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羅奇美人的最新分類

彩虹魚(rainbowfishes)中的「馬克羅奇美人家族(maccullochi species group)」,是一群體型嬌小且體側具有數條深色條紋的黑帶銀漢魚屬(Melanotaenia)魚類,其中約含有八個物種。該家族中的代表種-馬克羅奇美人(Melanotaenia maccullochi Ogilby, 1915)被認為包含三種型態,分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範圍中,而最近的遺傳分子數據則顯示牠們具有顯著的遺傳分化差距。由於這三個魚種的數據皆支持牠們應區分為三個種類,因此,日前已經從馬克羅奇美人當中描述了另外兩個新種,並且對馬克羅奇美人進行重新描述。

過去曾輸入的馬克羅奇美人是哪種?

  前兩年曾經輸入的馬克羅奇美人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紅色型,其所標註的產地為昆士蘭東北部的 史塔克溪(Starcke creek),而文獻中所描述最初「真正」的馬克羅奇美人分布在澳洲昆士蘭東北部,具有棕色體紋和紅色魚鰭,因此不論形態表現及地理分布位置都和前述種類不謀而合,也就是說過去曾數度進口的紅色型便是馬克羅奇美人本尊。

俗稱紅色型的馬克羅奇美人其實就是最早被描述的馬克羅奇美人本尊
紅色型馬克羅奇美人具有明顯的性二型,雄魚具有較為寬大的魚鰭以及鮮明的紅色體色及黑色縱紋

  第二種類型則是在灰白身體底色上有著深色條紋,在背鰭和臀鰭邊緣具有明顯的黑色帶紋,而這類型分佈在澳洲約克角半島的北部和東部、托列斯海峽(Torres Strait)和新幾內亞中南部,被稱為莎湖美人(Sahul Rainbowfish;M. sahulensis)。該型態與過去曾數次輸入國內、產地標註來自賈丁河(Jardie River) 史庫爾溪(Skull Creek)的黃色型馬克羅奇美人相符,因此黃色型日後應被改稱為「莎湖美人」才是。

第一批輸入台灣的黃色型馬克羅奇美人,現在應被稱為莎湖美人
後期輸入的黃色型馬克羅奇美人,來自賈丁河(Jardie River)的 史庫爾溪(Skull Creek),目前應被稱為莎湖美人
莎湖美人的兩性差異較小,雌魚體色比起雄魚來得稍淡一些而已,體態也較豐腴

  第三種型態為分布在澳洲北領地利奇菲爾德國家公園(Litchfield National Park)桌頂山脈(Tabletop Range)威爾森彩虹魚(Little Rainbowfish ;Melanotaenia wilsoni。牠們分布範圍最為狹窄,而且體型較小且並有較為突出的紫色體軸側帶;最獨特的特徵是牠們通常具有較少的椎骨、側面鱗、鰓蓋鱗、尾鰭外側短鰭條和臀鰭鰭條,而且和另外兩個魚種相比下,上頜骨和吻部的比例都更短。這種類型應該還未輸入台灣,期待日後能有機會見到牠們。

參考文獻https://biotaxa.org/Zootaxa/article/view/zootaxa.4701.3.1

協  力|華洋水族貿易.JPWu’s Ornamental Fish 國寶的藏寶箱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