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空間的水中變色龍
很多人常詢問能否將南美短鯛飼養在微型缸中?但是對大多數的短鯛種類來說,水量不足 30 公升的迷你水族箱實在有點太委屈牠們了。不過別灰心,還有一群不論習性和型態都堪稱「短鯛縮小版」的魚類,也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圖.文|Flair Wang
俗稱微型缸或奈米缸(nano tank)的迷你型水族箱,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最療癒的水族飼養型態;即使不用花費鉅資購買繁複的設備及器材,也能在方寸之間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迷人天地。但是嚴格說來,能夠放養在如此有限的空間下的生物確實不多,除了小型觀賞米蝦和極少數的迷你燈魚之外,似乎就沒別的選擇了。
就在即將進入千禧年時,一種來自印度的超小型美魚開始進入淡水觀賞魚市場,精緻的身形搭配美豔的火紅體色,馬上吸引了全球水族愛好者的目光──牠們就是鼎鼎大名的火焰變色龍(Dario dario)!

分類
自從火焰變色龍在 90 年末期被引進水族市場後,這類小型變色龍(chameleonfishes)開始受到小型觀賞魚愛好者的注目,截至目前為止(2020),該屬已有 6 個魚種被科學描述。
- Dario dario F. Hamilton, 1822(火焰變色龍)
- Dario dayingensis S. O. Kullander & Britz, 2002(大盈江變色龍)
- Dario huli Britz & P. H. A. Ali, 2015(未輸入)
- Dario hysginon S. O. Kullander & Britz, 2002(紅粉變色龍)
- Dario kajal Britz & S. O. Kullander, 2013(印度火焰寶石變色龍)
- Dario urops Britz, P. H. A. Ali & Philip, 2012(未輸入)

這群堪稱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鱸亞目(Percoid)魚類,其分類地位曾經過多次的變動,之後曾和體型較大的藍帆變色龍(Badis badis)這類的變色鱸一同被置於南鱸科(Nandidae)、棕鱸屬(Badis)中,後來這群魚類才被獨立成為棕鱸科(Badidae;又稱變色龍科),而體型更小的火焰變色龍,也在 2002 年時以 Dario(中文譯為達里奧鱸屬)這個屬別(S. O. Kullander & Britz, 2002)被獨立出來。
水中的變色龍
說到變色龍(chameleon),通常第一時間會直接聯想到生活於非洲及馬達加斯加那群可隨周遭環境瞬間變換體色的爬行動物,而被稱為變色鱸的達里奧鱸及棕鱸們,雖然沒有那麼戲劇化的體色轉變,卻也因為能夠在短時間內爆發出鮮豔的體色而得名。這群魚類大部份時間體色其實並不突出,絲毫看不出有什麼觀賞價值,但是等到兩隻雄性相遇時,與生俱來的領域性會讓牠們激發出隱藏在體內的豔麗色彩,準備與對手來場搏鬥。撐開魚鰭相互對峙、威嚇,是兩強相遇時常見的戲碼,待一段時間後,居於弱勢的一方便會悻悻然地離開,通常不會造成雙方明顯的傷害。

幾種過去曾經輸入的達里奧鱸種類
▍火焰變色龍
學名|Dario dario F. Hamilton, 1822
分佈|西孟加拉和印度阿薩姆邦
體長|2.5 cm
這種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期才輸入水族市場的小型魚類,甫一上市便吸引眾人目光,也成為 Dario 屬的代表種!不到 3 公分左右的嬌小體型,卻有著不遜於當時席捲水族界的南美短鯛般之鮮豔體色,令世人為之震撼!英文俗名 Scarlet Badis 說明這種魚類具有豔麗的猩紅體色,體表數條紅豔的橫帶與其間伴隨的水藍色光澤,使牠們在水中如寶石般閃耀著光芒。有趣的是,皆為野生輸入的本種,雌魚的數量相當稀少,佔總體不到 1 成的比例。相較之下,雌魚體型更小,體色呈淡褐色且身上幾乎不會出現鮮紅色的條紋。
▍紅粉變色龍
學名|Dario hysginon S. O. Kullander & Britz, 2002
分佈|緬甸
體長|3 cm
和火焰變色龍差不多時期引進水族市場的小型變色鱸,而其種名 hysginon 也有〝紅色〞之意,在當時來自緬甸的野生魚類,如虹帶斑馬(Danio choprai)、銀河潛艇鼠(Botia kubotai)等眾多淡水觀賞魚相繼被發現並引進觀賞魚市場的輝煌時期,紅粉變色龍也是其中一員。這種小型變色龍屬於〝醜小鴨變天鵝〞型,平時體色呈現非常樸素的米黃色,只有在情緒激動時才會變成像圖鑑般漂亮的橘紅色彩,身上沒有任何條紋,在性別辨識上頗為困難。

