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名昭彰的「食鰭惡魔」
在產自非洲的觀賞魚裡,三大湖的慈鯛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魚類,這一大類群以色彩豔麗、形似海魚而風靡於水族圈,經久不衰。而說到非洲的脂鯉,知道的人則相對沒有那麼多了;市場上最為常見的非洲脂鯉,大概就是眾所周知的「皇冠」了!所謂皇冠(Distichodus),也就是複齒脂鯉科複齒脂鯉屬的一眾魚類,譬如「皇冠九間」和其親戚「長吻皇冠九間」,就是該科最為常見的觀賞魚,它們以嘴賤著稱,在魚缸裡啃天啃地,無惡不作,大多玩家都用其來混養大型觀賞魚。

但這篇文章所要講的,並不是複齒脂鯉屬的這些小賤嘴們,而是複齒脂鯉科內一個更為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存在,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食鰭魚」。
最近輸入的食鰭魚共有三種,分別是 Phago boulengeri / 布氏細尾脂鯉(台灣稱之為非洲迷你火箭)、Belonophago tinanti / 蒂氏針脂鯉(神針火箭)和 Ichthyborus ornatus / 飾紋長脂鯉(紅木紋飛鳳火箭)。這三種食鰭魚都分佈於非洲的淡水流域,皆隸屬於脂鯉目、琴脂鯉亞目、複齒脂鯉科,是該科內極為特殊的一類魚,以食性特殊、鍾愛魚鰭著稱。它們的吻部狹長,邊緣特化出密密麻麻的牙齒,以便麻利地切下魚鰭。接下來,我們先看看本次輸入的三種裡,最漂亮的一種。
蒂氏針脂鯉 / Belonophago tinanti
蒂氏針脂鯉分佈於非洲剛果河流域的史坦利潭、烏班基河流域,成魚體長約 12 cm。要說蒂氏針脂鯉是陰險狡詐的代名詞,絕不是空穴來風。蒂氏針脂鯉平日裡懸浮在水中的遮蔽物附近,靜止不動。當有魚類經過時,便悄悄跟上,一旦抓住時機便會飛快的沖上前咬住獵物的尾部,將其切割下來吞食,手起刀落非常嫺熟,異常毒辣。但獵物一旦逃走,便不會窮追不捨,而是回到利於自己襲擊的位置,繼續等候其他「不幸」的魚兒路過。




看完上文的描述,相信大家早已認同蒂氏針脂鯉陰險狡詐的性格設定。但與其不同的是,本次輸入的另一種食鰭魚則敞亮許多,這就是比蒂氏針脂鯉行動更為敏捷的另一種食鰭魚——布氏細尾脂鯉…
布氏細尾脂鯉 / Phago boulengeri
布氏細尾脂鯉分佈於非洲剛果河流域,相較於蒂氏針脂鯉,該種更為短小精悍,喜愛游動,行動起來的動作幅度也更大。它們啃噬魚鰭,憑藉的是窮追不捨的毅力和準確的攻擊。如果說蒂氏針脂鯉是一名善於伏擊的刺客,那布氏細尾脂鯉就可以說是一名身手矯健的刀手了。它們遊走於水草叢中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經過的魚隻,便會持續追趕,直到撕下獵物的尾部才肯善罷甘休。該種的吻部較短,但牙齒相較於蒂氏針脂鯉更為銳利,形似犬牙,啃噬魚鰭的能力極強,被其撕咬後的創口極其整潔,不帶任何毛躁。


布氏細尾脂鯉(非洲火箭)追食朱文錦魚鰭的片段
介紹完兩種最近輸入的食鰭魚,還有一種同樣以食鰭魚身份被輸入國內的魚,但更熱衷於直接吃魚的傢伙,它就是形態與以上兩種有些相似的——飾紋長脂鯉…
飾紋長脂鯉 / Ichthyborus ornatus
飾紋長脂鯉與上述兩種一樣,同屬於複齒脂鯉科,分佈於非洲。但該種體型較大,體長可達 16-18 cm。它們的吻部也同樣演化出了極其利於捕食其他魚類的形態,但與以上兩屬的魚類不同,飾紋長脂鯉對魚鰭的興趣似乎並不大,它們更喜歡直接捕食可以入口的小魚,但在饑餓狀態下,也並不抗拒去啃一下別的魚類尾鰭,所以進口商以「食鰭魚」的名義將其輸入,也不無道理。

該種細密的尖牙並沒有像針脂鯉和細尾脂鯉屬一樣裸露在外、鋒芒畢露,而是僅在吻部前段露出幾顆較長的牙齒,用以捕獵時鎖住獵物,進而吞食…
飼養
- 對於一般的水族玩家來說,食鰭魚無疑是非常雞肋的存在,因為其身材嬌弱但性情兇猛。所以混養是非常不合適的,混養強勢的魚,食鰭魚會受到壓制甚至被攻擊。但混養弱勢的魚,食鰭魚又會去攻擊缸內其他魚類,所以單養是最為合適的飼養方式,如果沒有條件開設獨立的缸體來飼養,這些魚種就可以不做考慮了。
- 食鰭魚同屬之間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相互攻擊,但布氏細尾脂鯉擁有較強的領域性,飼養時較容易出現打鬥狀況,互相啃咬魚鰭,因此多條布氏細尾脂鯉不能同缸飼養。且針脂鯉屬和長脂鯉屬兩屬,同屬混養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在饑餓狀態下,同類相噬也是大概率會發生的情況,因此飼養時不可讓魚過度饑餓,應足量投放尾部較大的餌魚(如朱文錦、小金魚等)供其啃食尾部,而長脂鯉屬的則需投放其能夠咽下的小魚或昆蟲供其捕食,所以見不得流血的玩家也可以不用考慮這些魚種了。
- 飼養這三屬的魚類,缸內的水流不可過大,不然不利於魚隻游動和捕食,且需要設置足夠的遮蔽物供其隱蔽,在相互打鬥和追咬時也有地方可以躲藏。

總而言之,食鰭魚足以讓一般的水族飼養者避而遠之,甚至談之色變,但又能讓魚種收集玩家欣喜若狂、視若珍寶,實在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