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 6 月新魚快訊

截至目前為止,作為全球最大的觀賞魚原產國──巴西,已有超過 80 萬人確診武漢肺炎,超過四萬人死亡,確診人數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連同南美洲其他國家包含祕魯、厄瓜多及智利等國,疫情都相當嚴峻。加上飛機航班大幅減少,這也讓我們越來越難進口到當地的觀賞魚,即使有班機,也會因為運費成本大幅提升而降低進口商的進口意願。因此可以預料的是,最少今年年底前,甚至明年疫苗問世前,都無法恢復過往的觀賞魚進口量,這時候國內的觀賞魚市場就必須倚靠少量的東南亞線進口魚,以及大量國內魚場或玩家繁殖的魚種來填補市場空缺了…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紅鱗水族.華洋水族貿易

▍新石美人/阿亞馬魯美人 Melanotaenia ajamaruensis Allen & Cross, 1980

  阿亞馬魯美人是 Marinus Boeseman 於 1954 年 10 月至 1955 年 5 月到西巴布亞考察時,所發現到的眾多彩虹魚中的其中一種,當中也包含了著名的石美人(M. boesemani);之後 Gerald Allen 於 1980 年與 Cross 根據其模式產地及唯一產地──阿亞馬魯湖(Lake Ajamaru)為名,共同描述了該魚種。看到俗稱「新石美人」的照片時,一定會有人覺得這不就是石美人嗎?牠們兩者乍看之下真的十分相似,不過在第二背鰭及臀鰭的軟條數量上有所差異:石美人具有 10-14(通常為 12 或 13)根背鰭鰭條以及 17-23(通常為 18-21)根臀鰭鰭條;而新石美人則為 15-19(通常為 15-17)以及 21-27(通常為 22-24)根鰭條。另外新石美人體型較石美人來得細長一些,體側的黑色帶紋較為明顯,其第一背鰭起點位置在臀鰭起點的前面一點,而石美人的背、臀鰭起點位置則大致相當。

  有趣的是,根據知名彩虹魚網站 Home of the Rainbowfish 的文章指出,1982 年 Heiko Bleher 陪同 G. Allen 到模式產地阿亞馬魯河想要採集阿亞馬魯美人,但是卻一無所獲,反倒將另一種棲息於湖中、長相近似的石美人帶回並引入水族市場,也讓石美人從此成為水族市場著名且常見的彩虹魚種。由於博物館存放的標本並無法得知阿亞馬魯美人的體色如何,加上當時苦尋不到該魚,因此也對其分布產地存疑。直到 2007 年,巴布亞國家海洋和漁業研究局,索龍漁業學院和雅加達研究所在西巴布亞的五個生物區域進行多次調查,在阿亞馬魯湖以西約 5 公里處的卡利溫西河(Kaliwensi river)上游,發現了符合當初阿亞馬魯美人描述的個體,這才明白原來這條河才是阿亞馬魯美人的正確產地,也許當初這條河曾經與阿亞馬魯湖相連,因此作者才將其作為模式產地已不得而知。該河水溫 24.7 °C、pH 7.88 和電導率 217 µS / cm。附帶一提的是,目前出現在水族市場的個體,應該都是前亞馬遜雜誌主編 Hans-Georg Evers 於 2013 年自原產地帶到印尼魚場所繁殖出來的。

雌魚
新石美人(阿亞馬魯美人)(上)與石美人(下)的對照

 

