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燈魚比我想像中要複雜多了!
-談愛瑪燈的產地型
自從2016年11月介紹過愛瑪燈(Hyphessobrycon hexastichos)之後,該魚種便成了燈魚界家喻戶曉的明日之星,近兩年的輸入次數也變得較為頻繁;但自此之後,自然而然地,每當我在水族館中見到牠們時,便鮮少對其投注過多的眼光。直到前幾個月我和經營萬華某家知名水族館的友人在店內閒聊時,他無意間聊到最近幾批愛瑪燈似乎和早期的不太一樣:進口的體型都比較小,而且魚在很小的時候就發色得十分美麗。我才意識到最近看到的愛瑪燈的確有這種情形。巧的是,過沒幾天,當初批量進口愛瑪燈的貿易商突然向小編透露,今年的愛瑪燈跟前年進口的個體並不是同產地的,難怪看起來感覺有些不同。


細問之下,原來,前年進口的類型是以「Rainbow Diamond Kogal Tetra(彩虹鑽石可卡燈)」之名輸入的,日文名為「スーパーストライプダイヤモンドテトラ リオアリプアナ」,意思是「超級條紋鑽石燈 阿里普亞納河產」;而最近以「Stripe Diamond Kogal Tetra(條紋鑽石可卡燈)」名稱輸入的類型,則被日本稱為「ストライプダイヤモンドテトラ テレスピレス」,意思是「條紋鑽石燈 特利斯皮里斯河產」。也就是說,最早批量進口的愛瑪燈是產自巴西瑪迪拉河(Rio Madeira)上游支流-阿里普亞納河(Rio Aripuanã)的個體,而後期出現的類型則是漁夫在特利斯皮里斯河產(Teles Pires)採集的個體。其實這兩條支流位置分別位於愛瑪燈的模式產地-茹魯埃納河(Rio Juruena)的左側及右側,但是同為塔帕若斯河(Rio Tapajos)上游支流之一的特利斯皮里斯河在地緣關係上感覺較為密切一些。

兩個產地型就外觀來說略有一些差異,但嚴格來說差別不大。除了特利斯皮里斯河產的個體體型可能略小,常見輸入尺寸約2-3 cm(尚不清楚會否長到跟5 cm左右的阿里普亞納河個體一樣大),其體色也較偏水藍色,特別是從臀鰭上可以明顯察覺,水藍的體色和身上的血紅色條紋可以形成鮮豔的紅藍對比;阿里普亞納河產的個體雖然也帶有水藍色光澤,但似乎就沒有前者那樣明顯。至於其他體紋或體色方面,除了特利斯皮里斯河產個體的脂鰭上有一處白斑外,其他部位並沒有顯著差異。為了方便表示這兩種產地類型,也許可以將早期輸入的阿里普亞納河產愛瑪燈稱作I型,而近期輸入的特利斯皮里斯河產類型稱為II型;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又會有III型跑出來了呢!說到這裡,有養愛瑪燈的朋友們,趕快回家看你養的是哪一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