▍印度火焰寶石變色龍
學名|Dario kajal Britz & S. O. Kullander, 2013
分佈|印度
體長|2.5 cm
過去被稱為 Dario sp.〝Jaintia Hills〞的本種已在 2013 年被描述為 Dario kajal,成為該屬第 5 個種類,模式產地為印度梅加拉亞邦的 Jaintia Hills。種名 kajal 源自北印度語「眼線」之意,指的是牠們從吻端穿過眼部的黑線。和紅粉變色龍類似,身上不具備明顯條紋的牠們,平時僅有米黃體色,然而在兩強相爭時,公魚會在短短數秒間〝激發〞出濃烈如酒紅色般的色彩,因此本種也被稱為酒紅變色龍;此外公魚在背鰭、腹鰭和臀鰭外緣也鑲有醒目的黑色及淡藍色邊緣。輸入次數很少,如幸運遇見牠們,可得把握機會將牠們網羅至你的魚缸中。
▍黑金火焰變色龍
學名|Dario tigris
分佈|緬甸
體長|2.5 cm
過去僅能從整批紅粉變色龍(Dario hysginon)中發現零星個體的未定名種──Dario sp. Black Tiger(黑金火焰變色龍),幾年前曾經有過批量輸入而引起一陣譁然。這種型態類似火焰變色龍但體紋色彩更為深紅的種類,在生氣或求偶時,身體前半部會迅速轉為黑色,和身上的紅紋形成強烈對比,是觀賞價值相當高的種類!
其性別的分辨也引起魚友許多討論,因為雌魚身上也同樣具有紅色條紋,在生氣或發情時體色也是會漲紅的,雖然和公魚一比之下還是遜了一大截(紅色條紋對比較不強烈,腹部較不會出現紅色或黑色條紋)。此外,如果你仔細觀察微距鏡頭所拍攝後的照片,可以發現其公母魚背鰭硬棘末端形態有所不同:雄魚邊緣平整並向後拉尖,雌魚則呈現圓鈍形。就目前看來,母魚存在的比例較低,可能僅有不到 20 %,且在牠們魚齡未成熟前是很不容易分辨的。2022 年 5 月更新|一度被懷疑是紅粉變色龍變異種的黑金火焰變色龍日前已被正式描述為 Dario tigris Britz, Kullander & Rüber, 2022,也證實了牠們為一獨立魚種;拉丁文種名 “tiger” 為「tiger(老虎)」之意,意指其身上的橫向帶紋。

飼養管理
Dario 屬魚種通常棲息在水流和緩、略為清澈並布有水生植物的淺水水域,水質酸鹼度範圍從弱酸至弱鹼皆有。飼養時可以將牠們放養在栽種水草的水族箱中,以中性和中等硬度的水質飼養即可,飼養難度其實不高。但是由於雄魚具有領域性,因此飼養前須考慮給予一隻雄魚有 1 呎立方左右的活動空間,也就是 1 呎缸建議只養一對,以避免弱勢的另一隻雄魚時常遭到驅趕;隨著空間的增加,才能按比例提高雄魚的放養數量。
在挑選缸友方面,需要特別留意的是,由於其體型嬌小,應避免挑選體型過大或是有可能將牠們一口吞下的種類,小型鯉科或加拉辛、底棲的小型鰍類如蛇魚或是兼具除藻及觀賞用的小型米蝦都是不錯的選擇對象。

飼養這群小型變色龍有一個比較棘手之處,便是牠們幾乎不接受任何人工配合飼料!因此在飼養前,飼主必須先考慮到能否事先備妥小型冷凍生餌或活餌,因為要讓牠們接受人工飼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冷凍赤蟲、豐年蝦成蝦及無節幼蟲、白蟲或水蚤等,都是方便取得的餌料,而牠們也很樂於接受。餌料當中筆者最推薦自行孵化豐年蝦無節幼蟲,也就是俗稱的豐年蝦苗。牠們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活蝦苗的蠕動更能夠引發變色龍的食慾;而且可以將沒吃完的蝦苗放進冰箱冷藏起來,餵食兩到三天沒有問題。另外,飼養火焰變色龍還有一個好處,如果你的缸中因為渦蟲的存在而不堪其擾,火焰變色龍還可以幫你消滅牠們,也算是一種功能性魚種呢!
繁殖
雖然市面上所有的小型變色龍全部都是來自野生採獲的個體,不過如果你有興趣繁殖牠們的話,不妨先尋獲性別確定的雌魚(對部分魚種來說並不容易!),然後準備至少一尺半長(45 cm)以上的水族箱(如果你不想只養一對的話),並在缸中密植鐵皇冠或莫絲類水草,保持水質的清潔並確保種魚的營養均衡且充足。

當雄魚成熟,開始向雌魚展示其炫麗的魚鰭和體色並抖動的身體求歡,準備好繁殖的雌魚便會對雄魚有所回應,並跟隨他到準備好的產卵處(通常是茂密的水草叢)。在一陣類似鬥魚繁殖般的纏卷後,雌魚會在水草叢間產下數十顆魚卵,而雄魚會隨即將其受精(這裡有火焰變色龍難得一見的繁殖影片)。如果想提升魚卵或魚苗的存活率,最好將種魚移至另一缸飼養,以避免遭其吞噬。魚卵約在三天後孵化,剛孵化的魚苗腹部帶有卵黃囊,待卵黃囊吸收完畢後便會開始攝食小型浮游生物。由於魚苗的口器很小,無法食用剛孵化的豐年蝦,此時可以使用綠水或草履蟲餵食,待數日後便能改以豐年蝦苗投餵。
延伸閱讀|微型缸中的最佳夥伴-紅蓮跳鱸
請問北部地區哪裡買得到變色龍魚呢?
您好,由於目前因疫情關係導致飛機減班,印度線常見的火焰變色龍幾乎沒有辦法進口,建議您直接前往台北民權東路五段的水族街店家逛逛還有無變色龍庫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