▍金點水針 Hemirhamphodon chrysopunctatus Brembach, 1978

  分布在婆羅洲(Borneo)中加里曼丹 (Kalimantan Tengah)的金點水針(金斑齒鱵),算是齒鱵屬(Hemirhamphodon)魚類中較少輸入的種類。本種的雄魚體色以橘紅色為主,沿著體軸側帶下方所出現一排約 7-8 顆左右的縱向金色光點,是牠們被稱為「金點」水針的由來。成熟雄魚下頜較長且略為下彎,並且在發情時期身體會呈現鮮豔的紅色,各鰭之間也會染上血紅色,十分具有觀賞價值;反觀雌魚除了在臀鰭形狀與雄魚有所差異外,體型較小,體色也較淡。齒鱵屬魚種皆生活在水流和緩的雨林小溪中,一般會緊貼於水面活動,屬於表層水域棲息魚種,一旦水面上出現任何動靜或漣漪,牠們馬上會迅速前往探究是否為小型昆蟲掉落水面,以便捕食,這也造就出牠們有著明顯的領域性,強勢個體往往會驅趕其他同類進入自己的領地範圍,因此在水族箱中進行複數飼養時,最好確保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以免其細長的吻部因突受驚嚇導致衝撞缸壁而受損。對於掉落水面下的食物不感興趣,因此平時應以人工薄片飼料或其他上浮性顆粒飼料投餵,中下層水域可以混養其他小型鯉科或鰍類魚種。雄魚最大體長約 6 cm,雌魚約 5 cm。

本種的雄魚體色以橘紅色為主,沿著體軸側帶下方所出現一排約 7-8 顆左右的縱向金色光點,是牠們被稱為「金點」水針的由來
金點水針的雌雄對照;可以從體色、吻部及臀鰭形狀來辨識

 

▍鉑金水針/雙金線水針 Hemirhamphodon tengah Collette, 1991

  俗稱鉑金水針的雙金線水針偶爾也會自印尼線輸入,進口次數略比上述的金點水針多一些。從其種小名「tengah」(印尼文為「中間」之意)可以得知牠們和金點水針一樣來自婆羅洲上的印尼中加里曼丹省(province Kalimantan tengah),兩者的產地不但相近,在配色上也有一有趣之處,不知大家有沒發現到?鉑金水針在體軸的棕色縱帶上下各鑲有一條金綠色亮帶,而上方那條亮帶格外醒目並且有著多處缺口;而金點水針則是在側帶下方有著數顆光點,兩者的亮點位置相反但卻形成互補狀態,實在有趣!然而鉑金水針最特別之處在於其繁殖模式,眾所皆知水針類多為胎生繁殖模式,然而本種卻是齒鱵屬中唯一的卵生魚種。雌魚會像多年生卵生鱂魚一樣將卵產在莫絲或其他葉形纖細的水草叢中,而非直接產出仔魚,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利用毛線拖把來嘗試繁殖牠們。

  本種同樣棲息在雨林底層的小溪中,水質為弱酸性軟水,飼養時須維持水質潔淨,種植浮葉水草可以讓給予其安全感並提供弱勢者躲藏空間。除了人工薄片或細顆粒飼料外,也可準備剛孵化的豐年蝦無節幼蟲或殘翅果蠅讓牠們打打牙祭。雄魚體長可達 5 cm。

鉑金水針雄魚具有美麗的紫紅色下頷
在昏暗環境更能體現鉑金水針的亮麗體色
箔金水針的雌雄對照

▍米圖短鯛 Apistogramma sp. Mitú / D6

  米圖短鯛( Apistogramma sp. “ Mitu ”)其實二十多前就被發現並記載,只是自從被發現後便消逝在水族市場中,直到近幾年才再度現身水族市場。根據 Welcome to Toms Homepage 上轉譯今年(2020)5 月發表在 DCG 月刊中的德國文章上記載,米圖短鯛是由德國的 Uwe Werner 和他的同伴於 1992 年在哥倫比亞的沃佩斯(Vaupés)省會米圖(Mitu)以北的沃佩斯河(Río Vaupés)中所發現的,並由 GLASER & GLASER(1996)以 Apistogramma sp. “ Río Vaupés ” 之名首次引進。為了避免與 Apistogramma uaupesi KULLANDER, 1980(紅帆短鯛的學名)混淆(該河在巴西境內被稱為 Río Uaupés),1998 年 RÖMER 提出了 Apistogramma sp. “ Mitu ” 這個名字,目前仍是本種最常被使用的俗名。

