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幾內亞藍眼類彩虹魚之最新情報

在印尼西巴布亞地區(前身為伊里安.查亞)的蒂米卡(Timika)周邊地區,可以發現許多不同的似鯔銀漢魚科(Pseudomugilidae;俗稱藍眼類)魚種。在四次的旅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不同的物種和地方型。這份報告描述了我們當時所發現的生態-可以幫助那些希望為這些美麗魚種建立真正合適環境的水族愛好者。

作者|Hans-Georg Evers(德國)

翻譯|Flair Wang(台灣)

來自庫拉流域一處黑水生境的紅線藍美人(Melanotaenia cf. ogilbyi

  出於某種原因,蒂米卡周圍地區深深吸引著我,儘管它是人類貪得無厭的典型案例。在很短的時間內,環境污染和棕櫚種植已經把一個完整、勉強能探索的原始熱帶雨林,變成甘蔗、油棕櫚樹、工業樹木作物和其他大型農場的單一種植園。世界上最大的金礦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把曾經美麗的艾誇溪(Sungai Ajkwa)及其東部支流變成了無生機的有毒水道。熱帶雨林已經被摧毀,曾經住在那裡的人們早已流離失所,在幾年之內從石器時代跳入現代。

  一條正在建設的大型新路將從蒂米卡向西延伸,跨越新幾內亞西北部的山脈到納比雷(Nabire)。當這條路完工的時候,肯定會橫渡許多具有重要魚類的河流-其中可能有一些種類我們甚至還未見過。這個想法每兩年就把我帶回來,希望能夠在每一次旅行中朝更遠一點的西部推進。因此,我可以好好地來瞭解蒂米卡市以西的各種棲息地,以及被強大的自由港-麥克莫蘭礦業公司(McMoRan mining company)宣佈為限制區域的艾誇溪及其東支流。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會介紹該地區的藍眼類(blue-eyes)魚種及其棲息地。

清水河

離開蒂米卡市中心後不久,在瓜拉肯卡那(Kuala Kencana)工人營地北邊的路上,我們的吉普車穿越了因為人口稠密而受到嚴重污染的各種清水小溪。因為瓜拉肯卡納是禁區的一部分,而我這樣的陌生人並不受歡迎,所以我們向西前往附近的伊瓦卡溪(Sungai Iwaka)。伊瓦卡溪與艾誇溪分屬不同的河流系統。這條大型的清水溪往南約 20.5 公里流入卡莫拉(Kamora)。伊瓦卡以西(Wataikwa、Nugure、Kamora 和 Mayak)的河流也流入大型的卡莫拉溪(Sungai Kamora),最終流入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這些河流都是有如水晶般清澈的清水河(雨季除外)。pH 值為中性,電導率在 120 到 250 µS/cm之間。在這些大河裡,水溫很高(28-30℃)。熱帶雨林仍然保持完好;較小的支流有較濃密的樹蔭,水溫也較低(25-28℃)。地面大部分是由大大小小的岩石所組成(它們可以作為叉舌鰕虎(Glossogobius)和其他鰕虎魚,以及一群硬頭魚和彩虹魚的棲地);在一些較為平緩的區域,也有沙或泥土。

米米卡縣(Mimika Regency)的清水河(Clearwater rivers)中遍佈著礫石。由沙質底床和大量流木組成的平緩地區形成另一處微生境

  這些熱帶雨林生境中有各種水生植物,特別是在岸邊。在這裡可以找到許多魚類(雙邊魚、彩虹魚和藍眼類)的產卵區域。偶爾會有一堆漂流木。蕾絲斑馬塘鱧(Mogurnda cingulata)和赫氏弱棘鯻(Hephaestus habbemai)會在這裡生活和繁殖,而舌天竺鯛屬(Glossamia aprionG. timika 和 G. sandei)等掠食性魚類也是如此。這個地區的清澈水域看起來都很類似。如果你想建置一座蒂米卡生態缸,可以用相對較小的工夫來完成。

