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斯山大鬍子異型之採集紀行

圖.文 / Hans-Georg Evers
翻譯 / Flair Wang

在我的出生的那一年,Bob Dylan 因為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蛻變時節)” 這首歌而成名。嗯,這對我來說其實是非常真實的,當《亞馬遜水族雜誌(AMAZONAS)》的美國出版社改變他們的風格時,我想起了這首歌。多年來,我和 Reef To Rainforest Media,LLC 的員工及管理層成了朋友,而我作為一名 “ 退休 ” 的總編輯,現在有機會在一個新的 “旗幟” 下扮演一個小角色。首先,我要感謝 Reef To Rainforest,特別是 Judy Billard 和 James Lawrence 及其工作人員,再來,我希望 Ann Whitman 和她的團隊在接下來的英文版 《AMAZONAS》 中獲得好運!
親愛的讀者們,我現在有很棒的機會可以在未來的雜誌內文中,用一些篇幅來為各位介紹一些關於觀賞魚的最新消息。作為《AMAZONAS》英文版的專欄作家,新進口的物種、科學發現甚至引人注目的成功繁殖將會成為我的主要課題。我在這次的主題中會開始在一些甲鯰科異型魚身上使用最近在德國雜誌《DATZ》 所收到新的 L 編碼。我知道這些秘魯南部的部分魚種已經開始出現在美國水族市場上,它可能有助於異型魚社團在討論甚至交易牠們時,能正確識別這些魚種。
新熱帶地區的甲鯰科魚類,通常被水族愛好者稱為 “異型魚(plecos)”,廣泛分佈在南美洲大陸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區。其中,為數眾多的勾鯰屬(俗稱鬍子類異型;Ancistrus)對水族愛好者來說,是迄今為止最常見、也最熟知的異型魚種。牠們大多數棲息在低地的河流、小溪和湖泊中。實際上,每個流域都有自己的魚種,有時甚至是許多不同種類棲息在不同類型的棲地。只有少數人知道勾鯰屬這一大屬的異型魚也分布在安第斯山脈地區,甚至海拔高度達到約 1500 米!





三次旅程
我有很好的機會在 2014、2015 和 2016 年造訪秘魯南部的馬德雷德迪奧斯州(Madre de Dios),並在許多河流和馬德雷德迪奧斯河(Rio Madre de Dios)支流採集。好幾次我們沿著相對較新的路,從馬爾多納多港的首府-馬德雷德迪奧斯,進入高安第斯山脈的著名城鎮-庫斯科(Cusco)。Quince Mil 這個小村莊是我們橫跨高速公路探索的許多如水晶般清澈小溪和河流的基地。伊納姆巴里河(Rio Inambari),是馬德雷德迪奧斯河較大支流之一,從這些河流匯集所有的水,其中許多是來自較高的山脊和陡峭的峽谷。安第斯山脈的天氣就像其他高山一樣瞬息萬變,當下大雨時,小淺溪可以在幾分鐘內變成狂暴的大水。在這些河流中捕魚將會非常危險。幾年前,秘魯魚類學家 Fonchi Chang 就是在這種情況被淹死的。
我們試圖探索的一些河流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只有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可以抵達這些水域。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用我們的方式來體驗一些小溪和河流。從低地開始,我們用我們的方式爬到約 1500 米的高度。在較高的地區,只有毛鼻鯰科(Trichomycteridae)和視星鯰科(Astroblepidae)這些鯰科魚類生活在這種水淺、湍急的岩石棲地。只有在低於 1500 米海拔較低、溫暖的水域中,我們才捕撈到第一隻勾鯰屬鬍子異型。巨岩、圓石和鵝卵石是穴居魚類的完美棲息地,而當一個高大的人類出現時,洞穴式繁殖的大鬍子異型會迅速找到很多裂縫躲藏起來。

