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新魚快訊
目前正值炎熱的盛夏,高水溫容易使一些不耐高溫的魚種免疫力下降,而且容易導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細菌滋生,除了設法降溫外,也別忘了定期換水以維持水質潔淨。
圖.文|Flair Wang
▍蜜蜂爬岩鰍 Barbucca diabolica
原產於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州以及婆羅洲印尼西加里曼丹的 Barbucca diabolica,正式中文名為魔頰鬚鰍,英文俗名則為 Fire-eyed loach,因此六年前進口的時候被取名為「火眼金帶鰍」,「火眼」一詞應該就是從 ”Fire-eyed” 來的,雖然如此,其眼睛的火紅色似乎在某些角度下才會出現,身上有著深褐色與橘色相間的帶紋。本種生活在雨林小溪,常會在石頭等物體表面用嘴巴蹭啊蹭的,個性溫和,適合群養以降低戒心;且剛輸入的個體體型多半瘦扁,需額外費心補充其營養。體長可達 5 公分。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三角條鰍 Mesonoemacheilus triangularis
三角條鰍原產於印度南部,體長多在 5、6 公分左右,十幾年前最早輸入時是以「川紋頑皮鰍」這個俗名流通於市場上。本種最大的特色在於身上有著一排類似ㄑ字形的符號,當然每隻個體身上的圖案不一定都規則排列,個體差異不小。個性相較前述的蜜蜂爬岩鰍來說活潑好動許多,喜歡在底層活動,需要充足的活動空間,有時會在石頭下方的底沙中挖洞躲藏。餵食容易,對於各式餌料來者不拒。同種之間時有追趕嬉鬧,但不會造成明顯傷害,需避免與嬌弱敏感的小型魚類混養,以免對其過度騷擾而導致緊迫。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光滑鉛筆魚 Nannostomus limatus
這種罕見的小型鉛筆魚應該是首度批量輸入國內,過去曾以光滑鉛筆之名現身在國內市場上的,應該只是哥倫比亞產的黑三線鉛筆(N. nigrotaeniatus)的雌魚 。有鑑於其稀有程度,讓小編一直有著牠們是分布在偏遠的圭亞那等地的刻板印象,直到查詢資料時才發現本種其實就分布在巴西著名的觀賞魚產地--聖塔倫(Santarém)附近。本種的英文俗稱雖為 Elegant pencilfish(優雅鉛筆魚),然而其種小名 limatus 的拉丁文原意除了有「優雅」、「精緻」等意之外,也有「拋光」之意,因此中文名的「光滑」二字的原意應來自於此。
光滑鉛筆屬於「一線型」鉛筆魚,體軸擁有一條粗黑且筆直的黑色側帶延伸至尾鰭基部,缺乏脂鰭,與同樣分布在巴西東部水系的紅肚鉛筆(N. beckfordi)、閃亮鉛筆(N. nitidus)及格蘭迪斯鉛筆(N. grandis)不但長相相似,且分布範圍也很相近。此外,牠們不論公母,尾鰭基部皆呈現紅色,而雄魚的臀鰭不僅面積較大,呈現扇圓形,成熟時還會轉為紅色,並且在體側黑帶上方也會隱約出現一條紅線;反之雌魚腹部較為渾圓,臀鰭則無紅色,且形狀平直略呈三角形。本種的領域性不像三線鉛筆家族或是祕魯火焰鉛筆家族那般強烈,種內混養是可行的,飼育不難,期待日後有人能將牠們繁殖成功。個體提供|紅鱗水族


▍柏納特鏡魚 Opsarius barna
說到「鏡魚」,一般想到的是低線鱲屬(Barilius)的魚種,但 Rainboth 於 1991 年依據 Howes(1983)的形態分類和骨骼學研究,建議包含本次介紹的柏納特鏡魚在內的大多數東南亞產種類均應被移入真馬口波魚屬(Opsarius)。此建議後來得到了分子系統發育研究(Tang et al. 2010; Liao et al. 2011)的驗證,之後的學者們皆遵循這個分類準則,也無怪乎 Opsarius barna 在外觀上會和低線鱲屬魚種如此相似的原因了。
