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你搞得我好亂啊!(上)

最近有幸從好友那裡獲得在香港瀕危的林氏細鯽(Aphyocypris lini),突然讓我想起過去曾在微信公眾號中寫過一篇關於白雲山的文章。白雲山和林氏細鯽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文|Flair Wang

協 力|周行.莊維誠

原生地水下的白雲山,身上的金色線條變成藍色,魚鰭上的紅色色彩也稍淡
不同產地的白雲山族群,體色上略有不同

中國原生的紅蓮燈

  有一種體長不過 4 cm 左右的小型鯉科魚類,原產於中國廣東省白雲山(White Cloud Mountain)的溪流中。牠們擁有不遜於南美小型加拉辛,如紅蓮燈或日光燈的絕豔體色,帶著濃烈金屬感的金橘底色,搭配上體軸那粉紅、金色又帶點藍色的側帶,加上鮮紅如火焰般的魚鰭及亮白色的勾邊,很少有魚類能和牠們匹敵。

  白雲山在自然水域中由於身上的紅色光譜容易被水吸收,所以我們從水中看白雲山時,會發現牠們身上的藍綠色霓虹光帶特別突出,其原理和亞馬遜黑水河中的霓虹燈魚一樣。更令人欣慰地,牠們原生於中國南部的亞熱帶地區,和普遍常見的熱帶觀賞魚對低水溫的低耐受度相比下,白雲山具有忍受高達 4~30 ℃ 適溫範圍的優勢,即使在冬季室內不加溫的情況下也能存活,飼養和繁殖也皆容易,因此可說是最適合初學者飼養的淡水觀賞魚。

處境堪憂的白雲山

  很難想像的是,這種在市面上極為普遍、常見的小型觀賞魚,居然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Yue and Chen, 1998),而且其野生族群在上世紀 80 年代時就已經被認為在野外滅絕(Liang et al., 2008)。不過除了廣州的白雲山地區(白雲山是廣州著名的風景區)外,這幾年已經在廣東省(Yi et al.,2004)的從化、惠州和深圳一帶;廣西省的防城港和海南島(Chan and Chen, 2009),甚至是越南北部都陸續發現一些族群,只是原本分布在香港的種群卻因棲地過度開發已全數滅絕。

  這些在不同地區發現的個體,在體色及魚鰭色彩上多少會出現些許差異,相當耐人尋味。但令人遺憾的是,因著森林砍伐和工程開發,必然使森林覆蓋面積不斷減少,其所造成的土壤侵蝕、河川改道或污染,將在日後不斷嚴重威脅到這群生活在小溪流的美麗小魚之存續,這些殘存的白雲山種群的未來依然岌岌可危!

白雲山的人工品系

白雲山混亂的身世

  這種色彩鮮豔的小型鯉科魚類是在 1932 年由一位對原生動植物具有濃厚興趣的童子軍團團長-鄧錦輝先生(Tan Kam Fei),於中國廣東省白雲山(White Cloud Mountain)中的一條溪流所採集到的。為了感謝他的貢獻,魚類學家林書顏(S.Y. Lin)在同年替這種小型又美麗出眾的鯉科魚類建立了鄧魚屬(Tanichthys;目前普遍被稱為唐魚屬);其種名「albonubes」為「白雲(White Cloud)」之意,意指其模式產地。這種白雲山魚在當時受到廣州當地及香港水族協會之水族愛好者的熱烈歡迎。

  在白雲山魚被命名之後,第一批魚於 1935 年被一位年輕的水族愛好者-布勞內爾(C.W. Brownell)帶去了北美洲,而後他又把魚給了另外一位住在蒙特利爾的魚友-伊士曼(O.R. Eastman)。雖然伊士曼先生很努力地繁殖牠們,而且這四隻野生魚也已多次產卵,但他只有把兩隻雄魚與一隻雌魚帶大。在意識到條件的有限後,他於 1936 年把僅存的一對白雲山魚交給了費城的威廉.英尼斯(William T. Innes),希望這個著名的美國水族愛好者能夠創造更多它們的後代。

窮人版的霓虹燈魚

  第一批來自中國的白雲山於 1937 年運抵歐洲,在運送過程中魚隻死亡慘重,數千隻僅有 10 多隻存活,然而這些殘存的美麗小魚仍在日後掀起一股旋風,被以「窮人版的霓虹燈魚」大肆宣傳。而其璀璨的體色也使該魚於 1938 年 9 月登上了《 The Aquarium》水族雜誌的封面,裡面描述了野外採集者布勞內爾從中國帶去的白雲山魚。如同最初林所描述的,牠們的背鰭基部為紅色,臀鰭為黃色,其邊緣則呈現亮白色。而 Sugars 也於同年描述了一種背鰭和臀鰭都呈現紅色的香港型(Hong Kong population)白雲山。

魚鰭外緣鑲有白黃色邊框的大帆白雲山,應該比較偏向一般廣東型白雲山的血統

香港型白雲山

  香港型白雲山魚隨後被出口到美國、魚類學家 Albert Herre 遇見牠們時的舊金山,然而典型白雲山魚和香港族群之間有體色上的差異,他懷疑這兩種色彩類型可能是不同的物種。Herre 的懷疑於 1939 年得到證實,Lin 把一份手稿送給了他,裡面包括了發現自香港的一個新種小型鯉科魚的描述。

  Herre 此時臆測了兩種情況:這份手稿已經被發表(但實際還沒有)或是 Lin 正準備以 “ Aphyocypris pooni(潘氏細鯽)” 這個新名字為香港型白雲山命名(但實際上 Lin 沒有)。那麼在這兩個假設下,他在 Lin 的論文發表前,先使用了這個他為香港型族群所命名的名字刊登在一篇文章中。由於 Herre 對潘氏細鯽的描述十分詳細,符合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從而確保了這個名字的分類有效性。

傳統的大帆白雲山也被稱為錫蘭紅尾燈,很可能就是源自早期香港的原生族群

但他們講的是同一種魚嗎?