雖然低地的勾鯰屬魚種大多廣泛分布在較小或較大的河道,但次安第斯山物種(sub-Andean species)棲息範圍可能更小上許多。數百萬年來,這些型態被山脊孤立,並有足夠的時間演化成獨立的物種。令人驚訝的是,從秘魯至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只有 Ancistrus megalostomus Pearson, 1916 這個物種被科學描述。就在最近,加拿大魚類學家 Nathan Lujanand 的共同作者(Lujan et al. 2015)對安第斯勾鯰屬和密切相關的毛口鯰屬(Chaetostoma)進行了修訂,並描述了兩種跨安第斯山的屬別- Andeancistrus 和 Transancistrus。但是,就物種層面而言,我們發現的大多數魚種似乎都是尚未被描述的,這也是我為這些種類發表 L 編碼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們都可以談論同一種魚,而不賦予牠們有趣的商品名稱以免造成混淆和誤解,尤其是在這些魚尚未被科學命名的情況下。幾年前,我(Evers 2005)為馬爾多納多港附近的一些低地類型的異型賦予了 L 編號。 L 392,一種黑底白點的魚種;L 393,一種在橙色身體上有著漂亮深棕色網紋的物種,現在已經出現在水族玩家手上並且繁殖成功了。



發現魚種
不幸的是,整個馬德雷德迪奧斯河較下游區域受到非法採金的影響。這是一種淘金熱,甚至帶來了數千人進入保護區,如馬努自然保護區和坦博帕塔國家公園。在尋找依然完整的生物群落時,我們在河床中看到了大型挖掘機和其他重型設備。這都是非法的!我記得有一次,當我們和一群美國魚友正開心地翻動石塊尋找鯰魚時,一些武裝人員出現將我們趕出河流,並告訴我們說我們正通過我們的採集活動摧毀他們的水源!這確實發生在海拔 250 米的 Chaquimayo 河。這條清澈、快速流動的水,溫度為 25.5 ℃、電導率僅有 38 μS/cm。我們在這裡找到了Ancistrus sp. L 504,一隻 7.6 厘米長的繁殖雄魚,擁有一叢茂密的 “ 鬍鬚 ”。L 504 也棲息在附近的 Avispa 河(288 m、24.3 ℃、55 μS/cm)。



經過繁忙的 Mazuco 鎮,我們上山搜索。美國人蘭斯·派克(Lance Peck)在 21 世紀初探索了該地區尋找魚類。在 2015 年和 2016 年,有蘭斯做我的同伴及導遊是何其幸運!他知道所有好地點以及如何找到它們。他帶我到了 Quebrada Honda(383 米、21.4 ℃、65 μS/cm),這是一條我們上溯到一處美麗的小瀑布,被蘭斯稱為 “ 香格里拉(Shangri La)” 的隱密河流。在瀑布下,我們直接就可以看見並採集到兩種緊貼岩石、迅速躲在石頭後面的勾鯰屬物種。L 505 在淺棕色至深棕色的身體上會出現黑色斑紋。L 505 最醒目的特色是牠們的紅色虹膜,人們可以在第一眼辨識出這個物種。Quebrada Honda 第二個較大的物種是 L 506,具有相似的顏色,但缺少紅色虹膜,擁有更寬的身體且尾鰭鰭條缺乏黑色色素。
靠近 Quince Mil 小鎮,我們離開主幹道,沿著一條小土路通往 Quebrada Amazonas(491 m、21.7 ℃、64 μS/cm)。來自這裡的 Ancistrus sp. L 507 可以長到 7.6 厘米。只有在 9 月份的繁殖季節,雄性才會在頭上長出鬍鬚。繁殖期結束時,雄魚在頭部邊緣只有一些小短鬚。
阿拉薩河
我遇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是進入伊納姆巴里河的一條支流-阿拉薩河(Rio Araza)的河床。靠近 Quince Mil,在海拔約 750 米的高度,我們經過一條狹窄的綠色隧道,然後一幅美麗的景象映入眼前。快速流動的河水從襯托著綠色雨林和多雲天空的巨大岩石和鵝卵石上傾瀉出來。阿拉薩河(20.6 ℃ 至 22.7 ℃、55 μS/cm,2015 年 7 月和 2016 年多次測量)在中央河段幾乎無法捕魚。水流太強,幾乎不可能採集到至少三種不同的勾鯰屬和毛口鯰屬魚種成體。
這裡找到三者中體型最小的勾鯰屬異型為 L 508。雄魚根本沒有明顯的觸鬚,但在牠們的鰓蓋上有一些棘刺。最大個體(7.6 厘米)的大理石色彩使得牠們與其他物種區分開來。L 509 體型較大,至少有 12.7 厘米。我們完全找不到任何頭部帶有鬍鬚或棘刺的雄魚,也許牠們只在繁殖期才會發展出觸鬚吧?L 510 是一種真正的美魚。牠們石灰色的身體上妝點著明亮的白色斑點。大約 10 厘米大小的成年雄魚有著橙色鬃毛,所有魚鰭皆為淡橙色色調。




