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1 月新魚快訊
來看看水族市場最近有甚麼新品種吧!
▍伊莉莉黑霓虹 Hyphessobrycon sp. Black Fairy Neon Tetra Rio Iriri
這隻外型神似黑燈(Hyphessobrycon herbertaxelrodi;Black Neon tetra)的新燈魚,港稱「天神黑燈」,目前應該還是一隻尚未被描述的新種;分佈在巴西申古河(Rio Xingu)上游的支流-伊莉莉河(Rio Iriri)。牠們和黑燈管(黑蓮燈)同樣在體軸具有一條金黃色亮帶貫穿全身,側帶下方也有大片黑色色素分佈,比較不同的地方除了體幅稍窄之外,伊莉莉黑霓虹的上虹膜為金橘色,而黑燈則為鮮紅色。本種的體型較小,推測體長應僅 3 cm 左右。
▍赤目赤線黑點尾燈 Hemigrammus rubrostriatus
本種其實早在前兩年就曾經少量輸入過,但直到最近才有大量進口。個人比較習慣以 “ 哥倫比亞紅袖燈 ” 稱之,因為牠們看起來就像腹部不黑的秘魯產紅袖燈,稱呼起來也比較朗朗上口。牠們直到去年才被 Zarske 所描述,分佈在哥倫比亞境內,具有鮮明的鵝黃底色並具有桃紅色螢光出現在上虹膜,並從肩部貫穿體軸直到尾鰭基部上方,體色十分鮮明美麗,很適合做為水草缸的搭配魚種。個性活潑且溫和,能接受各式餌料,最大體長約 4 cm。
▍紅鱗鼠二型 Corydoras ourastigma Form II ” Real ”
鼠魚迷可能知道,尾柄附近具有長筒斑塊表現的紅鱗鼠其實有數種產地型,顏聖紘老師也曾在他的「奇獸飼育學」網站中提到過牠們之間的差別。一般比較常輸入的類型是 1 型(不過其實也不算太常見),尾柄附近的斑塊多集中在側線的上半部,同時吻部較短;至於 2 型的尾部斑塊範圍較小且會擴及側線以下,另外吻部也明顯較長,牠們分布在普魯斯河上游的支流,輸入量很少。從紅鱗鼠(Corydoras ourastigma)的模式標本來看,所謂的2型其實比較符合真正的紅鱗鼠外觀,但由於數量較為稀少,所以單價也較高。


▍新仆卡短鯛 “ 烏陀瑪型 ” Apistogramma sp. cf. pulchra “ Uatuma ”

來自巴西亞馬遜河北岸的支流-烏陀瑪河(Uatuma)的仆卡短鯛,比較資深的短鯛迷可能會從牠們的長相聯想到已經多年不見的新仆卡短鯛紅尾型(Apistogramma sp. cf. pulchra “ Rio Branco ”),因為這兩種短鯛幾乎擁有相同的外觀表現:修長的體型、飄逸的腹鰭、亮藍的體色以及橘紅色外緣的圓尾。不過你如果查看巴西地圖不難發現到,其實烏陀瑪的上游就緊鄰尼格羅大黑河的支流--布蘭可河(Rio Branco),因此造就出兩者極高的相似性。可惜這次輸入的個體僅有公魚,如果沒有繁殖意願的短鯛玩家不妨嘗試看看這種迷人的短鯛。
▍紅色閃電 Distichodus sp. Black & Red Lefini River

也稱為紅翅綠皇冠,近兩年才開始出現在觀賞魚市場,牠們可能是非洲皇冠類加拉辛當中體色最鮮豔的一種。網路上多半將其學名標示為 Distichodus noboli,也就是諾保利白皇冠,但檢視了標本照片後,發現兩者可能是不同的魚種。紅色閃電的身形比較長,而諾保利則偏菱形,吻端、眼睛和體側也不像紅色閃電那樣出現血紅色,僅在各不成對鰭上出現紅色而已。紅色閃電之所以擁有高身價且受到喜愛的原因,當然和牠那如紅肉西瓜般的體紋及體色有關,不過想要看到牠們出現這麼漂亮的體色可得有點耐性。依照筆者的經驗,個體通常要到 10 公分大左右,加上在光線昏暗的幽靜環境中,較容易顯出身上的紅色條紋。本種飼育容易,對各種餌料的接受度皆很高,但甫進口的野生個體容易罹患三代蟲寄生於魚鰭及口鼻間,如果發現須下藥驅蟲。攝影體長約 10 cm。最大體長應可達 15~18 cm之間。
俗稱西非天堂鳥的安索奇鬥魚(Microctenopoma ansorgii)對一些喜愛非洲小型攀鱸的玩家來說可能很熟悉,但西非黑天堂鳥又是甚麼?跟西非軍艦一樣嗎?其實如果就外觀而言,西非黑天堂鳥可以說是結合兩者的特色:擁有類似安索奇鬥魚身上的條紋與體色,但又同時兼具西非軍艦那淡藍色的魚鰭表現。西非黑天堂鳥之所以讓人覺得陌生,主要是因為牠們幾乎不曾批量進口,即使非洲出口商的報價單上標示了 Microctenopoma nanum,但下訂後不是沒有庫存,不然來的就是安索奇鬥魚。想得見此魚的真面目,多半得從野生進口的安索奇鬥魚中尋找體色相異的個體來碰運氣了!飼養方式同安索奇鬥魚。
前陣子自剛果線輸入的卵生鱂魚,經過兩個月的調養後,終於比較能見人了!和其他西非野生觀賞魚一同輸入的卵生鱂魚通常不會標示地方型或產地編號,因此剛輸入的個體在尚未顯色的狀態下,往往很難正確辨識其品種。出口商多將此魚以紅斑琴尾鱂(Aphyosemion cognatum)名義出售,但和鱂魚專家吳瑞梹先生討論後,比較傾向此次輸入的個體應該是克氏琴尾鱂的一個地方型,即便早期圖鑒上的克氏琴尾鱂體色比較豐富多彩,而且有些地域型和戴氏琴尾鱂(A. decorsei)有些神似,但就體色和斑紋分佈來看,此魚屬於克氏琴尾鱂的機會還是比較大。
▍優莎豹鼠 Corydoras sp. ” Curua Yosha “
由於在南美洲的日本魚商近來正積極開發申古河(Rio Xingu)上游及塔帕若斯河(Rio Tapajos)上游的地區,因此最近許多新魚皆由此而來,優莎豹鼠就是一例!在申古河上游伊莉莉河(Rio Iriri)的支流-庫魯阿河(Rio Curuá)中,除了優莎豹鼠外,還有另一種寶貝鼠(C. polystictus)樣的庫魯亞斑點鼠(Corydoras sp. Spotted Curua)長相也很類似;此外,塔帕若斯河上游支流-特利斯皮里斯河(Teles Pires)和普雷圖河(Rio Preto)中,還有一隻過去被稱為瓜拿納斑點鼠(SAO JOSE YELLOW GUARANA)的相似種,這隻鼠魚在兩年前已經被描述為 Corydoras apiaka,因此也被稱為阿皮亞卡鼠。這些長相類似的品種之間的差異從照片上可以看出:一般優莎豹鼠吻部較短,眼部有黑色暗帶;而庫魯亞斑點鼠吻部則明顯較長,在眼部上方至肩部具有一條 S 形的暗斑特徵可供辨認;瓜拿納斑點鼠吻部也較短且缺乏眼帶,身上的斑點也較明顯。


個體提供:萬沃水族貿易 珍奇水族貿易 台族水族貿易 華洋水族貿易 北海水族批發 台中哲園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