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2 月新魚快訊

揮別了多舛的 2020 年,是該懷抱著希望迎接新的一年了!面對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假期,如果想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待在家裡賞賞魚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進口觀賞魚的航班減少、運費增加,但這陣子仍然有許多水族新鮮貨持續輸入,大家不妨趁著疫情尚未嚴峻時,前往水族館逛逛添購一些新魚吧!

 圖.文|Flair Wang

 

▍彩虹魔鬼燈  Hyphessobrycon aff. notidanos

  堪稱近期最熱門的魔鬼燈類南美小型脂鯉。去年之前僅有少量個體輸入日本及中、港、台各地的彩虹魔鬼燈,近來輸入量已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價格也從令人仰之彌高的破萬台幣價格逐漸下滑到千元之譜,使得許多燈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將其納入自家缸中。本種之所以受人喜愛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牠們的外型和體色表現類似於另一種同為珍稀燈魚的超級黃魔鬼燈(Hyphessobrycon notidanos / Yellow Devil Tetra),但是那如同寫輪眼般的血紅色虹膜說明了兩者的差異,此外體表還附帶了一片閃亮亮的水藍色鱗光。彩虹魔鬼燈飼養上並無特別困難,但相較於其他近似種來說,本種似乎來得更加活耀且更具領域性。本種兩性之間體色差異不大,不過雄魚背鰭末端和超級黃魔鬼燈一樣會略為延伸,體型也比後者略大一些。體長約可達 3 cm。協力|紅鱗水族

強勢雄魚的背部呈灰紫色,尾柄處的上下緣(特別是下緣)也會出現血紅色著墨
血紅色的虹膜是彩虹魔鬼燈的一大特色

 

▍索卡頓戰車鼠白子 Megalechis thoracata “ Albino

  索卡頓戰車鼠也出現人工量化的白子個體了!原本的灰褐體色加上黑色斑點紋路,在缺乏黑色素的分布下,白子的體色也變得粉嫩許多。性別的分辨同樣可以從胸鰭骨的粗細來判斷:成熟雄魚比雌魚擁有更粗大的胸鰭骨。攝影體長約 10 cm。協力|珍奇水族貿易

上母下公

原生種的索卡頓戰車鼠

 

▍巴馬副原吸鰍 Paraprotomyzon bamaensis Tang, 1997

  於 1997 年發表的副原吸鰍魚種,分布在中國廣西自治區的南盤江流域,在市面上較少見到。底色以褐綠色為主,其上布有虎紋狀的深色條紋。在原生地棲息在流速稍快的在中小型河流中,以浮游植物、藻類、昆蟲幼蟲為食。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可以冷凍赤蟲、豐年蝦等生餌餵食,也可以改以人工配合飼料馴餌投餵。由於非熱帶地區棲息魚種,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可不需額外加溫。總體長約可達 8 cm 左右。協力|菖葳國際

 

▍矮外腹吸鰍 Hypergastromyzon humilis Roberts, 1989

  本種體型較為扁平,且由於背部具有數條水平帶紋,因此又稱白斑馬吸鰍。分佈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默拉維河(Sungai Melawi)流域,過去偶爾會隨著美麗腹吸鰍引進國內,近期才開始穩定大量輸入,是國內目前唯一有引進的外腹吸鰍屬(Hypergastromyzon)物種,飼養方面與其它腹吸鰍屬物種無異。協力|莊維誠

 

▍金邊阿魯珍珠燕子 Pseudomugil gertrudae “Aru” var.

  十年前還很少見的阿魯型珍珠燕子,近年來由於人工繁殖個體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能見度也高了許多。珍珠燕子和其他許多小型藍眼類彩虹魚種一樣具有黃色及白色等不同色型,並且尾鰭、胸鰭或身體其他部位的顏色可能都不相同,可以形成多種組合,而這種金邊阿魯其實就是在人工選育的情況下所培育的個體,雖然外表看似與一般阿魯珍珠燕子並無二致,但是在刻意純化的結果下,可以不斷加強其特徵,並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系。協力|菖葳國際

 

▍建德小鰾鮈 Microphysogobio tafangensis Wang, 1935

  在 1935 年即被發現並描述,並以模式產地──浙江建德縣為名的建德小鰾鮈,堪稱近來最令人驚艷的中國原生小型鯉科魚類。除了分布在建德梅城(舊稱大方,也是種小名 tafangensis 的由來)的新安江外,在錢塘江以及廣東和廣西的珠江流域也能發現其蹤跡。通常小鰾鮈這類底棲型魚種的體色多顯得樸素,但建德小鰾鮈卻是個特例!其平時體色為淺褐色,體表布有一些小黑點,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雄魚那寬大圓潤的背鰭。在五月梅雨季節左右的繁殖期,是牠們最美麗的時刻:體色加深,各鰭的鰭膜間注入如胭脂般的紅色,尤其是背鰭會變得更加寬大醒目,尤為美麗!牠們偏愛清澈潔淨且冷涼的水體環境,對水質、水溫的要求較高;食性為雜食偏植食,平時會以其獨特的吻部乳突構造來刮食石頭上的藻類及無脊椎動物,人工飼養可以各種沈底飼料搭配冷凍赤蟲投餵即可。最大體長可達 10 cm。協力|菖葳國際

建德小鰾鮈獨特的吻部乳突構造

 

▍巴拉望枝牙鰕虎 Stiphodon palawanensis Maeda & Palla, 2015

  菲律賓巴拉望(Palawan)特有的枝牙鰕虎,僅分布在巴拉望中部的蘇祿海(sulu sea)側。近來由於台灣許多兩側洄游性淡水鰕虎的棲地被嚴重破壞,加上商業採集的影響,因此中國大陸的進口業者將目標轉向鄰近的菲律賓,本種就是其中的輸入對象之一。本種雄魚的第一背鰭拉尖,第二背鰭的邊緣由一排黑色斑點相連,斑點外緣呈亮藍色、斑點內緣則呈橘色,身上具有十條左右的褐色橫帶,尾鰭上緣橫跨著一條由藍橘黑三色並排的帶紋。最大體長約 7 cm。協力|菖葳國際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