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之王-巴卡雷龍
「有兩個人因為從印度的達讓縣盜走稀有的巴卡雷龍(巴卡鱧;Channa barca)而遭到逮捕。達讓警方逮捕到兩個人試圖販賣 8 隻巴卡雷龍,調查中發現一條巴卡雷龍在當地市場可以賣出約 7000 盧比(約 NT 3000元)的高價,因此所有捕獲個體的金額超過 5 萬盧比(約 NT 22000 元)。這些魚是在歐朗國家公園(Orang National Park)和波比特拉野生動物保護區(Pobitora Wildlife Sanctuary)附近的水體和池塘所發現的。在大城古瓦哈提(Guwahati)中,牠們的價格在國際市場可以飆漲到 8-9000 盧比,甚至更高。在這次調查中應該會出現很多有關這條魚交易的新事實。」
2017 年這一則新聞引起筆者的關注,也隱約透露出為什麼這隻在水族市場上有著「雷龍之王」稱號的巴卡雷龍,身價會如此高昂的原因。

巴卡雷龍的分佈與棲地環境

巴卡雷龍(Channa barca),觀賞性鱧科魚類(又稱蛇頭魚-snakehead fishes)中最受玩家吹捧的夢幻逸品!原分佈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Assam)和納加蘭邦(Nagaland)境內的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上游即為雅魯藏布江)流域周邊,而模式產地則是在阿薩姆邦的戈阿爾帕拉(Goyalpara)。
報告指出,牠們棲息在濕地邊緣的垂直洞穴中,這些洞穴深度可達一米左右,在冬季水位較低、池沼乾涸時,這些洞穴底部可與地下水層連接,使得巴卡雷龍不至於乾死。直到四到五月,水位再度上漲時,雷龍們便會游出洞穴覓食和繁殖。
外型
巴卡雷龍不論體型或體色都極為出眾,牠們乍看之下和另一種同樣為印度東北部產的美麗魚種-黃金眼鏡蛇雷龍(C. aurantimaculata)有些相似,不過黃金眼鏡蛇雷龍體側有著較為鮮明的波狀橙黃色斑紋,且胸鰭上的環狀眼斑圖案也較為顯著;而巴卡雷龍體色偏向藍綠色調,有時帶有黃色光澤,身上散佈著黑色斑點,且雄魚隨著魚齡增長,背鰭也會逐漸變得寬大,相當具視覺震撼力。另外巴卡雷龍是可以成長至 90 cm 的超大型種,而黃金眼鏡蛇雷龍僅能長到 60 cm 左右。




習性與飼養

和其他許多鱧科魚類一樣,巴卡雷龍為肉食性種類,以水域中的小魚蝦為食,而且個性並不算溫和,具有明顯領域性,如果不是在配對繁殖期間,複數混養很可能造成個體之間的激烈鬥爭,甚至追咬過程中所出現的傷口也容易遭受細菌或水黴菌感染。
建議事先備妥 150 cm 以上的大魚缸,再來考慮飼養這種美麗的大型魚類,而且不太建議種內多隻混養,以避免打鬥;另外在長期接受人為餵養下,也許會對同缸混養的小型魚興趣缺缺,不過也難保不會一時興起而將小魚吞下肚,所以除非是餌料魚,不然還是不要混養太名貴的小型魚才是。


以往巴卡雷龍每年的輸入量都不多(雖然近幾年來已經比往年增加許多),也很少聽到有人工繁殖的消息(據說產量不多也是其數量稀少的原因之一),但牠們不論在觀賞性或珍稀度皆為同類當中的佼佼者,而且飼養的日子久了,還會與飼主產生良好互動,然而其昂貴的價格與碩大的體型也間接提升其飼養門檻。希望如此一來,能避免牠們在原產地遭到濫捕,為牠們的野外族群留下一線生機。
協力|珍奇水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