  Herre 雖然看起來是搶在 Lin 之前發表論文,但是,Lin 所描述的潘氏細鯽(A. pooni)與香港的白雲山魚卻是有明顯區別的。首先,有水族愛好者發現 Innes 所描述的典型白雲山魚和 Herre 的潘氏細鯽能夠混交繁殖,並產下發育正常且具繁殖能力的兩種形態的後代。

  這結果使 Innes 在 1945 年總結出一個正確的結論:說明這二十年間牠們的身份會造成如此混亂的局面,其實就是 Lin 把他所描述的潘氏細鯽(Aphyocypris pooni)引進至水族貿易市場中。該魚最後被定為 “ 林氏細鯽(Garnet Minnow ; Aphyocypris lini)”,這個名稱在之後被廣泛地使用,但牠與香港的白雲山魚為完全不一樣的魚種。1966 年 S. M. Weitzman 和 L.L. Chan 發表了決定性的論文,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潘氏細鯽

  在檢驗了相關的標本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兩種描述指的顯然不是同一物種。Lin 取的名字是 Herre 的次異物同名(有效名稱以後出現的所有無效同物異名);此外,他們認為 Herre 的 “ 潘氏細鯽(A. pooni) ” 在形態上和白雲山(T. albonubes)沒有明顯差別,因此 “ A. pooni ” 成為白雲山魚的次同物異名。

林書顏於 1939 年所發表的林氏細鯽(Aphyocypris lini),實際上和 Herre 的香港型白雲山為完全不同的魚種

細鯽屬

  Lin 於 1939 年發表的 Aphyocypris pooni 可歸到錦波魚屬(Hemigrammocypris)下,但 Lin 所發表的 Aphyocypris pooni 因發表較晚而失效,所以他們提議用林氏錦波魚(Hemigrammocypris lini)來代替這種暗紅色的小魚。最後因為錦波魚屬(Hemigrammocypris)具有三排下嚥齒,而林氏錦波魚只有兩排,最後又改回細鯽屬,定學名為 “ Aphyocypris lini ” 直到今日。

  雖然 Weitzman 和 Chan 的文章應該已經平息有關 “ 香港型白雲山 ” 的分類地位爭議,但在批發商的報價單、一些網站和水族出版品上卻依然可見使用 Tanichthys linni Tanichthys albonubes var. Linni 這兩個名字,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對林氏細鯽(Aphyocypris lini)。牠們在香港原生地已經極度瀕危

  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上歸納出一些結論:

1. Innes 最初於 1932 年所發表的白雲山為典型的白雲山(廣東型):魚鰭內緣為紅色、外緣為白色邊框;

2. Herre 的 “ 潘氏細鯽 ” 其實就是香港型的白雲山:體色偏紅,各魚鰭基部為鮮黃色、邊緣則為紅色,而這類型也就是過去以 “ 錫蘭紅尾燈 ” 或 “ 大帆白雲山(長鰭型改良種)” 等中文商品名販賣的個體,然而卻被普遍以 Tanichthys linni Tanichthys albonubes var. Linni 等錯誤的學名標示;

3. Lin 所描述的 “ 潘氏細鯽 ” 後來變成單純的林氏細鯽(Aphyocypris lini),一種和白雲山體型相仿、體軸有金色縱帶,但魚鰭無特別紋路或色彩的小型鯉科魚,和白雲山的鄧魚屬完全不同。

人工改良品系

黃金白雲山為常見的白雲山人工改良種

  白雲山是很容易繁殖的魚種,在人工繁殖個體數眾多的情況下,出現基因突變個體的機率也會大增,而市售的「黃金白雲山」、「大帆白雲山」或「超紅大帆白雲山」等魚種,就是基因突變加上人為選育後的結果。幸運的是,這些人工品系仍然保有獨特的色彩以及毫不違和的體態,因此同樣受到魚友歡迎。

至於鄧魚屬的其它魚種,有機會我們再談…

▍2022 年 1 月 17 日更新

分布在中國廣西以及海南島的白雲山日前分別已被獨立為新種。Tanichthys albiventris 的模式產地位於廣西東興市;Tanichthys flavianalis 則是過去曾在海南島發現的種類,模式產地在瓊海市。論文在此

參考文獻

  • ifish微信公眾號:什么?中国也有原生宝莲灯?
  • Paul V. Loiselle, Ph.D. (2013). Genus Tanichthys-White Clouds, Meteor Minnows, and Sparkling Gems. American AMAZONAS, 2(4), 50-58.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2 thoughts on “白雲山你搞得我好亂啊!(上)

  • Avatar
    2019-01-06 at 16:39:03
    Permalink

    很讚的文章!感謝讓我增廣見聞,謝謝您~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