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新魚快訊

長吻白珍珠狗頭 Pao sp. cf. abei “Yunnan”

  前陣子輸入了一種來自中國雲南的淡水河魨,取名長吻白珍珠狗頭。長相看起來似曾相似,但是又說不出來是什麼種類,一問之下,說是產自雲南的阿部氏單孔魨(Pao abei)。這種淡水河魨以往多從泰國進口,在水族商業市場上多半被稱為「毛毛狗頭 III 型」或「綠森林狗頭」,主要分布在美功河(Maeklong)、湄南河(昭披耶河;Chao Phraya River)以及湄公河(Mekong River)等流域。這次來自雲南的個體可能是來自湄公河上游的類型,體色和體紋和一般下游產的個體有明顯區別:前者身上的圓點較小且分布較密,情緒激動時其圓點的顏色會變得更加淺白;後者底色偏黃綠色,身上圓點較大,顏色也較為橘紅。另外本種也不排除是另一尚未描述的魚種。本種幼魚在身體後半部都會有一顆紅色的大眼斑,這也是與其他近似種的區別特徵之一,不過隨著魚齡增長,該眼斑會逐漸縮小到幾乎無法辨識。本種個性不算太溫和,最好單養為佳。體長約 10 cm。

生氣時身上的小圓點會轉為白色

 

幼魚時期身體後側會有一紅色眼斑,並隨著成長而逐漸消褪

皇冠猴頭鯛 Orthochromis stormsi 

皇冠猴頭鯛 雄魚(Orthochromis stormsi Male)

 

  這種分布在剛果共和國的小型慈鯛其實不常出現,但是由於牠們的種小名 stormsi 和紅眼綠剛果(Micralestes stormsi)剛好一樣,所以便誤打誤撞地被引進了。和其他蝦虎型慈鯛一樣,這種西非慈鯛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水族箱底部,如此一來可以讓牠們在原生地中得以抵擋強勁的水流而不被沖走。擁有明顯的領域性,因此需要較大的空間才能飼養,建議以一公配多母的比例來進行混養,可以搭配游動於中上水層的中小型燈魚來飼養。雌雄外觀差異不大,通常雌魚體型較小且體色略為偏黃,比雄魚來得稍微黯淡一些。行口孵型繁殖方式,由雌魚進行口孵並養育仔魚。體長可達 12 cm。

 

貝耳魚 Kneria stappersii

史氏克奈魚(Kneria stappersii)頭部特寫,鰓蓋後方有一個像貝殼狀耳朵的器官

  史氏克奈魚,為尼羅魚科(Kneriidae)、克奈魚屬(Kneria)下的一員。該科是一群在生物學上頗為奇特的魚類,被稱為“shellear”,意指貝殼狀的耳朵,因此中文商品名為貝耳魚,目前可能只有史氏克奈魚這一種魚被德國人工繁殖並流通在觀賞魚市場中。這種魚類長約 5-6 cm,具有許多特色,例如牠們的雄魚在頭部側面具有像貝殼狀耳朵的粘性器官,這個器官被認為是為了在交配過程中附著在雌魚身上;另外牠們還可以將頭部向左、右及上方移動,以搜尋食物,而且還可以像迷鰓魚那樣直接從水面呼吸空氣,十分特別!本種原產於非洲剛果河上游的盧本巴希河(Lubumbashi River),此次輸入的個體來自德國人工繁殖。牠們很容易飼育,食性偏藻食性,可以輕易接受人工飼料,飼養水溫不要太高.約 18-24 ℃ 即可。

 

哥倫比亞豹紋跳鱸 Saccodon dariensis

哥倫比亞豹紋跳鱸(Saccodon dariensis)貝殼狀的牙齒可以幫助這種大型跳鱸刮食石頭上的藻類

  從哥倫比亞進口的這種大型跳鱸型脂鯉在十多年前也曾輸入過台灣,屬於下口半脂鯉科(Parodontidae)下的一員,雖然體型和大型底棲型鉛筆有些類似,但是在分類上卻相去甚遠,性格也十分溫和。牠們多半成群生活在布有細沙和岩石的溪流底層,以石頭上的藻類、生物薄層或水生昆蟲為食,身上的條紋可以幫助牠們融入底砂環境中。如有機會飼養牠們時,最好使用稍大一點的水族箱,並以細沙和石塊布置,並輔以稍具流速的水流來飼養。可投以鼠魚或異型魚專用的沈底飼料來餵食,最大體長約 15 cm。

