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 12 月新魚快訊

聖誕節過後,2019 年馬上就接近尾聲了,在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個月來有哪些水族新鮮貨吧!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水世界紅鱗水族.華洋水族貿易

▍火翅藍帶精靈燈 Rasbora sp. cf. lacrimula

  近來以火翅精靈燈(Rasbora lacrimula)名義自印尼進口的波魚屬(Rasbora)小型鯉科魚類,在仔細端詳之後,發現雖然和過去輸入的個體(Rasbora lacrimula 的模式標本長這樣)一樣都有著火紅色的魚鰭鰭面,不過前者體軸的深藍色側帶明顯在身體後半部表現較為粗寬,於身體前半部則色彩較為淺淡;而後者的側帶則是從身體中央越往尾鰭寬度逐漸增加,最後於尾柄處形成一淚滴狀圖案,外觀表現有所差別,因此推測最近的火翅精靈燈很可能是一未描述種(Rasbora sp.)。本種同樣原產於婆羅洲(Borneo),以弱酸性軟水來飼育較能展現其鮮豔體色,對於各種小型活餌或人工配合飼料都能輕易接受,飼育不難,建議成群飼養為佳。攝影體長約 3.5-4.0 cm。

▍黑幽靈火箭 Nomorhamphus towoetii Ladiges, 1972

  黑幽靈火箭這種體色黑壓壓的蘇拉維西產鱵科(Hemiramphidae)魚種,早在十多年前就曾以 Nomorhamphus towoetii 這個學名進口至台灣,但這段期間只有零星幾次的輸入次數 ;最近牠們再次現身水族市場,不過詢問之下卻是以 Nomorhamphus celebensis 的名義進口。這兩種正鱵屬魚種的雄魚體色都是灰黑色,不容易分辨,不過前者的雌魚體色較為深灰,而後者雌魚體色則始終保持淺灰色;此外,據 Kottelat 表示,市面上的黑色小火箭幾乎都是 N. towoetii,而非 N. celebensis 這種分布在婆娑湖(Lake Poso)及其支流的特有種,因此綜合上述因素,此次輸入的黑色小火箭應該也是 N. towoetii 才是。

  種小名 towoetii 源自蘇拉維西中部的內陸淡水湖──投烏提湖(Lake Towuti),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牠們的棲息地便是來自該湖,但事實並不盡然。Ladiges 於 1972 年首次描述本種時以投烏提湖為模式產地,然而根據 Kottelat 的實地調查(1989 a/b, 1990),排除了牠們分布在投烏提湖中的論點,而是棲息在鄰近擁有快速水流的瑪莉莉湖水系(Lake Malili basin)之支流當中。由於分布範圍相當侷限,因此在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EN)。

  本種雄魚體長約可達 6 cm,雌魚約 8 cm。雄魚體色會隨著情緒變化而有所增減,強勢或發情的個體體色常呈深灰色,體側並會出現一條條不規則的淺白色縱帶;雌魚體色淺淡一些,但在情緒激動時身上也會出現數條淺色縱紋。正鱵屬魚種為了爭奪有限的空間及食物來源,因此通常具有明顯的領域性,不過黑幽靈火箭的個性相較於其他同屬魚種來得較為溫和一些,雖時常有爭鬥誇示的動作出現,但攻擊性較弱。火箭、水針這類上層水域魚種皆為肉食性魚類,多以掉落水面的昆蟲為食,不過看到水中的魚苗或小型米蝦,牠們也不會放過;在水族箱中牠們可以輕易接受各種小型活餌以及上浮性的人工配合飼料。

  飼育水族箱最好以兩呎缸為基本單位,並避免同一缸中飼養兩至三隻雄魚,可以一公配一母或多母的比例來進行種內混養,或是多隻群養,建議在缸中種植水草,供弱勢者躲藏。水質應設定為中性至弱鹼性硬水為宜。除了體色之外,我們可從牠們臀鰭前方彎曲的鰭條來辨識出雄性,雌魚臀鰭為三角形;交配後的雌魚會直接在缸中產下幼魚,為了避免親魚食仔的情況,發現幼魚後應該牠們與親魚隔開飼養。

▍瓜地馬拉劍尾魚 Xiphophorus signum Rosen & Kallman, 1969

  除了常見的紅劍、日光劍等人工品系的胎生劍尾魚外,其他在水族市場上偶然出現的原生種胎生鱂,多半源自德國的人工培育個體,包括這次要介紹的瓜地馬拉劍尾魚。這種劍尾魚原生於中美洲瓜地馬拉的 Chajmaic 河及 de la Pasion 河流域,體色略呈檸檬黃色,雄魚身體底部具有一條藍色螢光帶,後方緊連著一條鑲著黑色邊框的檸檬黃色底劍尾鰭;雌魚為扇形尾,尾鰭基部下方僅有一處與黑色側帶相連的黑色條紋,這也是牠們種小名被稱為「signum(sign;標記)」的由來。有趣的是,本種似乎也有性別轉換的能力:圖中的雄魚原本是雌魚的模樣,但在缸中其他的雄魚被移走後,尾鰭底部才逐漸開始延伸,臀鰭也從三角形慢慢變成棒狀生殖足(gonopodium)。牠們喜歡中性至弱鹼性、稍具硬度的潔淨水質,能夠接受各種小型活餌及人工配合飼料,飼養並不困難,如果缸中有一對以上的種魚,有機會可以在水草叢中發現牠們的仔魚。

▍長吻黑箭雙色鼠 Corydoras sp. cf. melanistius Hifin from Brazil

  長相類似雙色鼠或馬鞍鼠系列的南美鼠魚種類實在太多,像是最近以塔巴赫斯長吻雙色鼠(Corydoras sp. C143)或尼格羅尖吻雙色鼠(Corydoras sp. Rio Negro CW099)名義販售的鼠魚,在細查之後發現其實都不是真身,可能是過去未曾輸入的近似種類,目前查無 C 編碼。這類鼠魚過往時常以大型紅頭鼠(C. burgessi)的名稱自巴西尼格羅河(Rio Negro)上游捕獲後進口至國內,但是一眼就可看出所輸入的個體並非紅頭鼠家族成員,只能事後再去辨識其真實身分。依此邏輯推斷,這次個體也很可能來自巴西尼格羅河的某條支流。

  這次輸入的個體在外觀上和巴西長吻雙色馬鞍鼠(Corydoras sp. cf. melanistius)最為接近:吻部尖長,體幅稍低,背鰭基部的黑色寬帶可以一直往下延伸至胸鰭處,全身布滿明顯黑色噴點,包括尾鰭、肩部的金色帶紋及吻端,此外牠們另一特色就是擁有較為延伸的背鰭鰭條,因此將此次輸入的個體命名為長吻黑箭雙色鼠。輸入個體的狀況普遍良好,且價格不高,鼠魚發燒友可以把握機會選購。

長吻黑箭雙色鼠多半具有較為延伸的背鰭鰭條,並且通常在吻部或多或少具有黑色噴點
過去曾輸入的幾個近似種:a. 長吻黑箭雙色鼠(Corydoras sp. cf. melanistius Hifin);b. 尼格羅尖吻雙色鼠(Corydoras sp. Rio Negro CW099);c. 巴西長吻雙色馬鞍鼠(Corydoras sp. cf. melanistius Brazil);d. 尖吻瑪利亞鼠(Corydoras sp. UATUMA Semi-Long Nose Maria)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