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水中的暗器──亞洲飛刀
如果有人到吉隆坡的雙威金字塔(Sunway Pyramid)打卡拍照,然後宣稱自己終於親臨法老的陵墓,見證了世界七大奇跡之首,想必大家看到之後都會笑翻了天!因為真正的金字塔是在埃及,而非吉隆坡。那麼,如果有人大老遠地從國外飛來馬來西亞,卻只為垂釣七星飛刀(Chitala ornata),而且還宣稱唯有在原產地垂釣才夠過癮!那大家有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圖.文|林潮湧(馬來西亞)
這當然有問題!這問題就如上文所述的金字塔事件一樣,因為馬來西亞並非七星飛刀的原產地。若想到原產地垂釣的話,應該去泰國、寮國、越南或柬埔寨才對。七星飛刀之所以會在馬來西亞出現,是有人胡亂放生或棄養所致,畢竟這種飛刀魚很早就在市面上流通。

亞洲飛刀
雖然七星飛刀並非馬來西亞的原生種,但並不是意味著馬來西亞沒有原生的飛刀魚。馬來西亞的原生飛刀魚其實有好幾種,主要可分成兩類:一類的體型較大,外觀與七星飛刀一樣,只是體側沒有任何眼斑,頂多只有一些細小的噴點。馬來人把這類飛刀魚叫做 belida,牠們與七星飛刀一樣,都屬於 Chitala 屬。這一屬的分類目前還未被魚類學家給釐清,在此就不多做詳談。另一類飛刀魚的體型較小,馬來文名為 selat,在分類上被歸類為 Notopterus 屬,若根據目前的分類,這一屬就只有一個物種,也就是這篇文章要給大家介紹的亞洲飛刀(Notopterus notopterus)。

亞洲飛刀,也有人把牠叫做印度黑飛刀,這也許是因為牠們在印度也有分佈的緣故。這種魚早在 1769 年就被德國的魚類學家 Peter Simon Pallas 給描述。不過,當時他把亞洲飛刀當做是一種裸背電鰻而給牠取名為 Gymnotus notopterus,但實際上亞洲飛刀與裸背電鰻的關係不大,因此後來的魚類學家才把牠改名為 Notopterus notopterus,並沿用至今。
這學名其實是由兩個希臘詞所組成,那就是 noton(背部)和 pteron(羽毛),意指背後長有羽毛。由於亞洲飛刀的背部擁有一個看似羽毛的小背鰭,故名。事實上,背後長有「羽毛」並非亞洲飛刀獨有,這一特徵也見於大型的飛刀魚(Chitala)。那麼牠與大型飛刀類究竟該如何區分呢?除了體型較小之外,分別就在於上頷的長度。亞洲飛刀的上頜只延長至眼睛後方;而大型飛刀類的上頷則延長至遠超出眼睛後方。另外,亞洲飛刀擁有平直的頭背部;而大型飛刀的頭背部則凹陷得相當明顯。



亞洲飛刀的採集
亞洲飛刀喜歡棲息在水流緩和或完全沒有流動的水域,所以並不會出現在水流湍急的山河與瀑布區。若大家想要尋找亞洲飛刀,那麼採集地可以是江河、湖泊、沼澤、池塘和排水道。不過,由於亞洲飛刀多在寬闊且開放的水域游動,甚少躲藏在水草或枯葉堆中,因此要以手抄網來採集亞洲飛刀,會有一定的難度。



若真想採集亞洲飛刀,最好的網具就是圍網。這種網具可圍住整條河道或池塘,從彼岸拖向此岸,並將水中的魚一網打盡。不過,要操作圍網就必須要至少兩個人。若大家沒有圍網或只想孤身一人去採集,使用釣具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我們只需準備一些蝦或蚯蚓來當魚餌,並在有亞洲飛刀出沒的地方垂釣,即有機會把牠們給釣上來。



飼育及繁殖
亞洲飛刀會攻擊小型魚,但卻不會攻擊與牠們體型相仿的魚類,因此只適合與體型相仿的魚類混養。雖然牠們不會攻擊體型相仿的魚類,但卻會攻擊同類,即便是體型相仿。如果大家想要在同一缸中養上多隻亞洲飛刀,飼養缸就必須要有較大的空間,才能減少同種間的打鬥。若沒有空間較大的飼養缸,最好單養即可。
這種飛刀對於水質並不挑剔,無論是弱酸還是弱鹼的水質都能適應,而且在一般的水溫中就可存活,並不需要降溫設備。雖然牠們可直接呼吸空氣,飼養缸可不必安裝打氣裝置,但安裝一個過濾器還是必須的,如此才可維持水質的潔淨。亞洲飛刀是肉食性魚類,我們可以給牠們投餵小魚、小蝦、麵包蟲和蚯蚓。雖然被馴餌後的亞洲飛刀可接受人工飼料,但為了讓牠們獲得均衡的營養,最好還是偶爾投餵一些活餌。
亞洲飛刀看似不易繁殖,但事實上早就有人在魚缸中成功繁殖牠們。繁殖法與花羅漢類似,牠們會把卵產在底質上,但護卵的工作卻只由雄魚負責。想要挑戰亞洲飛刀繁殖的朋友,首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要有一對健康的親魚。
亞洲飛刀的性別很難從外觀區分,我們只能以生殖孔的形狀來辨別雌雄。雄魚的生殖孔比較尖細;而雌魚的生殖孔則比較寬圓。亞洲飛刀需要較大的空間來繁殖,繁殖缸的水容量最好有 400 公升。由於亞洲飛刀會把卵產在扁平的石頭邊緣,所以我們必須在繁殖缸中放入幾塊扁平的石頭。

親魚通常會在白天的時候交配。牠們所產下的卵具有黏性,直徑為 3.8-4 毫米。當產卵活動結束之後,我們就可把雌魚給移走,留待雄魚照顧魚卵。大約 1 星期之後,仔魚就會孵出。此時的仔魚還未開始進食,主要是依靠卵黃提供營養。大約在孵化後的第 10 天,仔魚才會開始進食。這時候,我們可以給仔魚餵食豐年蝦無節幼體。再過多一個星期,我們就可開始給牠們投餵切碎的絲蚯蚓。幼魚的身上會有許多垂直的條紋,待其逐漸長大後,這些條紋就會消失。
觀賞兼實用
除了是一種觀賞魚外,亞洲飛刀也是一種食用魚。不過,由於這種魚的細骨甚多,大馬人比較少將牠們一整隻煮來吃,而是將牠們的肉刮出,剁成魚泥,然後製成魚丸。市面上的魚丸一般上都是由來自海水的西刀魚所製成。不過,據說由亞洲飛刀和其他大型飛刀所製成的魚丸,會比一般的西刀魚丸來得好吃。

也許是因為亞洲飛刀的體型較小,在製作魚丸的過程中會比大型飛刀來得費功夫,所以價格會比較貴。除了可製成好吃的魚丸,亞洲飛刀也可製成魚餅。據說,由亞洲飛刀魚餅熬煮成的湯還有治療麻疹的功效,可說是蠻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從事養殖業的朋友或許可考慮量產這種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