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魔鬼燈的繁殖

來自巴西塔帕若斯河(Tapajos)上游迷你脂鯉――血紅魔鬼燈(Red Devil Tetra)果然名不虛傳,牠們對燈魚玩家而言,是一種令人興奮和體色鮮艷的魚種。這種新物種現已被科學描述為 Hyphessobrycon piranga且已被多次成功繁殖。

作者|Hans-Georg Evers

翻譯|Flair Wang

血紅魔鬼燈(Hyphessobrycon piranga)的亞成雄魚已經顯現出色彩

  當我在撰寫關於巴西中部塔帕若斯河上游的一些新燈魚文章(Evers AMAZONAS,2017 年 5月 / 6 月號)時,激起了我想擁有至少一些這些美麗的物種並嘗試繁殖牠們的願望。在熱心的 Panta Rhei 公司(德國 Wedemark-Brelingen)的幫助下,我設法獲得了野生的藍鑽紅莓燈(Hyphessobrycon wadai)、藍緞帶燈(Hyphessobrycon sp. “Blue Ribbon”、彩虹藍帝燈(H. melanostichos),以及名字聽起來很嚇人的血紅魔鬼燈(Hyphessobrycon sp. “Red Devil”)。

  血紅魔鬼燈身上擁有鮮明的粗黑色側帶。有兩隻魚的魚鰭已經出現了紅色,而看起來像雌魚的個體則體色相當樸素並有著黃色的魚鰭。在短時間內,我能夠順利繁殖出上述的前三個物種而沒有任何重大問題;只有這四隻小紅魔需要耐心等待!

巧妙的命名

  在Camelier等人(2018)最近發表的論文中,將這些小巧的脂鯉描述為Hyphessobrycon piranga。「Piranga」是圖皮語(Tupi;南美洲原住民)中的一個詞,意思是紅色。此外,這個名稱也是參考新熱帶鳥類──唐納雀(tanager bird)的屬名,牠們的雄性為紅色,而雌性為黃色。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命名選擇,因為牠反映了這個新描述物種中獨特的性二色性(兩種性別的體色不同)!

血紅魔鬼燈成熟雄魚的平時體色

  血紅魔鬼燈棲息於塔帕若斯河上游的韋爾迪河(Rio Verde)──茹魯埃納河(Rio Juruena)水系中一條名為帕羅蒂奧河(Rio Parrotio)的小支流。韋爾迪河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水流適中,位於巴西中部高地海拔 580 米處。Camelier 等人(2018)指出,在茂密的河岸植被下方相當平靜的水域中,可以找到這些大小相當於日光燈魚(Neon tetra)的脂鯉。

  我在沒有任何棲息地資訊的情況下做了很多假設,並且將我的四個紅魔鬼燈和其他新的燈魚放在一個 76 升,種了茂密水草的檢疫缸中(26 ℃、300 µS/cm、強大的海綿氣動式過濾)。在描述中,Camelier 等人(2018)記錄紅魔鬼燈胃內容物分析顯示出有機殘留物,特別是絲狀藻和各種昆蟲幼蟲。在我的水族箱裡,我餵食牠們小型的冷凍和活餌(劍水蚤、豐年蝦無節幼蟲、水蚤,加上小玻璃蟲和孑孓)。

  這些魚是野生採集個體,最初測量的長度小於 2 cm,但在幾周內總體長超過 3 cm 並且增重不少。不僅如此,牠們也變得越來越大膽!有一天,當我看到一小片紅色光芒從植物中竄出並攻擊幾乎是牠們體型兩倍大的藍鑽紅莓燈時,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啊哈!我想,這就是你名字的由來!」

繁殖野心

  我通常會先取得魚種,以便有一天能夠嘗試在水族箱中繁殖牠們。在我看來,這是我們水族愛好中最有趣的一面,可以在成功和失敗中喚起許多情感,像是在我看到第一批魚卵的時刻,或者當我站在一個有著一大群仔魚的魚缸前時,至少對我而言,這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與此同時,任何會讓一切出錯的失敗嘗試並不會讓我感到煩惱。

  當然,新物種對於水族愛好者來說,第一次成功時的幸福感總是特別強烈,尤其是對牠們的繁殖方式尚不為人所知的時候。因為我已經有一些繁殖燈魚的經驗,我希望來自巴西中部的新訪客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當藍緞帶燈和彩虹藍帝燈表現出強烈的繁殖意願後,很快就看到了第一批魚苗,我必須等待藍鑽紅莓燈長到至少 6- 8 個月大,直到我能清楚地分辨出性別後,才能把它們分開。當我最後選擇三到四隻雄魚配上一隻雌魚來繁殖時,繁殖藍鑽紅莓燈同樣不再是一個問題。這種魚產量很大,只要一隻成熟雌魚,就能輕易產下 300 顆以上的魚卵。