本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不過在孟加拉、尼泊爾、不丹及緬甸境內也有分布。體型側扁,魚鰭透明無特別色彩或花紋,體側中央分布著 9-10 條左右的深色棟線,銀白的金屬底色上瀰漫著的藍、綠、黃不等的虹彩色澤,十分美麗。飼養環境可參考國內一般的溪魚環境來設置,使用較高流量的沉水馬達或過濾系統來製造含氧量高的水流,並在底部鋪設礫石及溪砂,另外可在魚缸中擺放一些造型簡單的流木來造景。搭配的魚種可選擇大斑馬類(Devario)或小波魚(Rasbora)。牠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掉落水面的昆蟲為主食,偶爾進食一些水生昆蟲或小魚,飼養時可投餵偏上浮型人工顆粒或薄片飼料即可。另外建議在水族箱上方加蓋,以防活動力強且常在上層水域巡遊的牠們躍出缸外。體長可達 13 cm 左右。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芝麻紅腰銀板 Metynnis sp. “Onigiri”
第一眼就被圖中這種花豹/噴點銀板類魚種驚艷到了!這種美麗的銀板魚其實早在 2017 年就曾有業者進口過了,當時被稱為「芝麻銀板」,因為其學名後描述中的 “Onigiri” 就是「日式飯糰」之意,用來形容其體側的細噴點像是飯糰上面灑上的黑芝麻一般。產地可能來自來自巴西東部的塞阿拉州(Ceará)的聖貝內迪圖(São Benedito),目前還未被科學描述。本種特色除了全身布滿較細小且均勻分布的深色圓斑外,雄魚脂鰭上黑紅交錯的鮮豔斑紋,及下腹部的一抹紅色像是繫上了腰帶一般,尤為吸睛;而雌魚似乎僅在臀鰭上出現紅色,身上的斑點也較不明顯。本種性格相當溫馴,可以和其他溫和的中型魚種混養;食性為雜食偏植食,能接受各類人工配合飼料。攝影體長約 10 cm。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鸚嘴銀板 Ossubtus xinguense
鸚嘴銀板並非首次輸入的新魚,早在將近二十年前便曾短暫輸入國內水族市場,只是之後便消失好長一段時間,直到這一兩年才又進入我們的視野。本種是申古河中著名的特有魚種,側扁的身形方便牠們穿梭在湍急的河水及岩石區中,然而隨著貝盧蒙蒂大壩的興建,嗜流性強的鸚嘴銀板生存將受到威脅,因此也被紅皮書判定為易危物種(VU)。本種隨著魚齡漸增,其吻部位置會自下位逐漸轉至底部,形成鸚鵡般的下鉤嘴型,這有助於啃食石頭上的藻類及川苔草科(Podostemaceae)植物作為主食,也是其"鸚嘴"一詞的由來。其體色從幼魚時期的橄欖綠至銀灰色再到成魚的灰棕色逐漸轉變,魚齡越大,許多個體身上也容易出現一些黑斑,不過對魚隻健康本身並不會造成甚麼影響。
本種看起來十分可愛,然而其成體卻可達到 25 公分,而且牠們對種內的同類並不友善,如果同缸飼養個體數量過少,打鬥的情況會更嚴重;另外雌魚的繁殖優勢較強,性格也比雄魚更強悍。餵食上倒是比較容易,其個性活潑,會主動索餌,也能接受各種餌料,但為了配合其天然食性,應增加多一點藻類配方的飼料比例才是。

說到單屬種的鸚嘴銀板,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容易混淆的種類--讀音相同的鷹嘴銀板(Acnodon senai / normani)。在鸚嘴銀板缺席的這十來年,吻部較長的鷹嘴銀板反而有較高的能見度。分布在巴西東北部的雅里河(Rio Jari)的鷹嘴銀板,擁有青綠色的體表光澤,身上還有著類似虎紋銀板(Metynnis fasciatus)般的虎斑橫紋,外觀上很容易與鸚嘴銀板區分。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塔巴赫斯高地鼠 C152 Corydoras sp. Alto Tapajos
所謂的塔巴赫斯高地鼠是一種尖吻鼠魚,過去並不多見,但最近似乎比較常在野生進口的塔巴赫斯雙色鼠(Corydoras sp. C142)中發現。塔巴赫斯高地(Alto Tapajos)指的是一個地區,包含與上游的支流--特利斯皮里斯河(Teles Pires)交界的雅卡雷阿坎加(Jacareacanga),而塔巴赫斯雙色鼠真正的產地可能是在塔帕若斯河中游的伊泰圖巴(Itaituba),兩者的棲地是否重疊,或是剛好集貨在一起,還需要再觀察。塔巴赫斯高地鼠外觀就像是尖吻型的塔巴赫斯蝙蝠俠鼠,不過身上的黑點常會黏在一起且排列比較凌亂。個體提供|紅鱗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