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河流中的妖姬-尼格羅河產南美短鯛

在亞馬遜河的昏暗溪水中,生活著一群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小魚,但是您也許不知道,當這群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那一瞬間,到底有多讓人驚嘆…

圖.文  |  Flair Wang

協 力  |  水世界可樂庭園水族.台中哲園水族.宏觀短鯛繁殖場.紅鱗水族.華洋水族貿易.瀧水族.沈亮廷

南美短鯛的基本認識

布滿落葉、淺褐色又呈現透明感水色的雨林小溪(Igaparés),是最常見的短鯛棲地形式

  中文「短鯛」一詞源於英文的「dwarf cichlid」。「dwarf」有「短」、「矮」之意,而「cichlid」指的是慈鯛科魚類(Cichlidae;又稱麗魚科,最主要的形態特徵在於擁有兩條不相連的側線,以及咽頜(pharyngeal jaw)構造,同時具有嚴密的護幼行為,而被稱為「慈鯛」),因此中文將這兩個字合稱為短鯛。

  「短鯛(dwarf cichlid)」並非一個正式的分類學名詞,而是在水族愛好者中流通的一種術語,通常泛指生活在南美或非洲熱帶溪流或溼地、體長不超過 12 cm 的小型慈鯛。生活在雨林覆蓋的淺溪( Igarapés)中,讓短鯛們可以躲避大河中體型較大的掠食者,然而環境中狹小的空間以及水中較為貧乏的礦物質和營養鹽,也限制了牠們的體型發展。

  分佈在南美洲大陸的短鯛,絕大多數都隸屬於隱帶麗魚屬(Apistogramma),也就是玩家們俗稱的 A 屬短鯛。牠們的祖先被認為是在 2500 萬年前的漸新世(Oligocene)晚期或中新世(Miocene Epoch)早期於巴西高原的某處出現,並逐漸向外進行輻射演化。

  目前南美短鯛可分為隱帶麗魚屬(Apistogramma)、似隱帶麗魚屬(Apistogrammoides)、生麗魚屬(Biotoecus)、弦尾魚屬(Crenicara)、雙纓麗魚屬(Dicrossus)、悅麗魚屬(Laetacara)、矮麗魚屬(Nannacara)、小噬土麗鯛屬(Mikrogeophagus)、紋首麗魚屬(Taeniacara)以及 2006 年才從矮麗魚屬抽離出來的 Ivanacara 屬等 10 屬,其中以隱帶麗魚屬(俗稱 A 屬)底下的種類最多,目前已有 92 個有效種以及 250 個以上的未描述種,佔了所有南美短鯛 8 成以上的比例。

世界上最大的黑水河

  在南美洲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河左側,有一條源於哥倫比亞瓜伊尼亞省(Guainía)的支流,由於雨林中的植物落葉和倒木常年大量堆積所產生的腐植酸源源不絕地滲入河中,使得該河河水呈現咖啡般的茶褐色,遠看就像一條黑色的河流,因此有了〝黑河(Rio Negro)〞之稱(點選可查閱地圖),葡萄牙文「Rio」為「河流」之意、「Negro」即為「黑色」之意,中文通常將其音譯為尼格羅河或內格羅河;而尼格羅河和亞馬遜河主流交會處所形成有趣的黑水與白水分界,也讓該處成為一處著名景點。

  尼格羅河河水缺乏礦物質,所以導電度很低(< 10 μS),酸鹼度(pH)通常比起其他亞馬遜河支流來得更酸(2.9-4.2),也孕育出許多著名的觀賞魚,例如紅蓮燈(Caridinal tetra)、圖卡諾火靈燈(Tucano Tetra)和黑帶(Black arowana;Osteoglossum ferreirai),就是該河域的代表魚種。而該河域所出產的短鯛型態多樣、體色艷麗,也成為短鯛愛好者最熱衷的類型。

大黑河的代表魚種:由左至右依序為紅蓮燈(Caridinal tetra)、圖卡諾火靈燈(Tucano Tetra)和黑帶(Black arowana;Osteoglossum ferreirai

生活在大黑河的短鯛

▍兩點短鯛 Apistogramma hippolytae

  分佈在尼格羅河中下游的兩點短鯛,因體側中央及尾柄處各有一黑色斑點而得名。由於本種平時體色並不突出以及身形並不流線,因此給人平凡無奇的刻板印象。然而本種的成熟公魚在與同伴爭鬥間所展露出來的華麗體色,有種醜小鴨變天鵝的驚人轉變,是需要耐心飼養方能發掘其價值的種類。

