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像力和創新 闖出水族的一片天

筆者去年因為製作淡水觀賞蝦的撲克牌而需要補拍一些彩色米蝦,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菖葳國際(CWA)」的負責人--James 林彥廷先生。在閒聊之中,得知這家過去專做水族活體外銷的出口商,在今年(2023)開始經營台灣的內需市場了,並且聽說他有一套自行研發的水產養殖管理系統,因此藉由今年10月在高雄展覽館舉辦的觀賞魚博覽會(簡稱魚博會),前往採訪展會之際,順道安排去同樣位在高雄的「菖葳」參訪

採訪.攝影:Flair Wang

以創新的商業模式來提供多元服務

 七年級生、養殖系本科畢業的 James,發現台灣水族行業的商業模式相對於其他產業來說仍過於傳統、老舊,也讓早期從事資訊業 ERP 業務工作的他,覺得自己或許有機會可以在這個產業闖出一片天,因此便跟隨著從商的父親腳步,一腳踏入觀賞魚出口貿易的行列,並嘗試用更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來經營。

 他發現過去並沒有針對水產養殖產業而開發的 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因此他一方面除了自主研發一套 ERP 數位管理系統及開發 APP 外,一方面也嘗試說服客戶調整採購習慣,進而提供健康且具競爭力的水族商品。

魚隻在出貨前通常會被畜養在魚場檢疫及餵食數周,以保持牠們在良好的健康狀態

從完全以外銷為主,轉而開發內需市場的轉淚點

 菖葳國際自 2009 年開始經營觀賞魚活體外銷。主要是淡水魚,海水魚佔少部分。一直以來,服務對象都以歐美市場為主,客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國外大型盤商(連鎖店供應商),二是國外店家(多家集貨)。

座落在大樹區的菖葳,所使用的水源來自高屏溪的地下水,水質相當優良,經過簡易過濾便能飼養多數魚種,包括紅蓮燈

 「由於 2020 年開始的疫情,改變了國際水族貿易產業的結構,導致國外客戶不時地會希望我們協助提供他國商品,因此我們開始陸續進口他國魚種來服務國外客戶。與此同時,近年來也有部分國內商家不斷向我們提出需求,希望我們也可以提供他們品質更穩定的商品,於是在多方需求慢慢浮現後,菖葳開始將國內批發業務納入經營範圍。」James 如是說道。

 由於過去十多年來不曾接觸國內市場,因此一開始幾乎是從零開始。他們調查了目前全台仍在經營的水族館,一家一家電訪、寄送報價單,或親自登門拜訪闡述菖葳的經營理念,希望能有機會為店家提供服務。

出貨多用鋁釘扎口機打包魚袋

差異化服務

 供貨穩定,避免讓客戶面臨缺貨狀況,可以說是一種有別於其他同業的競爭力,所以菖葳通常會大量庫存常銷性的商品,如此一來也有足夠的時間對魚蝦進行隔離檢疫,以確保商品品質。同時為了滿足客戶對特殊商品的需求,他們經常協助客戶取得特殊品種與規格的商品,以提供客戶更多的商品亮點與競爭優勢。

 James 特別提到,他們最近不斷地增加鬥魚品種和庫存數量,讓店家一一選購,甚至還拍影片讓店家直接挑選,保證客戶收到的是「對版」的個體。這在其他同業間看來吃力不討好的動作,並無法為他們創造多少實質上的利潤,反而增加了人事成本,然而卻是菖葳增加客戶黏著度的一種方式。

場內鬥魚的畜養缸,架上都有編號以利客戶核對,不過之後將會規劃一個能夠自動或是半自動換水抽底的系統
鬥魚通常會被放在這種透明方型塑膠盒中運送
盒子上貼有詳載品名和編號的標籤紙

跟玩家收貨

 除了進口魚種和台灣傳統繁殖魚場出產的水族活體外,台灣也有不少水族玩家或工作室以小規模方式繁殖觀賞魚蝦。雖然比較少量,但他們對市場的敏銳度通常比較高,繁殖的物種也可能是比較精緻或特殊的品種,對國外市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我們會試著跟玩家溝通,請他們生產出來的魚,讓我們來出口。但有九成以上的玩家大多會把這件事情過度想像,認為出口的價格可以賣更高,所以我們大多會收到高於台灣市場價的價格。」台灣市場過於集中,玩家與玩家同質性過高,也很容易出現削價競爭,這也是目前尚待突破的困境。

