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帝王還是國王?
原本只想介紹一下最近剛進口的野生藍國王燈,沒想到看了一下過去拍攝過的各種國王燈、帝王燈的照片,發現好像還蠻齊的,所以乾脆順便來寫一篇各種帝王燈好了!
還記得小時候(二十多年前)剛開始養魚時,是台灣水草造景最風行的時代,而能夠和水草景搭配的淡水觀賞魚莫過於五顏六色且小巧玲瓏的小型燈魚了(七彩神仙和短鯛單價太高,對窮學生來說只能遠觀而無法褻玩焉)!因此當年還是學生的我,只能用有限的零用錢,幾乎養遍了台灣水族市場上所有常見且平價的「燈魚(包括小型南美加拉辛、鯉科、燈眼鱂和藍眼類彩虹魚等等)」,當中有一群被稱為帝王或國王的燈魚讓我印象深刻…
▍帝王燈 Nematobrycon palmeri / Emperor Tetra
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真的是台灣水族產業的黃金年代,光是台北市廣州街夜市底的環河南路上就開了好幾家水族館(可惜如今已消逝殆盡),用水族街來形容當時的榮景一點也不為過,不論是便宜還是珍稀的熱帶魚在那裏都可以找到,因此小時候便常跑去那裡看魚買魚。當時還是初學者的我,在那裏發現了一種標示著「國王燈」的燈魚,販售的個體多半不大,身上有一條粗黑色的縱帶,體色雖稱不上鮮豔,但雄魚尾部的三叉尾讓我印象深刻!之後我轉到隔壁另一家店看,發現這家也賣了一缸標示為「帝王燈」的魚,不過裏頭的魚長得跟剛剛看到的國王燈好像沒甚麼兩樣?國王和帝王應該是一樣的東西吧?!心裡暗自下了這個結論…

之後「國王燈」似乎慢慢被「帝王燈」這個名稱所取代,現在市場上幾乎都以「帝王燈」來稱呼 Nematobrycon palmeri 這個魚種了!帝王燈的身體中央有一條粗黑縱帶從眼睛下方貫穿至尾鰭中央,縱帶上方帶有藍中帶紫的光澤,各鰭鰭面多為黃色,眼睛虹膜則呈現美麗的水藍色;成熟雄魚的尾鰭中央的黑色鰭條延伸、形成類似三叉戟般的特徵,更顯其王者風範!牠們原產地位於哥倫比亞西部的聖胡安(San Juan)和阿特拉托河(Atrato river)流域,不過目前所見的個體皆為人工繁殖種,直到最近才有野生魚進口;經過多年的繁殖培育,市面上偶爾可見人工選育而來黑化型的黑帝王燈及白子的黃金帝王燈。成體體長約 6 cm。


▍彩虹帝王燈 Nematobrycon lacortei / Rainbow Tetra
相較於帝王燈的普遍,彩虹帝王燈的能見度稍低,原因是市面上所見的個體皆為哥倫比亞進口的野生魚,因此不若帝王燈的人工繁殖個體那樣可以常年穩定供貨,然而論體色而言,說彩虹帝王燈是帝王燈的升級版並不過分。兩者的體型和體色相似,但相對於帝王燈沉穩的紫藍體色,飼養穩定的彩虹帝王燈體色顯得紅艷不少,而且體側中央還擁有如閃電般不規則的藍、綠、紫等多彩光澤鱗片,此特徵在帝王燈身上並不存在;此外,彩虹帝王燈具有明顯的性二型(sex dimorphism),雄魚除了尾鰭中央會出現黑色的延伸鰭條外,其眼睛虹膜為鮮紅色,而雌魚則為藍綠色,可作為性別辨識的特徵之一。在飼養難度上,彩虹帝王燈通常也高上一階,除了剛進口的野生個體常常魚況不佳之外,牠們對水質的要求也較高,飼養時需要事先調整符合其原生環境的弱酸性軟水水質,並維持穩定的水溫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雄魚的領域性似乎比帝王燈來得更加強烈,誇示時十分美麗,不過須特別留意個體之間過於激烈的打鬥。


▍藍國王燈 Inpaichthys kerri / Purple Emperor Tetra
藍國王燈原產於巴西瑪迪拉河(Rio Madeira)上游-阿爾普納河(Rio Aripuana)的森林小溪,水質為酸性黑水河;最近拜日本採集隊進入該河域採集之賜,市場上開始出現了藍國王燈的野生個體,這也是筆者這二十多年來印象中第一次見到野生的藍國王燈,雖然價格比人工魚高上數十倍,但仍值得燈魚迷珍藏!由於藍國王燈已經人工繁殖多年,多年前也開始自德國輸出藍國王燈的改良種-黃金藍國王燈和超級藍國王燈等人工品系,目前經由印尼等地的觀賞魚繁殖場量化後,已經普及許多。本種體型略比帝王燈家族小,成魚只有 4 cm 左右。

印象中藍國王燈早在二十多年前在台灣就已經是相當平價的南美小型燈魚了。牠們和帝王燈有些相似,體側中央都有著一條很粗的縱帶,只不過藍國王燈的縱帶呈藍紫色,狀態好的雄魚背部會呈紫紅色、背鰭呈紅色;相反的,雌魚體色就顯得平淡許多,體型也比較臃腫。此外,藍國王燈具有脂鰭,而帝王燈和彩虹帝王燈皆無,且藍國王燈雄魚的尾鰭中央並無突出鰭條,這些特徵差異也是藍國王燈和其他兩個相似種分屬不同屬別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