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南的家傳寶鑽

如果說到南美洲大陸出產觀賞魚的國家,大部分魚友通常會直接聯想到巴西、秘魯或哥倫比亞,這幾個大國的確可能囊括了整個南美洲八成以上的熱帶觀賞魚出口總數,就連觀賞魚出口商也占了絕大多數,不過在目前亞馬遜流域的淡水魚資源已經普遍被開發的情況下,新物種的出現速度已經不若以往那樣頻繁;然而在另一頭臨近大西洋側的小國-蘇利南(Suriname),近來有許多分布在該國的淡水觀賞魚被輸出,其中以兵鯰屬(Corydoras)的老鼠魚最受到注目。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珍奇水族貿易、紅鱗水族、萬沃水族貿易

  17 億年前寒武紀時期所形成的圭亞那地盾(Guiana Shield),延伸範圍包括東委內瑞拉(Venezuela)、蓋亞那(Guyana)、蘇利南、法屬圭亞那(French Guiana)和巴西(Brazil)北部。這個天然屏障使得生活在此地區的許多生物種類,與南方的亞馬遜盆地或相鄰的委內瑞拉盆地有著頗高的歧異度;換句話說,在這些地方所發現的魚種,有許多是在其他流域找不到的。加上在缺乏出口商將該地的觀賞魚輸出的情況下,棲息在其中的特有淡水魚種儼然成為南美洲最後一塊瑰寶。而夾在蓋亞那與法屬圭亞那兩國之間的蘇利南,不論就人口數或土地面積來說,都可說是南美洲最小的國家,然而分布在這裡的鼠魚品種和其他流域的種類相比下,卻有著極高的特殊性,有些種類甚至有著高達 5 位數台幣的身價,成為鼠魚玩家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蘇利南地圖

地形水文

  蘇利南的北部是沿海低地,多沼澤;中部為熱帶草原及丘陵;南部則為低高原。蘇利南的河流多由南方的高地向北流入大西洋,東西兩邊分別以科蘭太茵河(Courantyne River)與馬羅尼河(Maroni River)作為與蓋亞那和法屬圭亞那的國界;東北方有一條蘇利南河(Suriname River),中游則有一座南美洲最大的水庫-布羅科蓬多湖(Brokopondo);正北方有薩拉馬卡河(Saramacca Rivier);西北方則有科珀納默河(Coppename River)。

 

蘇利南產的鼠魚種類

1. 葛瑞菲鼠 Corydoras geoffroy

葛瑞菲鼠(Corydoras geoffroy)雄魚擁有所有兵鯰當中比例最大的胸鰭

  兵鯰屬的模式種-葛瑞菲鼠,因擁有美麗的頭部花紋以及成熟公魚具有更甚於 S 屬的太空飛鼠(Scleromystax barbatus)般寬大發達的胸鰭而深受歡迎,除此之外,沿著背鰭下方有一條深黑線條,體側具有大片暗斑。然而由於本種僅分布在蘇利南和法屬圭亞那,且流通數量非常少見,故成為鼠魚玩家最想擁有的夢幻魚種之一。目前已聽說德國出現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希望將來此美麗魚種可以更加普及。最大體長約 7 公分。

 

2. 薩拉馬克辛鼠 Corydoras saramaccensis

  顧名思義,本種分布在蘇利南西北方的薩拉馬卡河(Saramacca River),是過去從未輸入的珍稀品種。從發表文獻上所刊登的模式標本照片和手繪圖來看,目前在互聯網上所能搜尋到關於本種的圖片,皆非真正的薩拉馬克辛鼠,在此所發布的個體圖片可謂極少數、甚至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張薩拉馬克辛鼠活體照片。很明顯的,薩拉馬克辛鼠為長吻品種,背鰭基部有一塊狹長的三角形暗斑,身上散布著模糊的噴點紋路,且多半僅分布在上半部體側;而網路上的圖片魚隻來源不詳,長相類似馬鞍鼠(Corydoras ephippifer),背鰭下方的暗斑多為四方形,且體側布滿噴點紋路,很可能是這次自蘇利南輸入的馬鞍鼠近似種(Corydoras cf. ephippifer “ Suriname ”)。

3. 蘇利南馬鞍鼠 Corydoras cf. ephippifer “ Suriname ”

  和薩拉馬克辛鼠(Corydoras saramaccensis)一同輸入的尖吻型品種,原以為是薩拉馬克辛鼠,但比對文獻後發現並非真品,反而與分布在鄰近巴西北部的亞馬帕州(Amapa)之正牌馬鞍鼠(Corydoras ephippifer)有些類似,但因非分布在模式產地,所以暫以 “ cf. ”(近似於)標記,身分等待日後進一步確認。

4. 蘇利南黑點豹鼠 Corydoras brevirostris C. wotroi from Suriname

  從蘇利南輸入,以 “ 雙色鼠 ” 名義販售的個體,其實是少見的蘇利南產黑點豹鼠(Corydoras brevirostris)。Corydoras brevirostris 這個種原本在 2001 年時為黑翅豹鼠(C. melanistius)的亞種(C. melanistius brevirostris),之後才被獨立成為一個種(特徵為尾部具有斑紋),模式產地在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水系(Rio Orinoco system);而牠的次同物異名種-C. wotroi(叫齷齪鼠好像很有趣)模式產地則在蘇利南的布羅科蓬多(Brokopondo)。鼠魚玩家很清楚兩地所分布的類型其實有所差別,因此蘇利南產的 C. wotroi 可能在日後又會被認定為有效學名。目前黑翅豹鼠家族魚種(melanistius-group)正被進行調查當中,不久很可能會有新的學名異動。

