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鳴叫的小型美魚
當我在求學時期剛開始學習養魚種植水草時,某天夜深人靜時分,房間裡突然傳出了一陣細微的「嗝.嗝.嗝…」的聲音,轉頭一看,聲音似乎是從水族箱那邊傳出來的,便一臉狐疑地湊過去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圖.文|Flair Wang

此時赫然發現,前陣子從水族館中帶回來的兩隻小珍珠麗麗,此時正撐開牠們的魚鰭、互相繞著圓圈打轉,原本全身密布的藍綠色珠點在此時也顯得格外璀璨、明亮,而那一連串詭異的聲響,似乎就是從這兩隻小魚身上發出來的,當下不僅覺得新奇有趣,而且發現這種才花了 20 元台幣買回家的小魚真的好物超所值啊!
小珍珠麗麗=小叩叩魚

二十多年前剛開始接觸淡水觀賞魚時,對淡水魚的分類和習性並不是那麼了解,往往看到漂亮、價格便宜的小魚,就會買回家往家中的兩呎缸裡放,因此當我分別在不同的水族館中看到標示「小珍珠麗麗」以及「小叩叩魚」的魚種時,壓根兒不曉得牠們是哪一類的魚,只是覺得牠們體型小巧可愛,外型和習性也跟當時流行的南美短鯛差不多(當時對一個還不太懂魚的窮學生+初學者來說,短鯛是一種高不可攀的魚類),加上價格又很便宜,完全適合像我這種窮學生飼養,所以沒有多加考慮便將牠們帶回家了。只是心裡仍然有些疑惑:「小珍珠麗麗」以及「小叩叩魚」是一樣的魚嗎?是不是老闆標錯名字了?
直到後來我才了解到,原來「小珍珠麗麗」以及「小叩叩魚」指的都是同一種魚──Trichopsis pumila(Sparkling / Pygmy gourami),而且從牠們的腹鰭演化成兩條絲狀般的模樣,可以得知其為絲足鱸科(俗稱 Gouramis;Osphronemidae)下的一種迷鰓魚,和種類最多的搏魚屬(Betta)分類在同一亞科中,關係也較為接近。
小叩叩魚的最大體型可達 4 cm,但一般市售個體多為 2.5 cm 左右的幼魚,體色為米黃色至黃褐色不等,體側和魚鰭上隱約可見珍珠般的亮點,各不成對鰭的鰭緣有著鮮紅色的邊框,表現不算特別搶眼;然而飼養一陣子,待個體稍微成熟一點後,體色便會逐漸變得亮麗,身上的藍色鑽點在爭鬥和誇示狀態下更是閃閃動人,分外美麗!

是小叩叩還是小扣扣?
小叩叩魚(也有人稱小扣扣魚)的名稱由來可能和牠們在爭鬥或求偶時所發出來、類似敲門的「嗝.嗝.嗝」聲有關係,因此稱牠們為「小叩叩」可能會比「小扣扣」來得更為貼切。其雄性在建立領導地位時,向同類誇耀自身體色與體型,以及求偶時所發出來的這種一連串聲響,其實是由牠們的胸鰭肌腱收縮所產生的,其原理和我們彈吉他所發出的聲音有點類似。當個體在環境中建立領導地位時,體型大小固然重要,但是發出來的音量大小也是決定其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叩叩魚所發出來的音量雖然微弱,但是只要在稍微安靜一點的環境中,還是能夠輕易察覺這種聲響。如果還沒聽過叩叩魚的叫聲,可以看看以下這段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DsDkUMRMc
叩叩魚還有哪些?
市面上最常見的叩叩魚就是前述的小叩叩魚,也是該屬三個有效種當中體型最小的,廣泛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等地。另外兩種分別是最少見、也是和小叩叩魚最相似的三線叩叩魚(T. schalleri;Three-stripe gourami),以及體型最大的大叩叩魚(T. vittata;Croaking gourami)。

三線叩叩魚雖然分布範圍和小叩叩魚多數重疊,但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的機率卻小了許多,除了偶爾有少量單品輸入外,有時也會在野生輸入的小叩叩魚中發現零星個體。牠們與小叩叩的體色相似但色彩較為紅豔,體型略大於小叩叩,最大可達 5 cm;其體側的兩條側帶較為明顯,尤其是靠近背部的側帶有時因情緒關係有時會消退,並非像小叩叩魚那樣由零星的褐色斑點所串連。喜歡叩叩魚的朋友,如果有機會在水族館見到牠們不妨趕快購入,因為要見到牠們的機會並不多。


