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 10 月新魚快訊

話說最近被朋友推坑,迷上了雨林植物,加上忙碌的生活讓我沒辦法靜下心來寫文章,有時甚至連魚都忘了餵。所幸國慶連假加上颱風天,讓我終於得以獲得一點點時間,把前陣子累積的新魚寫一寫了!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紅鱗水族憩魚水族.華洋水族貿易

 

▍白翅尼哥達瓜黑霓虹 Hyphessobrycon negodagua 

  2001 年被描述的南美小型脂鯉,分布在巴西東部巴伊亞州(Bahia)的帕拉瓜蘇河(Rio Paraguaçu)上游(許多網路資料將其譯為巴拉圭河,但此譯名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巴西與巴拉圭接壤的 Río Paraguay,其實兩處相距甚遠)。其種小名 negodagua 源自「Nego D’água」一詞,Nego D’água 是一種在巴西中部的傳說生物,據說棲息在河流中,體色黝黑,同時具有人類的身形和兩棲類的特徵,會攻擊或戲弄河上的漁民。從此魚在興奮或憤怒時所表現出來的黝黑體色,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何會以此命名了。本種體色有別於多數的觀賞魚,是以黑白兩色調作為表現:雄魚平時多呈現銀灰或鐵灰體色,但是當與同類爭鬥時,身體會逐漸變黑,特別是越靠近尾部色彩越漆黑,搭配背鰭與臀鰭鰭尖的白色,顯得格外醒目;而雌魚體色和未發色的雄魚差不多,但鰭尖的白色並不明顯。飼養並不困難,可以接受各種小口徑的人工飼料。攝影體長約 2.5 cm,最大體長僅約 4 cm。

白翅尼哥達瓜黑霓虹雌魚,體色呈銀灰色,鰭尖的白色並不明顯
本種雄魚的體色變化很大,情緒亢奮時會轉為黑色

 

▍羅德尼亞燈 Hyphessobrycon sp. Rondônia

  如果不看名字和產地,乍看之下,筆者真的會以為羅德尼亞燈就是去年(2020)才被描述的紅箭金芒燈/紅眼祖魯亞燈(Hyphessobrycon chiribiquete,因為不論體型或其金綠的體色,以及體軸的黑線和鰓蓋後方的肩斑形狀都極為相似,就連魚鰭上的橘紅色分布都很類似,個人覺得兩者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於其前者的黑色側帶較後者寬闊粗黑一些。此次輸入的個體不大,攝影體長不到 3 cm。

 

▍莫妮卡燈 Moenkhausia monicae 

  莫妮卡燈是 2016 年被發表的新種, 產地位於塔帕若斯河流域(Rio Tapajós basin)上游茹魯埃納河(Rio Juruena)支流──帕帕加尤河(Rio papagaio),身形和金帶費洛塔燈(Moenkhausia phaeonota)相似。具有紅色的上虹膜,在體側下半部則呈現半透明質感的紅棕色色彩,越靠近尾部,紅色色調也越加強烈,是極具觀賞價值的南美燈魚。飼育不難,體長約可達 5 至 6 cm。


血喉紅彩燈 Moenkhausia cf. lopesi Xingu

  前陣子引進了來自申古河(Rio Xingu)的血喉紅彩燈,乍看之下有些似曾相似之感,原來牠們和幾年前輸入的盧比斯燈/凱薩紅尾燈(Moenkhausia lopesi / sp. Alto Araguaia)還真有幾分神似,然而不知道是產地不同的關係還是其實兩者根本就不同種,此次輸入的血喉紅彩燈在背鰭和臀鰭上多了鮮豔的紅色色彩,另外鰭緣的淡藍色也更加醒目。攝影體長約 4 cm。

過去以盧比斯燈/凱薩紅尾燈(Moenkhausia lopesi / sp. Alto Araguaia)之名進口的個體,跟本種有幾分神似

 

▍塞拉亞旗 Hyphessobrycon piorskii “Ceará”