綠色大鬍子
離開阿拉薩河讓我們進入安第斯山脈。Saucipata 河是一條交通便利的小溪。在這裡翻動石頭是一項很累人的工作。一個人(最好像我的朋友 Jay Lindamood 一樣是個高大強壯的前足球運動員)搬起較大的石頭,而抓魚的人(最好是我!)快速將網放在岩石下面以捕捉下落的異型。在 Saucipata 河(803 米、21.6 ℃、32 μS/cm)中,我們發現了一隻小的 L 511 鬍子異型,有著淺淡的色彩,但是有著亮藍色的眼睛!雄魚頭上還是只有短短的觸鬚。也許牠們在繁殖期才會長出鬍鬚來?
我在本文中所發表的最新勾鯰屬的採集地點仍舊是個秘密。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魚類,已經在互聯網和社群媒體上被以 “ 綠色大鬍子(Green Ancistrus)” 的名稱進行討論。我知道庫斯科有商業漁民已經開發了魏茲曼尼鼠(Corydoras weitzmani)的河流,用毒藥讓這些害羞的魚更容易被捕捉。我嚴厲反對這種貪婪和破壞性的行為,因此不會告知我們採集 L 512 的地點。成體可以長到 12.7 厘米。剛捕獲的亞成體身上會呈現出亮綠色色調,特別是暴露在陽光下時,身體上有明亮的金色斑點和皺紋。在水族箱中,這種體色會轉為在灰色的身體上有著銀色圖案,仍舊讓 L 512 成為非常有吸引力的魚種。美國水族玩家 Jeanette 和 Andrew Blumhagen 已經能夠在水族箱中繁殖 L 512,並且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在該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AMAZONAS July / Aug 2018)。 他們證明了 L 512 只有在繁殖期才會發展出牠們的觸鬚,這是個新發現。但是,很明顯至少有一些秘魯南部的安第斯山的勾鯰屬魚種是這樣的。
那麼,在這裡將結束我的安第斯勾鯰屬報告,我要感謝我所有的旅伴,尤其是蘭斯·佩克,伊恩·富勒(Ian Fuller)、邁克爾·巴伯(Michael Barber),以及「Go Wild Peru」,一家組織為水族愛好者提供實地考察公司的菲利克斯·馬納米(Felix Manami),讓此行變得容易許多。

*作者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REFERENCES
Blumhagen, A.&J. Blumhagen(2018): Searchfor the missing barbels: A new mountain riverloricariid. AMAZONAS July/August 2018, 7(4)70-76.
Evers, H.G.(2005): Harnischwelse aus dem Rio-Madre. de-Dios-Einzug. D. Aqu. Ter. Z. DATZ58(9):36-37.
Evers, H.G. (2018): Antennenwelse aus den Anden. D Aqu u Ter. Z, DATZ 71(8): 44-49.
Nathan K Lujan, N. K, V. Meza-Vargas, V.
Astudillo-Clavijo, R. Barriga-Salazar &H Lopez-Fernandez(2015): A Multilocus Molecular Phylogeny for Chaetostoma Clade Generaand Species with a Review of Chaetostoma ( Siluriformes: Loricariidae) from the CentralAndes. Copeia 103(3): 664-701.
Lujan, N K, V. Meza-Vargas &R barrigaSalazar(2015 ): Two New Chaetostoma Group(Loricaridae: Hypostominae) Sister Generafrom Opposite Sides of the Andes Mountainsin Ecuador,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One NewSpecies. Copeia 103( 3): 65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