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母魚挑老公只看顏值
以往的研究認為,慈鯛科魚類通常會利用鮮豔的體色,來辨識出潛在的配偶以及避免與其他魚種雜交。但是生物學家現在認為單靠視覺提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特別慈鯛科魚類的多樣性很高,當所有的魚種都在同一個水體中時很難避免混淆。

我們對一般口孵型慈鯛的繁殖印象,通常是一隻佔統治地位的雄性非洲慈鯛,會透過一段性感的舞蹈來吸引異性進入他的地盤。如果能夠讓雌魚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她便會產卵並立刻把魚卵含進嘴巴裡,而雄魚緊接著授精。但有些魚種中,會出現某隻階級較低的雄魚,在佔優勢地位的雄魚發現前,偷偷潛入繁殖處給幾顆魚卵授精。但是有一天,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生物學研究員 Karen Maruska 在實驗室裡看到這種往常表現時,發現了一些特別的事。一隻佔主導地位的雄魚正在魚缸角落一個陶甕口跟一隻雌魚求偶。「然而,就在最後,一隻低階的雄魚從甕後面的水槽角落向牠們直衝過去,以便在最適當的時間授精,」 Maruska 說。「我心裡想:那隻低階雄魚不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機會。」事實上,他的確是沒看到。但是他聽到了。
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生物學研究員 Karen Maruska、大學研究員 Uyhun Ung 和史丹佛大學生物學教授 Russ Fernald,在 PLoS ONE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曾寫道,一種坦湖慈鯛-Astatotilapia burtoni(伯氏妊麗魚)喜歡在交配前搖擺尾巴並抖動身體,但是雄魚也會在求偶期間發出聲音。雌魚不僅會對這些聲音做出反應,而且她們對這種音頻的聽力也會隨著發情而提高。這種額外的求偶機制可以提供用來決定配偶選擇的關鍵信號,並幫助解釋類似的慈鯛如何避免意外的雜交。
使用水中收音器後,研究人員發現雄魚在面對有興趣的雌性時會發出低頻聲音,而且雌魚更喜歡會發出求偶聲音的雄魚。但並非所有的雌魚都能輕易聽得到這種聲音,正處於發情期中的雌魚對求愛聲中所含的低頻,比起那些已經繁殖並處在口孵階段的雌魚還要敏感。在其他動物中也可以觀察到這種激素依賴性聽力,發出聲音在求愛儀式中是一項重要指標。

此外,弱勢的雄魚對某些頻率的敏感度也比優勢雄魚更為敏感。雖然這種變化的原因尚不清楚,但 Maruska 認為弱勢雄魚可以「利用聲音的頻率來決定所要競爭的雄魚,並嘗試接管他們的領域」。由於求偶聲音的頻率與體型大小有關,因此弱勢雄魚可以聽取這些求偶音頻來識別他們所在地區體型最小、也最弱勢的雄魚。
其他科學家最近的實地研究也顯示,在野外生活區域重疊的慈鯛物種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聲音是求偶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表示許多慈鯛魚種的求偶儀式很可能不只侷限在一種感官系統。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