 

圭亞那飛狐跳鱸 Parodon guyanensis 

圭亞那飛狐跳鱸的成體,體側具有人字形的暗斑
圭亞那飛狐跳鱸的幼體黑線更加明顯,也更像東南產的飛狐

  要不是有脂鰭分布,這種圭亞那副牙脂鯉乍看之下就像是東南亞產的金線飛狐(Epalzeorhynchus kalopterus),但事實上牠們和上述的哥倫比亞豹紋跳鱸一樣都是下口半脂鯉科(Parodontidae)下的一員。這類魚種的習性也和飛狐類似,喜歡生活在具有水流的河川底部,以石塊或倒木上的藻類、水生昆蟲或有機碎屑為食。本種分布在圭亞那高地等河域,自蘇利南輸入,背部和身體中央各有一條黑線,各鰭末端呈現黑色,體側會隨情緒或環境變化而出現三處深淺不一的人字形的暗斑,十分特殊。個性溫和,可以跟其他小型魚共處,以人工飼料餵食即可。體長可達 12 cm。

 

小丑斑兔鉛筆 Hypomasticus megalepis

  繼草莓血斑大鉛筆(Leporinus granti)之後,另一種來自蘇利南的美麗大型鉛筆魚。雖然沒有紅艷的體色,不過體側散布著可愛逗趣的圓形及橢圓形圓點,是牠們最吸引人之處;此外,本種是大型鉛筆魚中,口器偏向下位的一群,因此在分類上並不歸類在常見的兔脂鯉屬(Leporinus),而是分類在下脂鯉屬(Hypomasticus)中。最大體型可能只有 10 cm,算是大型鉛筆魚中的小型種,不過仍不建議和小型魚混養。

 

企鵝大衛鼠 Corydoras sp. CW107

和企鵝大衛鼠(CW107)一同輸入的尖吻寬帶大衛鼠(CW106)

  近年來,哥倫比亞與巴西交界的河域不斷被開發,過去一些鮮少輸入的新魚種也開始慢慢出現,就像這種分布在哥倫比亞沃佩斯河(Rio Vaupés)支流的企鵝大衛鼠(編號 CW107)就是一例。由於牠們從背部一直延伸至尾鰭下葉的那條黑帶格外粗黑,寬度甚至可以擴張到身體的一半,黑白對比的模樣宛如企鵝燈一般,因此得名。另外牠們也有尖吻型的種類,被稱為尖吻寬帶大衛鼠(CW106),此次也和 CW107 一同輸入,只是數量較少一些。

 

 

血紅寶石鯛 Hemichromis exsul

  這次從德國輸入的這種紅寶石類非洲慈鯛,根據該出口商網站上的介紹,牠們其實早在1933年就已經以 Pelmatochromis exsul 的名字被科學描述過,之後才變更其屬名為 Hemichromis exsul。其模式產地是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Lale Turkana),所以也稱圖爾卡納紅寶石,後來研究人員認為H. exsul只是 Hemichromis letourneauxi(萊氏伴麗魚)的同物異名。然而當 Lothar Seegers 在 1998 年發表了他在圖爾卡納湖所採集到的血紅寶石鯛照片時,卻發現所採到的魚看起來和萊氏伴麗魚完全不同,可惜的是,肯亞並不是非洲淡水觀賞魚的出口國,所以一切成謎;直到今年,德國知名出口商才首次輸出了這種被稱為血紅寶石鯛的德國人工繁殖個體。

     牠們和其他紅寶石家族成員最大的差別,在於體側缺乏其他紅寶石常出現的一顆亮麗眼斑,並且牠們的各鰭鰭緣呈現黑色,體型也較小,最大僅 10 cm。雖然本種體色在生氣時顯得極為紅艷華麗,對水質、餌料也不挑剔,但個性同樣粗暴,領域性極強,會攻擊並驅趕其他同類或任何小型魚,建議以較大的水族箱飼養,並混養體型稍大、喜巡游於上層水域的中型加拉辛,如一線隆吉尼或剛果燈。有鑑於牠們的近親-紅寶石已經在野外成為嚴重的外來種,也希望這種魚類能夠被好好飼養在水族箱裡,不要成為下一個紅寶石。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