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魯阿河的瑰寶 Part 2
在迎接新的一年之前,讓我們接續前幾天所談論的話題。
上次我們談到茹魯阿河(Rio Juruá)上游所棲息的帝王紅兩點(Apistogramma sp. Jurua),不過這條河的上游還有另一種名氣更響亮的短鯛-裘諾公主(Apistogramma juruensis)。「威智」在2005年出版的《南美短鯛》一書中,其實已經大致說明了裘諾公主和同為鳳尾家族的相似種-鳳尾短鯛以及黑喉公主短鯛之間的差異。相信經過多年以後,大部分短鯛玩家已經能夠透過個體尾柄上方形塊斑的有無,來分辨鳳尾短鯛和裘諾公主短鯛兩者的差別,因此在此就不再贅述,在2016的最後一天,讓我們來談談黑喉公主和裘諾公主。
在早期資訊不明朗,且僅有少量德國人工繁殖個體輸入的年代,分布在祕魯的黑喉公主(又稱黑喉嚨;Apistogramma sp. Schwarzkinn/Black-chin)常常被當作真正的裘諾公主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直到秘魯的野生個體開始輸出至水族市場後,大家才意識到原來真正分布在巴西境內的裘諾公主其實另有其魚。之後黑喉公主的進口頻率越來越高,幾乎已經成了秘魯魚單中的常客,價格也和其他祕魯短鯛一樣平實。
到了2012年,黑喉公主終於被正式描述,學名為Apistogramma allpahuayo,模式產地為祕魯東北方的大城-伊基托斯(Iquitos)南方29公里至瑙塔(Nauta)的河段。這也說明了黑喉公主並非裘諾公主的一個地域型,而是一個獨立的品種。兩者在體型、體色上都很相近,也都具有尾柄斑的特徵,比較容易區分的特徵在於:1. 裘諾公主的下嘴唇具有藍色光澤;黑喉公主吻部通常為橘黃色,但無金屬光澤。2. 裘諾公主體表及魚鰭鰭面呈現較明顯的藍色金屬光澤;黑喉公主僅呈粉彩色調。3. 不管是藍色型或黃色型(通常以頭、腹部位的顏色來區分),裘諾公主的魚鰭皆為藍色,但在背鰭與腹鰭末端帶有鮮明的橘黃色;黑喉公主的藍色型(色型主要以臀鰭和腹鰭的色彩來區分)腹鰭末端為白色,黃色型則在腹鰭上帶有黑、黃相間的“鳳尾斑”。
另外和裘諾公主體色類似的,還有前陣子介紹過的“莎莉公主短鯛(Apistogramma cf. salpinction “Manacapuru”)”。這是一種分布在巴西亞馬遜河中游、長相近似鳳尾短鯛的不明種,體表和魚鰭也具有一些金屬光澤,但是最大的差異是這個品種缺乏“尾柄斑”的特徵,因此很容易和裘諾公主短鯛有所區分(不過在誇示狀態下通常不容易顯現出來)。
總之,裘諾公主短鯛因為地處偏遠的巴西邊界,因此魚商往往會由秘魯跨界到巴西採集,除了進口次數稀少之外,單價也無法和常銷的黑喉公主相提並論。不過本種的繁殖難度應該不算太高,如果因為近期批量進口的野生魚,而使得短鯛愛好者有機會培育出牠們的後代的話,也能幫助這種美麗魚種在本地落地生根。
PS. 至於Juruá這個字到底應該要怎麼念呢?如果是西班牙文(南美洲國家主要的官方語言)的話,“J”這個字應該是發英文音標“h”,也就是注音「ㄏ」的音,所以之前才會譯作「胡魯亞河」;但實際上巴西的官方語言卻是葡萄牙文,而葡萄牙文雖然和西班牙文相似,但在這個字的發音上卻是和英文的“J”相同,所以“Juruá”念起來比較接近「茹魯阿」的音。
個體提供/瀧水族.紅鱗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