  以 Hyphessobrycon micropterus “Ceará” 或 Hyphessobrycon sp. Ceará 之名流通的塞拉亞旗,中文品名的由來源自 “Ceará” 這個位於巴西東方的州名譯名,雖然 Ceará 應該譯為「塞阿拉」才是,但可能「塞拉亞」念起來比較順口,所以大家不約而同就改成塞拉亞了。一開始出口商和著名的德國貿易商 Aquarium Glaser,都認為牠們的身分是 1915 年發表、但缺乏活體照片佐證的 Hy. micropterus,但前者和 2018 年才被描述的 Hy. piorskii 長得實在太像了,此時,出口商提供的產地提供了線索,“Ceará 州” 正好緊鄰該種的模式產地 ── Rio Munim 和 Rio Preguiças 旁,而非南邊 Hy. micropterus 所在的 Rio Sao Francisco,所以塞拉亞旗應為 Hy. piorskii 這個種才是。本種體型十分小巧,攝影體長僅約 2 cm 左右,最大體長約 3-3.5 cm 左右。亞馬遜雜誌有更多關於牠們的資料。

 

▍花豹大鉛筆 Leporinus ortomaculatus 

  首次輸入的花豹大鉛筆也是兔脂鯉屬(Leporinus)的中大型南美脂鯉科成員,棲息在尼格羅河和奧利諾科河中。本種也有人稱「花斑大鉛筆」,但這個名稱在多年前曾經被使用在 L. reticulatus 身上,所以用「花豹」這個名稱目前是比較恰當的。花豹大鉛筆算是該屬中體型比較嬌小的,可能最大僅有十多公分,體型偏細長,體側中央排列著三至四顆大圓斑,上下各有一些斑點或條紋;牠們和八斑兔脂鯉(L. octomaculatus)的種小名僅差一個字母,所以有時候混搞混,不過後者體側中央排列著八顆整齊的圓斑,所以很好分辨。和其他的同類習性類似,花豹大鉛筆有時會去追咬、騷擾其他行動緩慢的魚類,因此不適合與多數緩慢溫和的小型魚混養。

 

▍迷你小花鱂 Micropoecilia minima

  筆者已經將近十年沒見過迷你小花鱂了,這種來自巴西東部瓜瑪河(Rio Guamá)的胎生鱂,多半來自巴西的野生魚輸入,所以較為少見。牠們和近親孔雀魚一樣同屬花鱂科(Poeciliidae)、花鱂亞科(Poeciliinae)中的一員,同屬的魚種還有較為常見的匹克特小花鱂(M. picta)。迷你小花鱂體型比孔雀魚來得更為小巧,雄魚不超過 2.5 cm,雌魚略大,約 3 cm;雄魚背鰭末端會延伸拉尖,體側和尾柄和尾鰭基部具有黑色眼斑,公母魚身上皆具有數條橫紋。雄魚之間的戰舞也很精采,爭鬥的同時也綻放出璀璨的體色,很適合飼養在奈米水草缸中。

迷你小花鱂的雌魚也是挺漂亮的

 

▍滿天星小精靈 Parotocinclus haroldoi 

  許久不見的滿天星小精靈前陣子現身了!這種僅分布在巴西東北部的皮奧伊州(Piauí)的迷你小精靈異型,和前述的塞拉亞旗的產地相當接近,但由於其棲息地──帕納伊巴河(Rio Parnaíba)位置較為偏遠,鮮少有出口商出口該地的魚,以致我們難以見到牠們,其身價自然也比一般的小精靈高上許多。這種全身布滿金色細點,與漆黑底色形成強烈對比的美麗小魚,在國外已經有魚友繁殖成功了:牠們會將細小的卵產在水草葉片上。如果能夠人工繁殖成功,便能降低對野生個體的依賴,也能讓更多人體驗到飼養這種迷你小魚的美妙之處。本種喜歡弱酸至中性的軟水,同樣以附生藻類及生物膜為主食,也能接受小型活餌或人工配合飼料,是水草缸的良好伴侶。最大體長約 4 cm。


▍星辰二線鼠 Corydoras sp. CW160

  顧名思義,這兩年現身的的星辰二線鼠,長相就像是結合了超級二線鼠(Corydoras sp. CW127)的體紋線條,以及星辰鼠(Corydoras sp. CW155)那頭大身小和頭部亮點等兩種鼠魚的特徵,十分有趣。然而本種卻不是人工刻意雜交的產物,而是原產於巴西的塔帕若斯河(Rio Tapajos)中。此外,另外兩種關係密切的星辰鼠和超級二線鼠也同樣產於塔帕若斯河的支流 ── Serra do Cachimbo(卡欣布區) 的雅曼辛河(Rio Jamanxim)中,具有一定的地緣關係。飼養沒有特別困難,同樣喜歡弱酸性軟水,20 至 26 ℃ 的水溫。體長約 5-6 cm。

星辰二線鼠(右)看起來就像是星辰鼠(左)加上超級二線鼠(中)的綜合體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