      可惜的是,這些從哥倫比亞帶回的個體並沒有被 Werner 繁殖成功,因此該物種在被發現並首次進口後不久就從水族市場中迅速消失。自 1992 年以來,沒有活體到達歐洲,直到 2015 年,哥倫比亞的 Daniel Mejia 從漁民所捕獲的帕索那塔紅琴尾短鯛(Apistogramma cf. personata)中得到了一種當時他所不知道的小型隱帶麗魚,牠們隨後被納入 Daniel Mejia 和 Tom Christoffersen(挪威)所制訂的 “ D 編碼(D-numbers)” 系統中,被稱為 Apistogramma sp. “ D6 ”。又過了兩年,在尋找 CW104 鼠魚(Corydoras sp. “ CW104 ”)的過程中,Daniel Mejia 偶然捕獲了許多米圖短鯛。 後來才發現,這個地點就是牠們在 2015 年當時和帕索那塔紅琴尾短鯛一起被採集到的地方。

  原產地為黑水,水溫為 29.5 °C、pH 為 4.8、碳酸鹽硬度為 4.5 °KH。米圖短鯛具有修長的體型,雄魚最大體長僅約 6 cm 左右,身體底色略帶金黃,臉頰具有紅藍交錯的豔麗斑紋,體軸具有一條呈現拉鏈狀的黑色側帶,其上布有明亮的藍色金屬光澤,背側與背鰭交接處則有一排方形斑塊,尾鰭呈現圓形。特別的是,雄魚在繁殖期時,體側的縱帶會轉為 8 條左右的黑色橫帶;雌魚則體色轉為鵝黃,身體中央會出現一顆黑色圓點。從外觀顯示米圖短鯛應歸納在金背短鯛家族(Apistogramma-alacrina-group)中的一員。

 

▍尖鰭寡鱗鰕虎 Oligolepis acutipennis (Valenciennes, 1837)

  又稱斑點寡鱗鰕虎或斑點狹鯊,為河川下游及河口感潮地帶活動的一種鰕虎魚,分布在印度至西太平洋地區,模式產地在印度的 Malabar;本種雖然也分布在全台灣的河川下游及河口處,但近來大量輸入的個體為來自印尼進口。本種眼下具有一ㄑ形黑色帶紋,身體後段具有數條垂直暗斑,在誇示時皆會轉淡;體色略呈黃色,背鰭及尾鰭間布有水平狀斑紋,雄性於成熟時第一背鰭可延伸至尾鰭基部,尾鰭末端也會延伸成矛狀;在誇示時,魚鰭鰭面會閃爍著照片難以完全呈現的黃紅色虹彩光澤,十分美艷動人!雖具有明顯的領域性,常會張開其血盆大口以示威嚇驅趕,但通常只是做做樣子,並不會造成對方明顯傷害;雌魚的魚鰭不會有過多的延伸表現,成熟個體腹部常具有藍綠色光澤。牠們多會選擇以沙泥為底的棲地環境,喜歡不停吞吐底沙,以濾食其中的有機碎屑及無脊椎動物。平時可以純淡水飼育沒問題,水質以中性至弱鹼性並稍具硬度為佳;對於各種沈底人工飼料及冷凍赤蟲或豐年蝦等活餌或生餌都能輕易接受,在飼養上並不困難。

雄魚在誇示時,魚鰭鰭面會閃爍著照片難以完全呈現的黃紅色虹彩光澤,十分美艷動人
雖具有明顯的領域性,常會張開其血盆大口以示威嚇,但往往只是做做樣子,並不會造成對方明顯傷害
尖鰭寡鱗鰕虎粗黑的眼下線,讓牠們的臉部表情更為生動
尖鰭寡鱗鰕虎雌魚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