▍黑間短鯛 Apistogramma gibbceps

  黑間短鯛由於腹部具有數條黑色斜紋而得名。本種雖然擁有修長體型、突出的背鰭及尾紋呈放射狀的大琴尾,但由於其能見度較高且平時體色較為平淡,因此常不受鯛迷青睞,然而牠們在誇示中瞬間漲紅的鰭條與水藍光澤仍展現十足魅力。公魚依鰓蓋色彩可分為藍頰及黃頰兩種類型,過去德國曾將鰓蓋橙黃色分佈較廣的個體選育後,改良出具鮮紅頭部,名為〝金頭黑間〞的人工培育種,但如今已消失在水族市場上成為絕響。

▍紅珍珠短鯛 Apistogramma pertensis

  紅珍珠短鯛分布在尼格羅河下游,常與黑間或兩點短鯛一同自巴西輸入,也是平價短鯛之一。本種和紅帆短鯛一樣具有帆狀背鰭,但本種公魚的前三根硬棘較為突出且分離,尾柄也有一處明顯黑斑。紅珍珠短鯛也會因為捍衛領土而與同伴進行爭鬥,而此時的牠們魚鰭上由點狀連成的網花會瞬間漲紅,而有〝紅珍珠〞之名。

▍紅帆短鯛 Apistogramma uaupesi

尾鰭紅色的類型被稱為血帆

  以尼格羅河中上游為主要棲地的紅帆短鯛,擁有高聳又平順的帆狀背鰭以及琴弦狀尾鰭,在情緒激動時因鰭條漲紅而被稱為紅帆。在每條小支流中分佈的個體,會在鰓蓋或尾鰭顏色上有所差別;尾鰭呈血紅色的類型也被以血帆稱之。市面上的個體人工種和野生個體皆有。

▍二線短鯛 Apistogramma diplotaenia

  過去由於二線短鯛的野生數量稀少加上繁殖難度頗高,因此成為珍稀短鯛的代名詞。但個頭嬌小的牠們,除了高價之外,其實更兼具獨特的風格與狂野的性格。體側從鰓蓋處分開、至尾柄又再度接合的兩條黑線是牠們的正字標記,市面上雖有不少人工繁殖個體,但身上兩線的細緻度卻考驗養工的技術與耐性,也影響牠們的觀賞價值。

▍伊莉莎白短鯛 Apistogramma elizabethae

  產於尼格羅河中上游的伊莉莎白短鯛,堪稱人氣最高的種類!牠們同時兼具短鯛所有動人的優點於一身:流線體型、天線般突出的背鰭鰭條、亮麗的金屬體色,以及獨一無二、會隨成長而從圓尾、琴尾至矛尾的尾型變化,加上繁殖難度稍高,所以更顯其珍貴。公魚可分為黃頰型或紅頰紅腹型等色系,過去引進過的德系血紅伊莉莎白,更可謂人工改良之色彩極致。

▍雙帶短鯛 Apistogramma paucisquamis

  分佈在尼格羅河中上游的雙帶短鯛也稱為藍色琴尾。體型小巧細緻,雖無高聳背鰭,但因其流線身形、亮麗色彩及美麗琴尾,因此深得許多玩家的喜愛。本種依產地以及個體差異,體色表現有所不同。最受愛戴的類型為數量較少且尾鰭上下葉呈橘紅色的雙紅尾型。

▍金寶短鯛 Apistogramma mendezi

  分佈在中上游流域的金寶短鯛也是高人氣品種之一。本種形態和雙帶短鯛相似,但體型較大,尾鰭紋路通常呈水平狀而非格狀網花,依產地不同,在體色上也有差異,目前較熱門的紅色型多為聖伊莎貝爾(Santa Izabel)產的類型。和雙帶短鯛同為繁殖難度高的種類,因此市售個體多為野生魚。

▍珍寶短鯛 Apistogramma sp. Miua

  體側兩條於尾柄處相連的黑色縱帶,加上具環狀網花的圓尾鰭是其主要特色。西元 2000 年之前,珍寶短鯛還算是短鯛界中的「珍寶」,當時的零售價最少還有千元台幣之譜。然而到了 2000 年後,德國貿易商的野生珍寶報價已經跌到了百元左右,珍寶短鯛瞬間成了平價魚種;沒想到幾年之後,珍寶短鯛就越來越少進口,身價也翻了數倍,珍寶短鯛再度變成了「珍寶」。現在珍寶除了傳統的米瓦河型(Rio Miua)或聖加百列型(Sao Gabriel)外,前幾年還輸入了體色偏黃、雙縱帶於尾柄不相連,型態介於珍寶及金寶之間的岱米粒河產(Rio Demini)黃型珍寶,相當有趣!

