此另外賦予牠一個新名字,叫做 Heros liberifer Staeck & Schindler, 2015。

同屬魚種中獨一無二的育幼方式

  顧名思義,印地安紅腹菠蘿體側除了具有 8 條清晰的垂直棟線外,腹部還有著由許多紅色小點連成的數條縱紋;隨著成長,其紅色條紋甚至能擴及至上半身,在同屬魚種中顯得獨樹一格;此外,牠們還有著鮮紅色的虹膜、較薄的嘴唇以及尾鰭基部上的一處獨特斑點。不過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本種有別於其他同屬魚種的獨特育幼方式。

鮮紅色的虹膜、較薄的嘴唇以及尾鰭基部上的一處獨特斑點該魚種的主要特色
兩隻正在玩親親的印地安紅腹菠蘿,這並非友好的表現,而是一種互相角力的象徵

  印地安紅腹菠蘿的種小名 liberifer,是由 liberi(= children)和 ferre(= to carry)兩個字所組成,指的是一種被稱為「口育式或稱魚苗式口孵(Larvophile mouthbrooding)」的生殖行為。也就是說親魚在剛開始繁殖時,就和其他開放式產卵型慈鯛一樣,會將魚卵產在一個平面上,而非由雌魚將魚卵含入口中孵化。在 27 °C 的水溫下,魚卵會在產下後約 40 小時孵化。當魚苗孵化約三到四天後開始游泳時,親魚雙方就會將魚苗吸入口中保護,而其他菠蘿種類則不會出現這種口育行為,僅是緊跟在身邊保護而已。類似的育幼方式也可以在其他南美洲的短鯛,例如彩虹帝王(Apistogramma barlowi)及藍寶石帝王(A. megastoma)身上見到。

印地安紅腹菠蘿的口育繁殖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103058819783213

飼養

  本種體長可達 20 cm,屬於中大型慈鯛,建議最少需要 120 cm 長的水族箱來飼養。飼養水質為弱酸至中性軟水(pH 6-7),最適水溫為 27 ℃。雜食性,能輕易接受多款人工飼料和赤蟲、豐年蝦等生餌及活餌。可搭配混養其他美洲慈鯛、中型加拉辛和異型魚,不建議混養屬於以免慈鯛誤吞造成傷亡。慈鯛皆具有領域性,本種也不例外,特別是在繁殖期間,會有驅趕缸友護幼的情況。性別的分辨可由體型、背鰭與臀鰭末端鰭條的延伸長度,以及鰓蓋上有無紅色斑點來區分,有紅點者為雄魚;不過巴西產的個體不論雌雄,在鰓蓋上皆無發現顯著紅色噴點,這或許是其與委內瑞拉產個體的地域型差別吧?

即便是雄魚,在其鰓蓋上也無明顯的紅色噴點,這說不定是巴西產與委內瑞拉產的地域型差異

  好了!最後我們話題轉回到金菠蘿身上。既然黑菠蘿不是 H. severus(紅老虎菠蘿),那改良種的金菠蘿又是哪來的?其實水族市場上最常見的黑菠蘿(金菠蘿),是另一種廣泛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的魚種-Heros efasciatus,分布範圍從上游的祕魯一直延伸到下游的巴西申古河。由於從祕魯至巴西的亞馬遜河沿岸支流都曾出產許多外觀略有不同的菠蘿魚,牠們很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種群。如果之後進一步的分析結果出爐後,我們再來進行更詳盡的菠蘿魚介紹。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