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燈管 vs. 烏利亞瑟燈

難得輸入野生的黑燈管(又名黑日光燈;Hyphessobrycon herbertaxelrodi),圖為平時狀態的體色

離上次養黑燈管魚(又名黑日光燈;Hyphessobrycon herbertaxelrodi)大概是 25 年前了吧?老實說,這些年來看了太多幻眼三色燈、亞馬帕三色燈或紅眼洛卡燈這類長得很像的三色燈系列燈魚,我已經不太記得黑燈管到底應該長什麼樣子。

產自秘魯的烏利亞瑟燈(Hyphessobrycon sp. “Urias”),各鰭鰭尖具有白色斑點

  前陣子從巴西進口了一批不知名的燈魚,我看了一下魚隻在缸中的影片,直覺不像廠商所說的烏利亞瑟燈(Hyphessobrycon sp. Urias),很可能只是難得一見的野生黑燈管。因為印象中烏利亞瑟燈應該是和約十年前進口過的黑鑽金線燈相似的魚種,體型比較嬌小,成體可能僅有 3 公分左右,比較明顯的差別可能只差在烏利亞瑟燈除了胸鰭的各鰭末端皆具有藍白色的白點,而黑鑽金線燈較不明顯。相反的,這次進口的黑燈管體型比較偏向標準的幻眼三色燈家族燈魚,體長可以到 4 公分左右。另外黑燈管原分布在巴西南部的 Mato Grosso 以及玻利維亞或巴拉圭一帶,只是目前市面上的黑燈管全部都是人工繁殖個體;而烏利亞瑟燈如果從其學名後標註的 Urias(烏利亞瑟)來推測,應該是一種祕魯產燈魚才是(因為黃金霸王短鯛(Apistogramma rositae)在被科學描述前就是以 Apistogramma sp. “Urias” 之名流通的)。

爭鬥中的黑燈管,體色的黑帶色彩轉淡且魚鰭也變得較黃,甚至還帶點紅背特徵

  據說與此同時,德國貿易商也有報價野生的黑燈管,而且單價還不便宜,比市售的人工繁殖個體零售價可能高了十倍左右,因此也更增加了這批新燈魚就是野生黑燈管的可能性。在拍攝的同時才發現到黑燈管平時腹部雖然是黑的,不過在情緒異常激動時,腹部的黑色會變淡許多,反而會在胸口形成一塊較為明顯的肩斑,另外體色也會變得比較黃一點,甚至會出現一點紅背的特徵,不曉得這種現象會不會也出現在人工黑燈管身上?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