5. 蘇利南黃金咖啡鼠 Corydoras cf. aeneus “ Suriname ”

  咖啡鼠很可能是最普遍且最為人熟知的鼠魚品種,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市售的咖啡鼠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咖啡鼠(Corydoras aeneus)。咖啡鼠常被視為一個分布在南美洲各地、外觀相似的複合種(species complex),但其實真正咖啡鼠的模式產地位於委內瑞拉東北方的島國-千里達(Trinidad),一個鮮少有觀賞魚輸出的地方;至於市售的咖啡鼠則來源不詳,也無從考證。在蘇利南也有分布和千里達產咖啡鼠極為相似的種類,擁有非常亮麗的金黃帶綠體色,後半身體的下腹部由於缺乏亮麗光澤而多呈現肉紅色表現。喜歡成群在各水層之間來回游動;但因非模式產地種,因此學名中冠以 cf. 標示之。

6. 桑切斯鼠 Corydoras sanchesi

  分布在蘇利南薩拉馬卡河中的桑切斯鼠,也是過去未曾出現在水族市場中的謎樣鼠魚,此次所刊登的圖片更是難得一見的桑切斯鼠活體照。如圖所見,桑切斯鼠是一種類似寶貝鼠(C. polystictus)樣子的鼠魚,但體幅較低,體色呈橘色帶有酒紅色表現,且身上和魚鰭間並無任何明顯的噴點或紋路表現,頂多僅在胸口處及背鰭前方有著淡淡的暗色圖案。即便本種並無特殊體紋表現,但仍是極度珍稀的鼠魚品種。

7. 斑豹鼠 Corydoras punctatus

  “ 斑豹鼠 ” 乍聽之下似乎是一種不算少見的鼠魚,事實上過去的確曾經多次自巴西或秘魯等地輸入“斑豹鼠”,但那些其實都不是斑豹鼠 “ 真品 ”。斑豹鼠的模式產地其實是在蘇利南河的布羅科蓬多,過去幾乎未曾輸入過,以往進口的個體多來自巴西申古河(Rio Xingu)或亞瑪帕州(Amapa),身上密布大小一致的細噴點;蘇利南產的個體頭部的圓點明顯較大,越往身體後方圓點大小會逐步遞減,很容易辨識,同時頭上也無黑色眼帶。

8. 絲鰭鼠 Corydoras filamentosus

  同樣屬於夢幻等級的半長吻型鼠魚,由於僅分布在蘇利南與蓋亞那的邊界河-科蘭太茵河中,因此過去並無輸入的紀錄。本種的身體中央具有一條粗黑的黑線一直延伸到尾鰭基部,背鰭前端呈現黑色,公魚背鰭可能會隨著魚齡增長而延伸,所以本種種名被命名為 filamentosus(絲狀魚鰭之意),然而中文專名卻被稱作棋盤兵鯰,想必是把具有相同種小名的棋盤鯛(學名 Dicrossus filamentosus)之中文名硬套在不相干本種鼠魚身上吧?感覺有點好笑 …。總之,此次輸入個體非常稀少,而且皆為母魚,期待下次能有公魚輸入。

編按:原本被認為是絲鰭鼠的半長吻型種類隨後被認定為編號 CW143 的未描述種(Corydoras sp. cf. filamentosus),真正的絲鰭鼠為狐狸吻的類型。

9. 波斯曼尼鼠 Corydoras boesemani

  波斯曼尼鼠也是高價鼠魚的代表,分布在蓋亞那和蘇利南的沿岸溪流。本種外型有點像是娃娃鼠(C. habrosus)的放大版,體軸有一條粗黑線,背部和肩部具有粗紋和大斑點,尾鰭上有三條左右的橫帶。本種過去曾有日本的人工繁殖個體輸入,但野生魚在國內卻難得一見,直到近年才有零星個體輸入。

10. 小天使鼠 Corydoras baderi

  極少有輸入紀錄的小天使鼠,分布在蘇利南與法屬圭亞那的邊界-馬羅尼河,以及其南方鄰近的巴西帕拉州(Para state)邊境。牠們的外觀有些神似巴西東南方產的藍鼠(C. nattereri),身體中央都有一條黑中帶藍的縱帶,但小天使鼠的體表更為素淨無暗斑,相對縱帶也更加鮮明,體型也較小一些。

11. 西帕利溫妮鼠 Corydoras sipaliwini vs. 短吻絲鰭鼠 CW114   

圖中個體是過去所認為的西帕利溫妮鼠,但實際上可能是尚未被描述(Corydoras sp.)的種類

  西帕利溫妮鼠(C. sipaliwini)是蘇利南產的一種小型短吻鼠魚。長久以來,所有人對西帕利溫妮鼠的印象都是那隻體軸及背鰭前端具有粗黑線、頭部及背部分布有大斑點、胸口下方帶有黃色色彩的類型,然而經過中山大學的顏聖紘老師提醒,才發現西帕利溫妮鼠的選模標本居然和最近同樣自蘇利南輸入的 CW114(短吻絲鰭鼠)幾乎一模一樣,因此很可能 CW114 才是真正的西帕利溫妮鼠,也顛覆了我們過去對西帕利溫妮鼠長相的認知。之所以將 CW114 稱為短吻絲鰭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牠們是和絲鰭鼠一同輸入,兩者放在一起時發覺 CW114 就像是絲鰭鼠的短吻縮小版,如果不仔細看還不容易細分,推測兩者可能在原生地為混棲的型態。兩者之間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的確認。

編號 CW114 的短吻絲鰭鼠和西帕利溫妮鼠(C. sipaliwini)的選模標本模樣幾乎一模一樣,牠們很可能才是西帕利溫妮鼠的真身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