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8 月新魚快訊
圖.文|Flair Wang
▍龍鱗可卡燈 Moenkhausia cotinho
廣泛分佈在巴西、委內瑞拉及法屬圭亞那的龍鱗可卡燈,是近年來出現的可卡燈類南美脂鯉。具有斗大的黑色尾柄斑、紅色上虹膜以及體軸的金橘色螢光帶等特徵,體側上半部的深褐色鱗底,讓魚隻本身的立體感和質感倍增,是一條觀賞性頗高的魚種。不過和其他同類一樣,性格不是太好,不適合跟嬌弱的魚種混養。體長可達 8 公分。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熊貓濺水魚(藍緣濺水魚)Pyrrhulina rachoviana var. Panda

最近市面上出現一種名為「紅點鍊紋濺水魚」的南美小型加拉辛,其實就是分布在阿根廷北部的藍緣濺水魚(Pyrrhulina rachoviana),由於這種濺水魚大多數個體身上帶有黑斑,因此具有黑斑的個體,也被稱為熊貓濺水魚。黑斑的出現並非自身的基因問題,而是野生魚在野外受到「複殖吸蟲」(Digenean;又稱雙殖吸蟲)寄生的結果。不過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這種現象對魚隻本身造成的影響很低,且吸蟲的最終宿主是鳥類,不會傳染給其他魚隻,也沒有人畜共通的問題,所以也可以把牠們視為一種另類的品系看待即可;只是牠們身上的黑斑是寄生蟲導致黑色素沉澱的結果,即使蟲體死亡,黑斑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一般的藍緣濺水魚體軸具有一條墨綠色的縱帶貫穿全身,並且沿著縱帶上下兩側排列著橘色的細點,各鰭鰭緣帶有淡藍色的光輝,因此才有「藍緣」之稱。性別的差異可從臀鰭來分辨:雄魚的臀鰭較圓且大,發情時會出現紅色斑紋;雌魚身形較圓潤,臀鰭面積也較小。本種在繁殖時同樣不會濺水(僅有紅翅濺水魚是真正的「濺水」魚),雌魚只會在水草葉面上產卵。由於阿根廷的魚相較之下較少進口,因此本種算是很難見到的種類,喜歡濺水魚的朋友不妨把握機會。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黃金小猴飛狐 Crossocheilus reticulatus var. Gold
很多魚友都知道小猴飛狐這種小型鯉科魚類,大概是對付絲藻或黑毛藻等立體藻類的最佳利器;銀灰體色搭配全身布滿黑絲(襪)般的鱗片紋路以及尾柄上的大黑斑,是牠們的最大特色。最近在市面上第一次看到黃化型的小猴飛狐,由於非偶發個體,而是批量輸入,所以很明顯是人工選育的品系。習性和一般個體一樣,雖然食藻能力絕佳,不過隨著成長並適應環境後,可能會啃食水草嫩芽,並對其他比較弱小的小型魚蝦造成騷擾與侵害,因此選購前建議衡量自身缸中情況再下手。體長可達 15 公分。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阿拉瓜亞玉麒麟 Laetacara araguaia
分布在南美洲的玉麒麟屬(Laetacara;悅麗魚屬)魚種,目前僅有 7 個有效種,是一群體長不超過 10 公分的慈鯛,因此完全符合「短鯛」的定義;然而,對於短鯛玩家來說,牠們常常是被遺忘的一群,早期較常駐於水族市場的大概也只有俗稱的羊頭鳳凰(Laetacara curviceps)這個種類而已。悅麗魚屬的屬名 Laetacara 係由 laetus 和 acará 兩個字源所組成,拉丁文的 laetus,意思是「開心、快樂」之意,因為該屬成員普遍在吻部後方有著上揚的線條圖案,看起來像是在「微笑」一樣;而 acará 則是南美洲某些地區對於慈鯛的俗稱,兩者合起來便有著「Smiling acara(微笑阿卡拉)」這樣的英文俗稱,而其圓潤的身材也增添其許多喜感。
雖然以前也曾偶然輸入幾個該屬種類,例如紫肚皇冠(L. dorsigera)或是紫鰓皇冠(L. fulvipinnis)之類的野生魚,然而最近出現的阿拉瓜亞玉麒麟(L. araguaiae)似乎是首度進口的種類。從種小名可以得知其模式產地便是巴西中部的阿拉瓜亞河流域(Rio Araguaia),但其實牠們分佈範圍比想像中更加廣泛,在托坎廷斯河(Rio Tocantins)、塔帕若斯河(Rio Tapajós)和申古河(Rio Xingu),甚至是亞馬遜河口的大島--馬拉若島(Ilha de Marajó)都有分布紀錄,不同產地的個體間可能存在一些外觀差異。
本種是該屬中體色格外鮮豔的種類,體型也較小。主要的特徵在於其體側會出現好幾個相連的黃銅色金屬塊斑,各鰭也有著金黃色與水藍色點狀光澤交錯的紋路,十分美麗。由於本種不論公母,在背鰭上均無黑色眼斑,因此無法依此特徵來分辨性別,但是雄魚體型通常較大,背鰭與臀鰭末端鰭條延伸程度較高,體色較亮麗;反之雌魚體型較短小,腹部圓潤,魚鰭也較短樸。本種繁殖不難,採開放式產卵,配對後的親魚會選擇一處平坦的地方來產卵,雌魚一次產卵可能達數百顆,產卵後主要由雄魚捍衛領地,而雌魚護育魚卵。在筆者飼養過程中,發現本種的領域性其實蠻強烈的,需要較大的空間及較多的隱蔽物才能混養及配對,否則容易造成弱勢者的傷亡,也不建議一開始就將其他游速慢及嬌小的其他魚種與之混養。