  那 “ 血紅魔鬼燈 ” 呢?牠們繼續在魚缸四周徘徊,像小小的紅色光芒,互相厭惡。在 2017 年秋天,我終於第一次認真的嘗試繁殖它們,因為我知道其中一隻雌魚顯然已經準備好了。

繁殖設置

  我將所有的小燈魚放在繁殖缸中,底面積為 50 × 30 cm。一端配有漢堡式生化棉氣動過濾器(Hamburg Matten filter );我在過濾槽中放了一根加溫器給這個喜歡溫暖的魚種。底部覆蓋著一個產卵網,因為燈魚常會吞噬牠們自己的魚卵和魚苗。

  對於野生採集到的魚類,我認為牠們在一個小空間中會比一些已經 “ 馴化 ” 的水族品系更具侵略性,我總是會放養一群,以便通常在繁殖期具有強烈領域性的優勢雄性,可以將其攻擊力平均分配給牠的所有同伴。否則,他可能持續追逐一隻雌魚,如果對方不願意產卵,最後會將她打死。不幸的是,這種情況在過去使用單獨配對時曾發生過。

  我使用非常細緻的人造 “ 新奇 ” 毛線作為產卵基質和覆蓋物。我會先用熱水沖洗,然後將其散佈在水族箱中。我還會在海綿過濾器和玻璃之間的水面下方塞了好幾搓毛線,為任何受到壓迫的個體製造更多的藏身處。

用來繁殖燈魚的典型魚缸,放有細緻的人造毛線和網格底部

  水質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我以前使用的是逆滲透裝置,但現在我只收集雨水。我在雨水中加入約 5 % 的自來水,加入幾滴黑水提取物,並在過濾棉後面放入兩到三片欖仁樹葉(Terminalia cattapa)。因此,水中含有天然腐殖質,並在接下來的 2-3 天內變成略帶褐色。電導率現在為 80-120 µS/cm,pH 值約為 6.0。對於這些來自小雨林溪流和河流的亞馬遜物種,我將水溫設定為 25-26.5 ℃。現在是時候放入未來的父母了。

將少量黑水萃取液加入水中進行繁殖

耐心的考驗

  如果魚隻經過良好餵養且雌魚明顯準備產卵,牠們在繁殖缸中可以保持長達一周不需餵食而沒有問題。事實上,會在入缸第一天發生產卵行為通常很罕見,尤其野生魚並不會馬上產卵,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繁殖缸中有限的空間和擁擠的條件。

  我在晚上很晚、魚室熄燈前不久的時候才放入紅魔鬼燈。當我上班前一大早餵養所有幼魚,而房間裡的燈仍然關閉時,我自然地偷看了一下紅魔鬼燈的魚缸。一隻雄性的強勢個體正在魚缸中間盤旋,輕微地顫搐著,而且仍在睡覺。在毛線堆中沒有任何跡象。晚上下班後,這個繁殖缸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魚缸裡看起來一團亂。強勢雄魚在魚缸周圍徘徊,追咬著另一隻雄魚。如果他在追逐過程中接近其中一名女性,便會向她進行誇示。不幸的是,紅魔鬼燈的婚姻色很難拍出來。我試過了,但是在圖片中看不到鮮明的紅色,因為我不想太多地打擾魚類,由於毛線的緣故,開放的游泳空間很少。平時只有魚鰭上有顏色,但這個小傢伙現在全身都有濃烈的櫻桃紅色。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三天,直到最後我在第三天結束時回家,在產卵網格下發現了第一批卵。我把所有魚撈出來,移除了產卵網,但將毛線留在了水族箱中。再次,是時候讓繁殖者運用耐心,讓第二天孵化的卵和仔魚平靜下來。孵化後,這些小仔魚需要再過兩天才能進行第一次餵食。此時,我非常小心地取出產卵毛線,並將所有魚苗都抖落。我在繁殖缸裡加了一堆爪哇莫絲。魚苗會依附在上面,並在那裡找到牠們的第一餐。

  此外,從第二天開始,我餵食了香蕉微蟲(可能是Panagrellus nepenthicola),這是一種你可以輕易繁殖的線蟲。這些小蟲明顯比微蟲還小,並且各種類型的魚苗都很願意接受。我很早就停止餵食纖毛蟲(infusorians),由於爪哇莫絲的投入,它們會自動出現在繁殖缸中。所以相反地,我現在用放大鏡非常仔細地檢查水中並監測纖毛蟲密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飼養燈魚出現問題,那麼失敗的原因是由於纖毛蟲爆發所引起的。繁殖者很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它可以在一夜之間摧毀整個種群。如果纖毛蟲密度增加太多,我會安裝紫外線殺菌器。透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在最初的幾天內獲得所有仔魚。

