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紅頭 傻傻分不清楚?
雖然以前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裡曾經有過紅鼻剪刀的介紹文章,但其實我個人並不太滿意當初的內容,因此藉此機會再度補充一下…
紅鼻剪刀是一種很常見的南美產小型脂鯉,最大體長約 5 公分;然而對全世界的水族愛好者來說,「紅鼻」剪刀這個詞彙其實是一種籠統的概念,當中可能包含了三個相似種,這三個物種在頭部的紅色分布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另外牠們也被認為是一種水質指標魚,如果水中含氮廢物過高或是水質不適合牠們生存(例如酸鹼度或鹼度太高),牠們原本紅通通的鼻子可能會變得較為蒼白;反之如果水質良好,頭部的紅色度會較為飽和鮮豔且範圍擴大。因此如果僅依照牠們的頭紅不紅來判定其身分,其實會顯得較為籠統且不客觀的。除此之外,牠們還是有其他特徵可供辨識,以下便針對三個相似種來加以說明:
一、紅鼻剪刀:「紅鼻剪刀」常被老外稱為 “ Rummy-nose tetra ”,意思是「這種燈魚有著如醉漢般紅通通的鼻子」,通常學名對應的是 Hemigrammus rhodostomus(紅吻半線脂鯉)這個種。狀態良好的紅鼻剪刀在頭部的紅色範圍會從吻端一直延伸至眼睛後方,但不會超過鰓蓋;尾鰭中央的黑線會一直延伸到身體中央,尾柄上下兩端具有黑色斑塊,臀鰭基部略呈現黑色。本種最早在巴西的亞馬遜河下游被發現(貝倫附近),之後在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中也有發現。
二、紅頭剪刀:也被稱為 “ Firehead tetra ”,意思是「火紅色頭部的燈魚」,學名通常對應的是 Hemigrammus bleheri(布氏半線脂鯉)這個種。本種最早由知名的德國水族探險家 Heiko Bleher 所發現,並於 1986 年以其姓氏 Bleher 為名描述;分佈範圍則是在巴西尼格羅河以及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流域。顧名思義,其紅色範圍涵蓋整個頭部,狀態良好時甚至會突出鰓蓋後方直到個體的肩部位置,是紅色範圍延伸最廣的種類;另外在尾柄上下端也具有明顯的黑色斑點,但尾鰭中央的黑線僅出現在尾柄,並不會延伸到身體中央。
三、紅眼剪刀:又稱「假紅鼻剪刀(False rummy-nose)」,外型和紅鼻剪刀(Hem. rhodostomus)十分相像,但卻不歸類在半線脂鯉屬中,而是自成單屬種--Petitella georgiae。其頭部的紅色部位範圍和紅鼻剪刀相近,不過通常僅出現在眼睛周遭的上半頭部,也不會突出至鰓蓋後方,而且色彩通常來得更加淺淡;尾鰭上的黑色帶紋較為粗寬,中央的黑線同樣會延伸至身體中央,但略比紅鼻剪刀來得粗黑,在此黑線上方隱約可見有一條金綠色亮紋,另外臀鰭基部也具有明顯的黑線,尾柄處僅在上端出現黑色斑塊,下方則無。產地分佈在亞馬遜河上游區域的秘魯境內,以及巴西的普魯斯河(Rio Purus)、瑪迪拉河(Rio Madeira)和尼格羅河(Rio Negro)等流域。

總之,如果以紅色分佈範圍多寡這種較容易辨識的外觀特徵來說,紅頭 > 紅眼 > 紅鼻;以稀有度來說,紅頭 > 紅鼻 > 紅眼;以產地分佈來說,如果把亞馬遜河盆地切成三段,紅頭、紅鼻、紅眼則依序分別盤據亞馬遜中北部、東部和西部三塊區域,不過彼此之間都有少量棲地重疊。說到這裡,我相信你一定還是一頭霧水。事實上,國外常用的 rummy-nose 這個俗稱,其實也是一種模糊的概念,往往同時泛指紅鼻或紅頭剪刀,甚至連紅眼剪刀也含括在內,也就是說老外其實也沒有仔細區分這幾種魚,因為畢竟牠們頭部的紅色會因為個體的大小、情緒穩定與否及水質的良莠,而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別。但是你也不用因此而擔心家裡養的紅鼻剪刀到底會不會紅,我相信全球水族貿易市場上所謂的紅鼻剪刀(不管是叫紅頭或紅鼻,野生或人工繁殖種),有 99 % 以上都是 Hemigrammus bleheri,也就是在完全發色狀態下,頭部的紅色部位可以蔓延到肩部的「紅頭剪刀」!因此嚴格說來,市售的紅鼻剪刀應該改稱為紅頭剪刀,只是大家已經習慣這種稱呼,而變得有些積非成是、積習難改!


有趣的是,即使上述三個相似種的分佈範圍皆不如想像中的狹窄,但為什麼獨有紅頭剪刀的市占率如此之高?其實早期市場上的「紅鼻」剪刀多為人工繁殖個體,直到幾年前才開始有較多的野生成體輸入,並為了與市面上的「紅鼻」剪刀區隔,而改以「野生紅頭剪刀」之名販賣,單價也稍高;至於真正的紅鼻剪刀和紅眼剪刀不但沒有人工繁殖個體問世,就連野生魚的輸入次數也少到幾乎沒有多少人見過,此結果筆者推測除了取決於其觀賞價值的高低外,紅頭剪刀主要棲息的尼格羅大黑河作為南美觀賞魚的重要輸出產地,恐怕也是占了很大的地利之便。
PS. 2020 年時,Bittencourt 等人在研究霓虹燈魚(Neon tetras;Paracheirodon spp.)的系統發育文章中,說明了霓虹燈魚屬為血鰭燈(Brittanichthys axelrodi)的布列塔尼魚屬 (Brittanichthys)之姊妹群,並連帶確認了紅鼻剪刀家族中的三個魚種彼此之間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因此將紅鼻剪刀(原 Hemigrammus rhodostomus)以及紅頭剪刀(原 H. bleheri)等兩種魚全都歸類在紅眼剪刀(Petitella georgiae;喬氏珀蒂魚)的珀蒂魚屬 (Petitella)中,學名記為 Petitella rhodostomus (紅吻珀蒂魚)以及 Petitella bleheri(布氏珀蒂魚)。此外,研究顯示,分布在祕魯的紅眼剪刀與分布於普魯斯河的紅眼剪刀之間,具有些許的遺傳差距(9.1 %),所以不排除紅眼剪刀是一個種複合群(species complex),也就是牠們可能是由兩種以上的魚種所組成。
文獻來源|Bittencourt, P.S., et al. (2020).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neon tetras Paracheirodon spp. (Characiformes: Characidae: Stethaprioninae), including comments on Petitella georgiae and Hemigrammus bleheri, Neotropical Ichthyology, 18(2), e19010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