大叩叩魚的分布範圍最廣,除了廣布中南半島各國外,更延伸到了南方的馬來半島,以及印尼的蘇門答臘、爪哇島還有婆羅洲等地;甚至由於其強健體質,而經由水族貿易管道在其他國家(如美國佛羅里達及印度、孟加拉等地)建立野生族群成為外來種。本種是三種叩叩魚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可達 6-7 cm,但相較之下發色也較慢,尤其是一般常見個體多為 3 cm 左右的幼魚型態,並無亮麗色彩表現,因此常帶給人一種體色樸素的印象。然而事實上,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飼養,牠們絕對會帶給您醜小鴨變天鵝的意外驚喜。


相較之下,大叩叩魚身上的「三線」更為顯著,尤其是還未發色的幼魚個體;此外,在其背部的第一條側帶上通常還會出現一兩顆深褐色大斑點,很容易和另外兩種叩叩魚區別。待其逐漸長成後,雄魚體表那璀璨的金屬藍綠光澤,會讓你對牠們原本的刻版印象完全改觀!

原生環境和飼養方式
叩叩魚是東南亞熱帶地區相當常見的小型迷鰓魚,常常可以在水流緩慢的低地水域,如森林沼澤、泥炭沼澤、氾濫平原、小河支流、稻田,甚至路邊的灌溉渠道中,發現其蹤跡;而且牠們特別偏愛在水草叢生或有著茂密河岸植被的緩流或靜止環境中生活,水質通常為弱酸性至中性的軟水、水溫 22-30 ℃,對環境的適應力也很強。

從其棲地環境可以發現,如果想飼養牠們,密植水草的造景缸是最適合牠們的環境。而且 45-60 cm(1.5 – 2 呎)長的水族箱便能飼養好幾隻小叩叩魚或三線叩叩魚;如果是體型較大的大叩叩魚,相同的飼養數量,建議使用 60 cm 以上的水族箱為佳。過濾器方面,使用生化棉氣舉式過濾便可以製造清潔的水質,並提供符合其棲地環境的的緩慢水流。此外,建議在水中擺設一些沈木或落葉,除了可以布置出與原生地相符的自然景觀,更可適當提供叩叩魚們覓食、躲藏的隱蔽空間。
飼養叩叩魚時建議一次放養 3-5 隻以上,才有機會看到牠們爭鬥、求偶的習性,以及相互對峙時那獨特如機關槍般的嗝嗝聲。另外,體型相仿的小叩叩魚和三線叩叩可以混養,但是最好避免與大叩叩魚混養,以免後者長成後的體型會對其他兩種叩叩魚形成壓迫。其他適合的缸友還有小體型的小型鯉科或小型加拉辛,應避免放養中大型的掠食性魚類;至於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極火蝦之類的米蝦類(Caridina 或 Neocaridina)則有可能會成為好奇心強的叩叩魚們戲弄或攻擊的對象。
叩叩魚不只對水質、水溫具有良好的適應力,在餵食上也省事許多。即使牠們在原生地多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昆蟲為食,偏愛生餌、活餌,但是在水族箱中,嘗試投餵幾次顆粒或薄片人工配合飼料後,牠們往往也能輕易接受。多樣化且豐富的食物,可以提供其均衡的營養來源,對牠們的體型和發色都有頗大助益。有關小叩叩魚在天然水草缸的飼養影片:https://meethepet.com/sparkling-gourami/

叩叩魚的性別不易分辨,但是成熟雄魚通常具有較為寬大且末端延長的魚鰭,而雌魚的腹部較為飽滿,體色也略比雄魚遜色。當牠們欲繁殖時,雄魚喜歡在洞穴中或在離底部約 10-15 cm 高的寬大植物葉片下方吹築小型泡巢,和許多鬥魚一樣,雄魚和雌魚每進行一次 U 字形的纏繞後,雌魚會產下一顆白色魚卵,而雄魚會隨即將其含入口中,之後再將這些魚卵啣至葉片下方的泡巢中,等待孵化。有關叩叩魚的繁殖,大家可以參考這段三線叩叩魚的繁殖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1_ISDJxeI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這群魚類很有趣呢?不需要花大錢,就能享受飼養這群獨特觀賞魚的樂趣,在如今充分講究 CP 值的年代,叩叩魚絕對是一種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