  米米卡縣的道路,特別是橋樑,最近才完工(2013 年至 2015 年)。在 2015 年,我們驅車經過幾座近乎原始的主要熱帶雨林的橋樑。一些土地已經被清空,準備用來設立大型棕櫚油種植園。2017 年 2 月我們回去時,計畫已經完成了。努格溪(Sungai Nugure)和馬雅克溪(Sungai Mayak)之間的熱帶雨林已經消失,所見一片皆是棕櫚樹。Ohee(2016)目前的工作詳細記錄了棕櫚樹種植園對該地區環境和魚類多樣性的潛在影響。

  所有來自主流及其支流的魚類皆屬於一個迷人的種群。除了諾氏硬頭魚(Craterocephalus nouhuysi)和彩虹魚-藍彩綠美人(Melanotaenia goldiei)、紅線美人(M. rubrostriata)和紅線藍美人(M. ogilbyi)之外,玩家們對於小型的藍眼類特別感興趣。硬頭魚、藍彩綠美人和紅線美人主要生活在清水小溪或河流中,罕見的紅線藍美人只能在黑水中發現,無論是在雨林的小河流還是森林沼澤。

上圖:來自庫拉水系的藍彩綠美人(Melanotaenia goldiei)色彩濃烈。下圖:2015年,我們只被允許在武裝保安人員的陪同下穿越庫拉河;這很方便,因為後來士兵幫我們攜帶我們採集到的魚

  不同的藍眼類也棲息在不同的群落生境中。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seudomugil pellucidus)和新幾內亞藍眼燕子(P . novaeguineae)通常被發現在快速流動的清水生境中,由 2-5 隻小群體帶頭游泳。牠們通常會待在有茂密岸邊植被遮蔭下的水邊附近。這兩個物種看起來非常相似,有一種相似的繁殖策略。其魚卵呈櫻桃紅色,通常單獨附著在植被上(Evers 2012),非常引人注目。我們從來沒有在任何其他類型的水域中發現新幾內亞水晶燕子或新幾內亞藍眼燕子。

  在這個地區遇到的一些水域,如咖啡河(Kali Kopi;kopi 意指印尼語中的咖啡)在低降雨時幾乎是咖啡褐色。大多數這些小河流的泉水從附近山上的沙地和礫石中冒出來。水浸泡在落葉裡,讓水變成黑色,但不同於典型的黑水,其湧泉侵蝕石英,裡頭添加了礦物質,所以不能算是典型的黑水。

  這些溪流的 pH 值總是處於中性至弱鹼性範圍,具有相對較高的電導率(2017 年 2 月 16 日的咖啡河:65 µS/cm、pH 7.5、29.7 ℃)。第三種藍眼類-血叉尾黃金燕子(P . ivantsoffi),和新幾內亞水晶燕子一同棲息在清水中。該物種也很頻繁地出現在黑水沼澤及其緩慢流動的出口處。

(上)在蒂米卡附近的咖啡河(Kali Kopi)看起來像一條黑水河。然而,該水質為中性水質,與該地區的清水溪流相同;(中)蒂米卡產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seudomugil pellucidus “Timika”)是清水河岸典型的棲息魚種(P / Flair Wang);(下)一隻雄性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在魚鰭上具有典型的紅色色彩

變異型

  在水族市場中,我們已經發現到血叉尾黃金燕子在尺寸及體色上會有所不同。我發現來自清澈、流動快速的河流個體,比在黑水中捕獲的個體來得更大也更壯碩(總長度可達 7 公分)。生活在清水中的個體也有著較大片的魚鰭。血叉尾黃金燕子個體在魚鰭顏色上也有所不同:強勢的雄魚有一紅色的尾鰭和尾柄,以及黃色的背鰭和臀鰭。我有一些來自同一種群的雄魚,紅色會延伸到背鰭和臀鰭後方。佔優勢地位的雄魚多半不是固定的,但純黃色的個體會佔據領導地位。

