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魯阿河的瑰寶 Part 1
位於南美洲巴西西部的亞馬遜河支流-茹魯阿河(Rio Jurua),對短鯛愛好者來說始終帶著點神祕感,因為這條河的上游棲息著一些名氣響亮、但卻鮮少出現在觀賞魚市場的短鯛品種,例如裘諾公主(Apistogramma juruensis)和帝王紅兩點(Apistogramma sp. Jurua)這兩種隸屬於鳳尾短鯛家族(Cacatuoides group)的南美短鯛。
首先我們談談帝王紅兩點短鯛,這種短鯛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Apistogramma sp. “Jurua II”、Apistogramma sp. “Jurua Emerald”或Apistogramma sp. “Cruzeiro”,學名後標註通常指的是牠們的分布產地,也就是茹魯阿河上游、阿克雷州(Acre)境內的南克魯賽羅(Cruzeiro do Sul)周邊。早在近20年前,帝王紅兩點就已經出現在台灣的短鯛市場上,當時也算是高單價的魚種,而且當時販售的個體幾乎全是台灣短鯛繁殖場所繁殖出來的人工魚。有趣的是,這十多年來始終沒有遇到野生個體輸入,因此在長年缺乏野生魚血緣導入的情況下,許多市售的人工個體早已出現基因弱化的跡象,不論是體型還是體色,其實都有點“走鐘”了!所幸近來南美魚商的觸角伸入了這塊過去鮮少開發的產地,今年(2016)終於開始輸入野生的帝王紅兩點,我們才得以一窺這條魚的原本風貌。
從“帝王紅兩點”這個中文俗稱,我們不難體認到牠們本身除了具有鳳尾家族的基本特徵(大嘴、突出延伸的背鰭鰭條、琴尾)外,另外還結合了帝王短鯛(A. norberti)身上的水藍色金屬光澤+尾鰭上下葉的“紅兩點”特色。然而雖然名為“紅兩點”,但其實不論人工魚或野生魚,絕大部分的公魚僅會在尾鰭上葉出現一抹(點)紅色,在上下葉同時出現紅色的個體可謂少數,此類個體也因而成為短鯛玩家競逐的對象。此外,野生個體在靠近胸鰭的位置附近,通常會有較為顯著的紅色紋路表現,這可能也是野生魚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吧?

本種的領域性相當強烈,遇到同類時免不了一陣對峙甚至打鬥,每每看到牠們撐開大嘴向對手威嚇的表情就覺得相當逗趣。對峙的過程中,體型較小的個體往往撐不了多久就會自動退讓;如果體型旗鼓相當的公魚相遇,就得比耐力,誰撐得久誰就贏了!總之,希望今年這幾批野生的帝王紅兩點,能夠替原本的死水注入一些清流,擴大一些基因庫,誰知道下一次野生魚什麼時候會再進口呢?
PS. 夜深了,至於裘諾公主,我們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