▍巴西白蘭特短鯛 Apistogramma sp. cf. megaptera / piaroa

   原產於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的白蘭特短鯛已經在 2011 被科學描述(Apistogramma megaptera / piaroa Mesa, S. & Lasso, 2011),而編號 A 165 的巴西白蘭特是較後期才在凱薩金寶(A. mendezi “Sao Gabriel”)或珍寶短鯛(Apistogramma sp. Miua)中發現的,至今仍身分未明。本種同樣有著白蘭特的精悍表情以及高張的背鰭鰭條表現,最大的外型差異在於巴西產白蘭特在尾柄處具有一塊黑色暗斑,體色也以藍色型為主。

▍斷柄血帆 Apistogramma sp. Putzer

  過去時常和巴西白蘭特一起混和進口的美麗魚種,擁有和紅帆短鯛一樣美麗的帆狀背鰭以及豎琴狀尾鰭,隨著魚齡的增長,雄魚的鰓蓋和尾鰭中央會呈現紅色。和紅帆短鯛最大的區別在於本種體軸的黑色側帶會在尾鰭前方中斷,並在尾鰭基部留下一個斑點,因此被暱稱為斷柄血帆。目前輸入量很少,因此亦顯珍貴。

▍綠寶石 Biotoecus opercularis

  帶點半透明體色與藍綠色鑽點的綠寶石,獨特的長相在南美短鯛中可謂標新立異。成熟公魚會在體側出現數排不等的藍綠色亮點,並在尾鰭上葉的末端拖出一小段細絲;母魚體型較小,成熟後腹部會呈現淡紫紅色狀。個性較為神經質,受到驚嚇往往會驚慌失措、四處亂竄,甚至有猝死的可能。目前市面上有人工繁殖種和野生魚並存。

▍棋盤鯛 Dicrossus filamentosus

  分佈在尼格羅河及奧莉諾科河上游的棋盤鯛,是該屬的代表種,能見度也最高,每年都會進口為數不少的野生棋盤鯛。身上宛如棋盤般的格狀體紋、亮麗金屬光澤以及那如緞帶般飄逸的長琴尾,是這種棋盤鯛的主要特色。雌魚體色樸素、缺乏亮麗的體色及延伸的魚鰭,通常具有橘紅色的腹鰭,繁殖時採開放式產卵方式。本種對水質的惡化與劇烈變動較為敏感,飼養時需多加留意。

▍尼格羅雪花棋盤鯛 Dicrossus foirni

  D 屬的棋盤鯛家族共有五個魚種,其中除了在 2008 年才發表、分布自哥倫比亞的新品種-頂劍棋盤鯛(Dicrossus gladicauda)外,就屬尼格羅雪花棋盤鯛最為夢幻、珍稀。原名 Dicrossus sp. Rio Negro 的本種,終於在 2010 年被科學描述,牠們最大的特徵在於身上有數排由兩個小黑點並排而成的體紋,在誇示時,上下交錯的斑點會聯合成垂直的條紋,在魚鰭間則呈現藍色與紫紅色的色彩,非常漂亮!早期此魚十分稀有,進口數量稀少,幸運的話可以在巴西輸入的紅蓮燈或棋盤鯛中見其芳蹤,不過這幾年不定時會有幼魚輸入,價格也平價許多。

▍龍紋短鯛 Ivanacara adoketa

  分佈在尼格羅河中上游的龍紋短鯛,是南美短鯛中體型最大者,公魚最大可超過 10 cm。粗圓的身形加上黝黑的體側棟線及藍綠色亮鱗,讓本種別具魄力,因此受到魚迷喜愛。公母分辨不易,公魚通常體色較紅、體側藍綠色光澤較強烈;母魚體型稍小,體側棟線較為黝黑。過去野生個體的輸入量少,因此身價奇高,然而近年來不但人工繁殖數量增多,也有不少野生個體輸入。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