(上)紅鰭水晶燕子在相對較大的臀鰭上也可能有紅色素(P / Flair Wang);(下)一條 7 cm 大的血叉尾黃金燕子來自米米卡縣的一條清水溪流

  在卡莫拉溪流域,尤其是在蒂米卡附近的地方,有一些魚我稱為「蒂米卡型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seudomugil pellucidus “Timika”)」。這種產地型的第一背鰭會變成黑色或黑紅色,臀鰭有黑色和黃色或黑色和白色條紋。大多數個體的第二背鰭是黃色的,有些是白色的,只有極少數個體中是紅色的。到目前為止,第二種產地型我只有在米米卡溪(Sungai Mimika)(馬雅克河以西的河流)水系的清水溪流中看過,有著紅色的背鰭以及黑色、紅色和不同程度的黃色臀鰭。我把這種類型稱為米米卡型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 . pellucidus “Mimika”)。

  在我們 2015 年 1 月造訪期間,當我們進一步朝西部的庫拉溪探索時,我們發現了一種黑色和黃色臀鰭的類型,不然就是主要是黑色的,帶有一點黃色色素。這些魚遍佈在整個庫拉河清水水域中,有些更大且更壯。2017 年,我們終於到達了位於蒂米卡以西約 100 公里的卡布林溪(Sungai Kabur)。這裡和東面的浦提溪是白水河流,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藍眼睛。然而,在它們的清水支流中,我們發現了另一種類型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我稱之為庫拉型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 . pellucidus “Kiura”)。

  新幾內亞藍眼燕子在艾誇溪以西相當罕見。我只在蒂米卡附近的一處地方發現了這個物種。除了單調的灰色個體之外,我和我的朋友尼爾.伍德沃德(Neil Woodward)在 2013 年採集到帶有明亮的紅色尾柄的個體。顯然,新幾內亞藍眼燕子當中也有不同的體色變異。

(上)一條庫拉河產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Pseudomugil pellucidus “Kiura”);(中)這條新幾內亞藍眼燕子(Pseudomugil novaeguineae)在身體下方帶有許多紅色;(下)誇示中的紅鰭水晶燕子(Pseudomugil sp. “Red Fin”)(P / Flair Wang)

  據我所知,有一種來自這個族群的新成員僅出口到臺灣。牠們是在進口的新幾內亞水晶燕子中所發現的(和王忠敬(Flair Wang)通信得知)。我並不知道確切的產地位置。這個物種比新幾內亞水晶燕子來得更為苗條瘦長,缺乏典型的縱向條紋。腹部和尾柄下緣都具有黑色線條。其雄魚第一背鰭的第一根鰭條延伸且呈鮮紅色,第二背鰭也是如此。每個鱗片的後方皆有一條黑色的外緣,給人的感覺是黑色的分隔號紋路。不幸的是,我目前稱之為紅鰭水晶燕子(Pseudomugil sp. “Red Fin”)的魚種只出現過一次,沒辦法繁殖。儘管對這個廣闊的地區進行了詳盡的搜索,但是我還是找不到這個物種。

  但是,在 2015 年,我們終於採集到足夠的標本,並有確切的產地來源來正式描述另一個魚種。在水族界中名聞遐邇的橘子霓虹珍珠燕子(Pseudomugil sp. “Red Neon”;有時會被誤稱為巴斯卡燕子(Pseudomugil paskai “Red Neon”),一種棲息在更東邊的飛河魚種),這種小型美魚被艾倫等人在 2016 年命名為 Pseudomugil luminatus

(上)米米卡縣的一條典型清水棲息地。一大群藍彩綠美人(Melanotaenia goldiei)在流過圓形岩石和沙質底部的水中游動。各種鰕虎魚生活在石頭之中;(下)一處典型的河岸區域。就在水面下方,一小群藍眼類在岸邊巡邏,吃食落入水中的小昆蟲