▍璀璨星空銀板 Utiaritichthys longidorsalis “Folha Pacu”

璀璨星空銀板為近兩年開始出現在水族市場的銀板類南美脂鯉,據說身份為 Utiaritichthys longidorsalis(長背猶他脂鯉),體長可達二十幾公分,原產於巴西瑪代拉河(Rio Madeira)。本種的特色鮮明,美麗的金綠色底色,搭配全身深淺不一且不規則分布的褐色斑點,猶如繁星點綴,也讓每隻個體顯得獨一無二。目前猶他脂鯉屬僅有三個種類,另外兩種分別是 U. esguiceroi 及 U. sennaebragai,日前皆有幼魚個體輸入,都是珍稀少見的銀板種類,然而關於本種的資料很有限,網路上有剛捕撈上來的長背猶他脂鯉照片,不過身上的斑點並不明顯,因此也讓筆者對於璀璨星空銀板的真實身份仍帶有一點質疑。飼養不難,各種人工飼料皆能適應,但建議植食性飼料的投餵比例高些;有鑑於其長成體型,應飼養於 5 呎以上的大型水族箱中。個體提供|三和水族

▍枯葉Y字豹鯨 Tatia gyrina
黃金Y字豹鯨過去有多次輸入的紀錄,學名常被記為 Tatia gyrina(蝌蚪特鯰),資深魚迷對牠們也比較熟知,但是枯葉Y字(紋)豹鯨又是什麼呢?據說這種身上除了Y字紋路外,還多了許多斑駁花紋的豹鯨,才是真正的蝌蚪特鯰,因此前者的學名應記為 Tatia sp. cf. gyrina(未定名種)。本種同樣屬於夜行性魚種,喜歡在夜晚熄燈後才出來覓食,建議飼養初期可以於熄燈前再投餵赤蟲或沉底飼料,同時平日須保持水質清潔及溫度恆定,避免其罹患白點病。個體提供|紅鱗水族

▍金線咖啡鼠 台產 Corydoras sp. CW041
最近市面上居然出現金線咖啡鼠(CW041)人工繁殖個體,而且體色還十分亮麗。這種咖啡鼠家族的小型兵鯰,在過去有少數輸入野生魚的紀錄,最大的特色除了身上的墨綠色金屬色斑塊(尤其是身體中央的顏色最深),頭部至背部還具有一條金色的亮帶,底色多為橘褐色;而這次的人工繁殖個體,體型和體色均十分一致,深綠色金屬光澤從鰓蓋漫布至全身,且體色比較偏紅,體幅也略高,比對之下反倒與委內瑞拉青鼠(C. venezuelanus;紅頭咖啡鼠)的相似度更高些?總之,此魚不僅觀賞價值高,且價格平實,值得購回飼養。個體提供|紅鱗水族
▍斑節梳(琴)尾鱂 Aphyolebias peruensis
好久沒看見斑節梳(琴)尾鱂輸入了。南美產的河鱂偶爾會隨著水族貿易進入觀賞魚市場,雖然這類一年生鱂魚由於壽命較短及繁殖難度,導致飼養者極少,不過牠們的美麗卻不容忽視。原本這類擁有飄逸魚鰭的河鱂都被歸在梳尾鱂屬(Pterolebias)中,不過在 1998 年,Wilson J.E.M. Costa 重新檢視河鱂科魚類的分類與親源關係後,另外成立了兩個新屬別—頜梳尾鱂屬(Gnatholebias)與琴梳尾鱂屬(Aphyolebias),而斑節梳(琴)尾鱂就成為後者的模式種。本種和非洲產的琴尾鱂(Aphyosemion)長相有些類似,除了有修長的體型,尾鰭也略呈琴弦狀,因此從其兩者相似的屬名也可一窺端倪。本種分布在祕魯北部,棲息在雨林中的水流靜止的小水池中,pH 值通常呈酸性。
體色方面,除了不同產地型外,個體間的體色差異頗大,但是共有的特色在於身體後半部及各不成對鰭上皆有數條斑馬狀的咖啡色橫帶,體表及魚鰭閃耀著或黃或藍或綠色的光澤。雄魚體型較大,全長可達 10-12 公分,但領域性很強,不適合同時飼養兩隻雄魚在同一缸中,以免互毆。繁殖方面,梳尾鱂類魚種屬於南美一年生鱂魚,雌魚產下的魚卵需經過 5 至 10 個月左右的乾燥期。由於乾燥期頗長,也增加了魚卵孵化失敗的機率(關於更多梳尾鱂繁殖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國寶大大以前的文章,在此就不贅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