自製的魚缸抽底器

以人工繁殖逐步取代野採

 除了島產人工繁殖個體和國外進口的活體之外,一些具有觀賞性及獨特的本土原生物種,也是貿易商重要的出口項目之一。然而台灣的腹地說大不大,特別是許多特殊魚蝦的分布產地往往都很狹隘,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過度捕撈的情況,像是每座水草缸幾乎必備的「大和藻(米)蝦」,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這種最大體長僅 5-6 公分的小蝦因為除藻能力強大,而成為全世界的熱銷商品,但是屬於兩側洄游型物種的牠們,幾乎只棲息在太平洋黑潮流經的日本及台灣一帶的溪流,加上日本對於原生物種保育嚴格,因此全球水族市場對此蝦的需求量全部落到台灣身上。

 全球每個月龐大的需求量對於該物種的存續形成龐大壓力,若是遇上颱風或土石流,使溪流生態遭受重大破壞時,更會造成供貨不穩定的情況。雖然台灣早已突破了大和藻蝦的人工繁殖技術,正逐步增加產量來因應全球市場需求,然而目前其單價相對於野外捕撈個體來說仍舊缺乏優勢。

在出貨前幾個小時,會先將一些不耐高溫的蝦蟹等生物預先包裝後,放在以帆布圍住的預冷室中緩步降溫,以適應裝箱後的低溫狀態

 「供貨不穩的生意根本不是生意,因此我們分析既定客人的訂單結構,然後選擇減少人工大和藻蝦的毛利,直接讓利給供應商跟客人,讓人工繁殖的供應商可以持續供貨給我們。」優先選擇人工養殖個體,除了保障自身的貨源全年穩定外,也變相支持了大和藻蝦人工繁殖產業的生存,更是確保其野生族群能在大自然永續生存下去。這是 James 認為比賺錢更有價值的事,同時也是身為一間水族貿易公司能實踐永續經營的方式。

有一些具有強烈領域性或會互毆的魚種如慈鯛或雷龍等,會先飼養在這種盒籃裡,每日有專人餵食

「台灣的水族產業真的要轉型,不然會喪失很多機會

 「台灣不是沒有競爭力,而是必須走出自己的路。」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東南亞的低價商品及歐美市場高價商品的夾殺。例如讓台灣引以為傲的極火蝦、琉璃蝦等彩色米蝦,在過去可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但是面對生產成本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及中國繁殖場夾殺下,現在已經明顯失去優勢了。

魚隻出貨前會先被放入這種黑色撈網中,主要是為了要讓其適應水質同時縮短包裝的流程
鼠魚的畜養缸中會鋪上一層淺淺的細沙,並在缸底放置淺碟,餵食時將活餌放置其中吸引鼠魚就食,可觀察其健康狀態
這是菖葳開發的觀賞水族生物智能辨識系統,簡稱數蝦桶,用來快速清點蝦子數量同時測量體長,可整合進菖葳所開發的ERP系統,精準記錄商品進出貨資訊,出口數量龐大時,可避免銷售爭議

 早期許多漁場大多想賺快錢,有點東西就開始開高價販賣,使得其他漁場相繼模仿,接著開始價格崩跌。因此 James 開始說服一些漁場供應商,把他們的關鍵物種減產,等時機一到就開始漲價。減產後,空出來的養殖空間則開始生產東南亞的物種,但是卻以高品質的方式來投產的計畫性生產模式。

 「台灣魚場再不找到新商品或是突破現有經營方向的話,很快就會被東南亞超車了;若能結合新商品及創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台灣的觀賞魚產業依舊很有前瞻性。」James 語重心長的表示。

 菖葳所做的,就是從養殖端開始調控,把魚的品質做好,其中包括一段時間的畜養,把魚隻的營養狀態調整到最佳,來應付長途運輸所導致的緊迫。如此一來,也能大幅提升包裝量,為客戶節省運費。因此所謂的「突破」,其實就是一直不斷地為客戶解決問題,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而已。

 說到這裡,筆者也很好奇,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水族貿易市場上,這間公司還能有哪些創新的經營模式?又能夠在台灣的水族產業中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今年初,德國的水族 Youtuber--Saschua 來台灣時便曾經來採訪過菖葳這家公司,大家可以看看…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