黑水沼澤

  2011 年 6 月,我和朋友傑佛瑞.克利斯蒂安(Jeffrey Christian)和麥可.哈坎森(Mikael Hakanson)一起去了蒂米卡。我們在蒂米卡附近工作了近兩個星期,探索了所有的生境,並捕獲了許多魚類,我們利用格裡.艾倫(Gerry Allen)寫的書-《 Freshwater Fishes of the Timika region, New Guinea (2000) 》很快速地辨識出這些魚類。由於艾倫所提到的艾誇地區棲息地並不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有幾次我們被武裝保安人員邀請離開這個地區,所以我們無法捕捉到艾倫書中第 84 頁中所描述的巴斯卡燕子(Pseudomugil paskai)。我們懷疑這條魚生活在黑水溪和沼澤地,但在我們被允許造訪的地區中找不到任何這樣的生境。

  不過,我們得到了克利斯蒂安供應商之一-埃科(Eko)的現場支持,他們一直在為克利斯蒂安採集當地的滑螯蝦屬(Cherax)小龍蝦。我們給了埃科這本書、我們的網子,還有很多的建議,這樣他就可以給克利斯蒂安供應這個地區的魚類。

  他這樣做了幾個星期後,開始把魚運送給克利斯蒂安的對手。2011 年 9 月,一隻亮橘色的小魚突然以「橘子霓虹珍珠燕子(Red Neon)」的名義在亞洲出現。克利斯蒂安和我很快意識到,這些是我們要求埃科抓給我們的魚。不用說,我們和埃科的關係變得很糟糕,我們暫時不和他聯繫。2013 年,我和尼爾.伍德沃德一起回到了蒂米卡。克利斯蒂安病了,所以沒辦法去。在這次旅行中,我們沒有找到「橘子霓虹」的生境。更糟糕的是,即使經過獸醫和有關部門的檢查和批准,在回程中,我們採集到的所有魚類都被穿制服的人員在機場沒收了。原因是沒有官方的監督,我不能在這裡捕魚。他們甚至威脅要監禁我。最終,經過一連串的電話求援和小小的「捐贈」後,我們被允許離開蒂米卡。

(上)誇示中的橘紅型橘子霓虹珍珠燕子(Pseudomugil luminatus)雄魚;(下)在伊瓦卡溪(Sungai Iwaka)一處露兜樹沼澤中間的狹窄溝渠,是橘子霓虹珍珠燕子的模式產地

  2015 年 1 月,我回到了克利斯蒂安和安德莉亞斯·瓦格尼茨(Andreas Wagnitz)那裡。埃科也來了,並帶我們去看了「橘子霓虹」的棲息地。這些藍眼類很難捕捉但很容易繁殖,所以埃科沒辦法給出很好的價格而且必須停止輸出牠們。令我驚訝的是,從蒂米卡到其棲息地並不需要很長時間。當我們到達伊瓦卡溪的時候,埃科把車停下,帶著我們穿過灌木叢,然後穿過露兜樹(screw pine)沼澤到藍眼類生活的小溪。我相信,我們誰都無法忘記這條艱難的路程。大約花了 45 分鐘,我們跋涉過高度及膝的泥土,爬上瓦泰克瓦(Wataikwa),發現了一種柚黃底色的血叉尾黃金燕子的變種。我非常興奮,但是當我在水族箱前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的興奮感消失了,因為牠們變回了黃金血叉尾燕子所有其他變體的一般灰色底色。

