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牙魚的世界

在台灣淡水觀賞魚市場中所稱的「牙魚(Wolf fish)」,通常指的是虎脂鯉科(Erythrinidae)魚類,而非日本觀賞魚市場所認定嘴上長滿獠牙的種類,例如大暴牙類(Hydrolycus)。虎脂鯉科下有三個屬,分別為虎脂鯉屬(Erythrinus)、紅脂鯉屬(Hoplerythrinus)與利齒脂鯉屬(Hoplias)。對於喜歡體型越大感覺越霸氣的大型魚玩家而言,利齒脂鯉屬(Hoplias)的牙魚們才是他們追逐的對象,因為這個屬底下的成員動不動就可以長到 50 公分以上;至於虎脂鯉屬和紅脂鯉屬牙魚,對這些大型魚玩家來說,根本就屬於小型魚,因為牠們再怎麼大也不會超過 40 公分,更尷尬的是這兩個屬當中,會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的種類通常只有三種左右,牠們最大體長也很難超過 25 公分,因此往往成為大型珍怪魚中被遺忘的一群。

▍七彩牙魚 Erythrinus erythrinus

  虎脂鯉屬中只有兩個種被描述,其中最著名的魚種就是其模式種-七彩牙魚(Erythrinus erythrinus),至於另一分佈在巴西巴西亞(Bahia)的魚種-E. kessleri 則未曾聽聞輸入過。七彩牙魚常以紅牙魚之名從祕魯進口,雖然體型最大僅有 20 cm 左右,不過在所有牙魚之中,牠們算是少數具有鮮豔體色的種類,因此也較受歡迎。牠們在體側具有數條呈垂直狀的色塊,顏色從橘色至黃色不等,公魚的背鰭和尾鰭上半部的外緣有著一條同樣呈橘黃色的邊框,並且隨著魚齡漸增,背鰭末端也會隨之延伸。然而文獻指出,本種的產地不僅侷限在祕魯境內,在巴西、委內瑞拉、千里達和法屬圭亞那等國境內也有分布,因此近幾年來的研究也顯示,來自不同產地的族群之間具有不同的遺傳差異,因此嚴格來說,Erythrinus erythrinus 其實是一個複合種(species complex),而非單指一個種。

橙腹牙魚 Erythrinus sp. Peru

  所謂的橙腹牙魚其實常常和七彩牙魚混為一談,可能是「橙腹」二字會讓人聯想到七彩牙魚身上的橙斑所致,然而其實橙腹牙魚的體側並不具有七彩牙魚那樣的橙色斑塊,而是在後半身體的下腹部至尾鰭間,具有濃烈如落日餘暉般的橘紅色調,並在鰓蓋上呈現出美麗的金屬藍光澤。牠們多半和七彩牙魚一同自秘魯輸入,不過目前尚未被科學描述,最大體長估計也在 20 cm左右,過去市面上曾經出現以某某侏儒牙魚販售的個體,可能就是橙腹牙魚或七彩牙魚的幼魚型態。此外,橙腹牙魚的背鰭雖然和七彩牙魚一樣都會延伸拉長,但前者的鰭緣並沒有如後者般的橘黃色外框。在個性上,橙腹牙魚略比七彩牙魚來得羞澀、沉靜。若以稀有度來說,其實橙腹牙魚要比七彩牙魚少見得多,不過卻不像七彩牙魚那樣受到注目,不過個人認為,橙腹牙魚的潛力及魅力十足,畢竟要見到牠們濃郁的豔紅腹色是需要飼養好一段時間的。

▍黑線老虎牙魚 Hoplerythrinus unitaeniatus

  如果不特別說明的話,第一眼看到黑線老虎牙魚可能會認為牠們是某種中大型塘鱧,因為牠們鰓蓋上的深色眼斑和身上的黑線,和部分塘鱧的體紋特徵還蠻相似的;另外牠們的體色略帶金黃色,因此老外多半稱牠們為 Gold Wolf Fish(黃金牙魚)。個性相較於其他牙魚來說較為活潑好動,喜歡在水域中層游動,也較喜歡採取主動獵食,經馴餌後也可餵食人工顆粒飼料。雖然本種廣泛分布在南美洲的各大流域,不過在觀賞魚市場上卻不多見,是值得收藏的牙魚種類。成魚體型可達 25 cm。

飼養

牙魚可以馴餌轉而接受人工飼料

  虎脂鯉科魚類皆為標準的肉食性魚種,在原生水域中會伏擊小魚或昆蟲為食;有研究發現,分布在圭亞那的七彩牙魚或橙腹牙魚在幼魚時期會發展出類似 Rivulus 屬河鱂雌魚的模樣,藉以吸引不知情的雄鱂魚前來求偶並加以捕食。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除了可以餵食冷凍赤蟲這類生餌或是小魚、小蝦及紅蚯蚓等活餌外,一旦習慣環境後,也能接受大型魚專用人工飼料,避免餵食活餌所產生的帶菌風險。小型牙魚可以單養,也可與其他體型相仿的大型魚混養,不過由於同種之間的競爭性較強烈,應避免同一缸中飼養兩隻小型牙魚,防止其打鬥受傷。

協力|台族水族貿易.珍奇水族貿易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