  接下來,是第一次小心換水的時候了。我一開始大約更換 10 %,並通過風管慢慢直接引入自來水(300 µS/cm)。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將換水量增加到了 25 %。通過這種方式,幼魚在出生的前兩周內會全部換成我們漢堡的自來水;牠們都毫無例外地接受。

  大約兩周後,牠們第一次接受豐年蝦苗,但實際上牠們更喜歡吃香蕉微蟲。與豐年蝦不同,它們的優勢在於幾小時後並不會死亡而影響水質,一天後仍會在缸底上蠕動。

雌魚的魚鰭缺乏紅色

  我放入小鬍子異型(Ancistrus)幼魚來清潔缸子底部;通常這樣的繁殖缸會放入 2-3 隻。如果可以的話,我會選擇非常小的個體,然後讓牠們隨著燈魚一同成長。在 4-6 周大時,我將牠們移到一個更大的育成缸。在這個階段,年輕的血紅魔鬼燈已經成為不需使用放大鏡觀察的小型燈魚,並且可以持續帶大而不會有所損失。我已經使用這種方法獲得最多約 100 條的幼魚,儘管通常明顯更少,只有預測數量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只有一隻雌魚產卵。

在求偶期間,雄魚體色幾乎全紅;圖中個體對拍照感到不安,所以體色沒那麼濃烈
仔魚可以在 4-6 周大時會移到更大的育成缸

  小紅魔並不是沒有侵略性,即使是幼魚。由於缺乏空間,我試著將一些年輕的鼠魚與紅魔鬼燈的亞成魚一起飼養,而鼠魚則用牠們的部分背鰭和尾鰭付出了代價。年輕的燈魚總是饑腸轆轆,每天至少應該餵食三次。就像喜歡蠶食其他魚類魚鰭的直線脂鯉屬(Moenkhausia)燈魚幼魚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那麼小紅魔鬼燈就會互相攻擊。然而,牠們之間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同類相食傾向。像許多其他群遊魚類一樣,當牠們保持在非常小的群體中時,牠們是最會爭鬥的,但是當保持在一個大群體中時,通常是和平的。

這種燈魚堪稱燈魚玩家心目中的夢幻逸品。試著養養看吧!

|Hamburg Matten filter 簡稱 HMF,是一種利用泡棉作為濾材的氣舉式水質過濾方式。據說最早是上世紀 60 年代一位住在德國漢堡(Hamburg)的水族玩家所發明的,和一般市面上的生化棉氣動過濾器不同的是,這種過濾方式是將經發泡的多孔隙泡棉直接在水族箱的一側或一角做出隔間,並在槽內用空氣幫浦打入空氣至導管中,運用氣體上升的原理,帶動缸水通過泡棉再經由氣泡導入缸中,完成過濾水質的目的。培菌面積大、效率高,且不需經常清洗濾棉(一至兩年清潔一次即可)是其最大優點,可大幅減少清潔管理魚缸的時間,深受許多歐洲水族玩家的喜愛。

參考文獻

Camelier, P, F C P. Dagosta&M.M. F Marinho 2018. New remarkable sexually dimorphic miniature species of Hyphessobrycon (Characiformes: Characidae) from the upper Rio Tapajos basin.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2018), doi:10.1111/jfb.13579, available online at  wileyonlinelibrary.com

Evers, H.-G 2017 Tetras from the Rio Tapajos. AMAZONAS 6(3): 60-66

|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AMAZONAS 》Mar/Apr 2019 : Husbandry and Breeding: Red Devil Tetras — Breeding a newly described dwarf characin from Brazil by Hans-Georg Evers

 

延伸閱讀

血紅魔鬼燈終於有學名了!

亞馬遜之心的夢幻燈魚

藍緞帶燈 III 型又是什麼?

 

Hans-Georg Evers

Hans-Georg Evers

漢斯 - 喬治.埃弗斯(Hans-Georg Evers)住在德國漢堡,從小就是一名十足的水族愛好者。迄今為止在他的魚缸裡一共飼養及繁殖了 400 多種不同的淡水魚。其中有 135 個不同的鼠魚品種,還有超過 135 種的異型魚。自 2005 年開始至 2017 年年底擔任德國《 AMAZONAS(亞馬遜雜誌)》的主編。從 2018 年開始,他轉任為美國版《 AMAZONAS 》的編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