同一個血叉尾黃金燕子(Pseudomugil ivantsoffi)族群中的雄魚體色相當多變。圖中的魚在背鰭上有很多紅色,而後方背景的個體則有著全黃色的魚鰭

這些來自瓦泰克瓦溪(Sungai Wataikwa)黑水沼澤地的血叉尾黃金燕子具有黃色底色。然而,在水族箱中一段時間後,便恢復正常的灰色底色

  2015 年,在抵達米米卡溪之前,我們沿著一條新路穿過剛清理過的熱帶雨林。埃科和我進一步推進到叢林,碰到一條黑水小溪,我們發現了大量的血叉尾黃金燕子,以及蕾絲斑馬塘鱧、紅線藍美人和新幾內亞擬鰕虎(無孔尖塘鱧;Oxyeleotris nullipora)。後來回到旅館,我發現藍眼類當中有兩個新物種的標本,牠們類似新幾內亞水晶燕子和新幾內亞藍眼燕子。河中倒下的樹幹,劃破我們的褲子,也刮傷了我們的腿。當我們終於到達的時候,我第一次拉網就採集到許多橙色的美麗小魚。一條深度及膝的黑水溪流(26.7 ℃、126 µS/cm、pH 7.25)流經沼澤中部。橘子霓虹珍珠燕子與紅線藍美人和新幾內亞擬鰕虎一同棲息在這裡。回來的路上,我們在沼澤中有點迷路,但我們終於抵達,疲憊不堪地回到車上。

  第二個地點也隱藏在熱帶雨林深處,且更容易到達。當地的伐木工已經清出了一條通往森林的道路,我們沿著它走了 1.5 公里,然後到達一個黑水小溪(28.2 ℃、7 µS/cm、pH 4.85)。這裡的橘子霓虹珍珠燕子數量較少,而且體色是淡黃色的,這就是為什麼埃科會從第一個產地採集並輸出它們而不是這個。埃科後來告訴我說,「橘紅型」只出現在伊瓦卡水系的黑水沼澤中,但是他帶我們去的第一個產地是他唯一找到亮橘色個體的地方。在第二個產地,新幾內亞擬鰕虎是第二常見的魚種。我們還發現了紅線藍美人和年輕的蕾絲斑馬塘鱧。這些漂亮的魚類也被發現在前往納比雷新路上的其他沼澤中。要是我知道我們離 2011 和 2013 年的「橘子霓虹」棲地有多近就好了!

每位參與者永遠都會記得尋找血叉尾黃金燕子棲地時的舉步維艱

  我在瓦泰克瓦水系和其他黑水和沼澤調查後發現到了血叉尾黃金燕子,但是從來沒見過橘子霓虹珍珠燕子。2011 年,在小溪附近的一處沼澤裡,有一種魚身上具有一條狹窄的霓虹藍色縱向條紋,第一個背鰭為紅色的,這是另一種透明系藍眼類身上的唯一裝飾。2017 年 2 月,我試圖找到更多這個我命名為「米米卡水晶燕子(Pseudomugil sp. “Mimika”)」的新種標本,但是熱帶雨林已經被大量的棕櫚樹取而代之,其生境已經被破壞殆盡。

2015 年,我們在這片森林的黑水沼澤中發現了血叉尾黃金燕子和米米卡水晶燕子(Pseudomugil sp. “Mimika”)。這片森林已經被完全清除,生態被破壞殆盡;(嵌入圖)米米卡水晶燕子(Pseudomugil sp. “Mimika”)

致謝

  我要特別感謝傑佛瑞.克利斯蒂安(芝比農先進水族)的支持,以及旅伴和朋友麥可.哈坎森、尼爾.伍德沃德和安德莉亞斯.瓦格尼茨的勇氣,他們肯加入我的瘋狂探索。我想感謝格裡·艾倫博士的豐富知識和建議。最後,我要感謝埃科,沒有他,我們根本沒辦法找到我們在蒂米卡所採集到的魚。

 

|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AMAZONAS 》NOV / DEC 2017 P.68-78

Hans-Georg Evers

Hans-Georg Evers

漢斯 - 喬治.埃弗斯(Hans-Georg Evers)住在德國漢堡,從小就是一名十足的水族愛好者。迄今為止在他的魚缸裡一共飼養及繁殖了 400 多種不同的淡水魚。其中有 135 個不同的鼠魚品種,還有超過 135 種的異型魚。自 2005 年開始至 2017 年年底擔任德國《 AMAZONAS(亞馬遜雜誌)》的主編。從 2018 年開始,他轉任為美國版《 AMAZONAS 》的編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