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旗

最近有貿易商輸入了少量以野生火焰旗(或作火焰燈;Hyphessobrycon flammeus / Flame tetra)名義進口的魚種,由於個體仍相當瘦小且未顯色,加上是和寶石綠魔鬼燈及黑雷鬼燈混養在一缸,因此以為是出口商胡亂標示的名稱,因為火焰旗的產地和塔帕若斯河上游差很遠啊!但沒多久無意間在日本網站上看見他們也輸入一樣長相的魚種,並同樣標示野生火焰旗,索性將魚叨養了一個星期讓牠們逐漸恢復健康和體色,並確認這批魚當初所標示的產地名後,發現這的確有可能是野生的火焰旗!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 …

人工繁殖的火焰旗雄魚,體色已經非常豔麗

圖.文|Flair Wang

  印象中早期火焰旗算是相當常見的小型加拉辛燈魚,且多半是由台灣本地或東南亞魚場所繁殖出來的人工魚,不過近十年來市面上似乎越來越難發現這種魚,只有偶爾會有自德國輸入價格稍高的人工個體及白子變異個體。可想而知,一般人聽到火焰旗這三個字應該會覺得牠們是很平價、普通的燈魚對吧?就算是進到了野生魚也沒甚麼了不起,價格肯定比人工魚貴,而且可能也不見得比較漂亮… 但是如果你知道牠們在野外的實際數量時,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以野生火焰旗之名輸入的個體,尚未完全顯色

  火焰旗的模式產地就是今年的奧運舉辦地點-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這個位於巴西東南方的第二大城,由於人口密集加上工業污染,當地的原生生態幾乎早已摧毀殆盡,因此火焰旗在原生地呈現極度瀕危的狀態,目前的人工繁殖個體可能已經有好幾十年沒有野生血緣導入,有可能也是近年來火焰旗在市面上也越來越少出現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1977 年在聖保羅周邊及其西北方的鐵特河(Rio Tiete)上游區域發現有不少野生族群,不過 2011 年之後,鐵特河上游的族群又突然開始大量減少,絕大部分都是被捕捉後輸入觀賞水族市場,估計在原產地的個體可能只有 2000 隻左右;至於最近這一批輸入的野生個體則是標示來自聖保羅東方約 40 公里的摩基達斯克魯易斯市(Mogi des Cruzes),但是聽說輸入的數量也很稀少。

  其實我由衷希望這些野生個體能夠被善於繁殖的燈魚愛好者或魚場所飼養並繁衍下去,和卵生鱂魚及其他瀕危物種一樣,一旦某些魚種的原棲地遭受毀壞殆盡時,玩家手上的種源便成了牠們在地球上唯一的血脈,有少量野生血緣導入後,能夠避免牠們過度近親交配,以延續牠們在地球上的年日。

野生火焰旗,據說來自來自聖保羅東方約 40 公里的摩基達斯克魯易斯市(Mogi des Cruzes)

分類位階

動物界 Animal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脂鯉目 Characiformes
亞目 脂鯉亞目 Characoidei
脂鯉科 Characidae
魮脂鯉屬 Hyphessobrycon
火焰魮脂鯉 H. flammeus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