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鉛筆魚真的很難搞嗎?

大型鉛筆魚,一群令人又愛又恨的淡水觀賞魚。愛的是它們那身上無數種排列組合的幾何圖案;恨的是那彷彿無所不咬的刁蠻小嘴。對一些資深的水族玩家來說,看到這類魚可能會避之唯恐不及;對一些剛入門的水族新手而言,看到小巧可愛、多變的體色與斑紋完全不遜於小型燈魚的大鉛筆魚幼體,買回家放進燈魚缸後才發現是惡夢一場。然而,牠們之所以帶給人惡名昭彰的印象,其實很大原因是我們並不了解怎麼飼養牠們的緣故。

外型與習性

  在學術分類上被歸類在上口脂鯉科(Anostomidae)下的中大型脂鯉,由於體型多半呈細長筒狀,而被暱稱為「大鉛筆魚」。它們和俗稱小鉛筆魚的鱂脂鯉科(Lebiasinidae)魚類相比下,有著類似的植食性偏好傾向,不過大鉛筆魚不像小鉛筆魚那般喜好群游在一起以尋求庇護,反而在種內之間常出現攻擊行為,甚至有食鰭的傾向。這樣說來,大鉛筆魚類難道就不能飼養來做為觀賞魚嗎?那倒未必!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飼養方式錯誤而導致飼養失敗罷了!

  大型鉛筆魚的種類複雜,不同的攝食方式也導致它們在外觀和習性上略有不同。光是從它們的嘴型就可以明顯歸納出幾種類型:有些具有上翹的嘴巴,如大型紅鉛筆(Anostomus anostomus)、橙紅翹嘴九間(Synaptolaemus latofasciatus)等藻食性強烈的種類,這類魚通常喜歡以頭朝下45度游動覓食,這樣的習性也使得大鉛筆類被統稱為「Headstanders」;另外種類最多的兔脂鯉屬(Leporinus)成員口器多偏向中間位置,吻部的咬合力強大;而有少部分則是底棲型物種如稚脂鯉屬(Leporellus),就喜歡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底部活動,當然它們的吻部也比較偏向下位嘴,但擁有強烈的領域性。

上口脂鯉科(Anostomidae)魚類的上、中、下位嘴型之比較

混養

  各種類別的大型鉛筆魚在自然界中有著各自的生態棲位,比較不會有爭奪空間和食物來源的問題,但在人工飼養下,同一缸裡如果只養個兩三隻,很容易產生彼此鬥毆的情形,但隨著飼養的個體越多,追咬互鬥的機率就越低。因此事先應備妥充足的飼養空間,如長度 150 厘米以上的水族箱,以便容納成體動輒可達 20-30 cm的大鉛筆魚,而且缸裡最好都混養體型相仿的各種大鉛筆魚,其他不同體型的個體建議另外開缸飼養,以避免弱小個體被霸凌的可能,當然其他小型燈魚就更不用說了,丟進去只有被當活餌的份!其他能搭配的魚種只能選擇南美中大型慈鯛或鯰魚,不過最好挑選身強體健的品種,不建議會拖鰭拉絲、動作溫吞的種類。

環境布置

  飼養缸的布置可仿照原生環境,以河砂、石塊以及樹枝、流木作為裝飾。木頭除了美觀及提供隱蔽之外,也可額外滿足大鉛筆魚喜愛啃咬的習性;至於活水草則很容易成為它們的零嘴,只能成為其餌料而不適合用於裝飾。另外存在於缸內的加溫器等電線管路甚至氣動過濾棉,也很容易遭其嚙咬而導致損毀甚至漏電等情況,最好加裝護套或額外進行包覆。餌料方面建議以植物性為主,例如富含藻類成分的沈底飼料或蔬菜薄片,或是定期給予一些洗淨的葉菜類供其攝食,避免長期餵食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餌食,如紅蟲或小魚。水質維持在弱酸至中性、中等硬度即可,水溫應避免過低或劇烈變動,25~28 ℃ 為佳。

  其實只要飼養環境掌控得宜,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座大水族箱裡飼養各式各樣的大鉛筆魚種類,除了可以滿足心中的蒐集慾外,還能看到它們在精心布置的人造生態中盡情展現其原始的行為,順便幫你清除缸中的絲狀藻或黑毛藻,所以也沒想像中那麼難搞啦!

個體提供|北海水族批發.珍奇水族貿易.華洋水族貿易.萬沃水族貿易.紅鱗水族.台中哲園水族

PS. 特別感謝魚友丹丹 Danny Lin 提供他寶貴的飼養經驗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