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 月新魚快訊

一元復始 、 萬象更新,來看看新的一年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新魚種呢?

 

▍紅尾娃娃 Carinotetraodon irrubesco

雌魚

  龍脊魨屬(Carinotetraodon)的淡水河魨是河魨中的迷你軍團,其中以印度產的巧克力娃娃為最,體長不到 3 cm;其它來自印尼、婆羅洲的同屬魚種,體長最大也不過 5 cm 而已。原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及西加里曼丹的紅尾娃娃(C. irrubesco),和其他同家族的紅眼娃娃(C. borneensis)、冠紋娃娃(C. lorteti)、紅斑馬娃娃(C. salivator),在體型和體色上皆較為類似,也大都生活在純淡水溪流。最近因為紅尾娃娃輸入量較多而顯得較為常見,但其實牠們的市場能見度並不穩定。這四個相似種皆為兩性異形,也就是雌雄的外觀差異極大,彷彿不同的魚種一樣。

  顧名思義,紅尾娃娃雄魚全紅的尾鰭能夠與其他相似種區分開來,至於紅眼娃娃和冠紋娃娃由於都有藍色的尾鰭所以難以分辨;而這四個相似種的雌魚在分辨上就更難了,只能從牠們背部的斑紋不同來判斷。紅尾娃娃雖然有點脾氣,但嚴格說來其實也不算太兇,種內之間偶有追咬但通常不會造成太大傷害,頂多魚鰭稍有破損而已。但仍不建議與行動緩慢的小型魚類如三角尾孔雀魚、小丑燈之類的魚種混養;和游速較快的中小型魚種混養大致沒有問題,飼養在水草缸中還能抑制害螺生長,平時餵食冷凍赤蟲即可。此外龍脊魨屬河魨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雄魚在生氣時,不像其他河魨會將身體鼓成圓球狀,而是身體背腹兩脊會上下撐開,讓體側看起來更加高大來虛張聲勢,相當有趣。 協力 / 紅鱗水族

龍脊魨屬(Carinotetraodon)河魨的雄魚在面對威脅時,會將背腹上下撐開來虛張聲勢

▍孟加拉銀鑽狗頭 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

體長 31 公分的大型個體

  還記得一個多月前曾介紹的新種河魨-孟加拉銀鑽狗頭(Chelonodontops bengalensis)嗎(具體內容請看這裡)?牠們是2018年才被科學描述的大型汽水域河魨,但是事實上早年兩、三年前就曾經進口至台灣。雖然乍看之下與牛奶點狗頭(凹鼻魨;C. patoca)有幾分相似,不過本種的底色為深灰色,背部布滿金色至銀白色的斑點或蟲紋,靠近下腹部處則灑上一片星空般的細點,體色不但華麗且質感細膩。這陣子貿易商再度自印度引進不同尺寸的本種個體,尺寸較小的個體如先前預測般在背部擁有比例較大的金色斑點。個性相對溫和,能行種內混養。廣鹽性的銀鑽狗頭雖然可以在純淡水中生活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畢竟牠們被發現在紅樹林地帶,因此換水時添加一些海鹽有助於維持其健康。協力 / 珍奇水族貿易

體長約 10 公分的小型個體

▍灰白狗頭 Arothron immaculatus

一抓起來就馬上充氣成圓球

  和銀鑽狗頭一同自印度輸入的無斑叉鼻魨(Arothron immaculatus),體色呈灰白色,在吻端、胸鰭、背鰭和尾鰭呈現黃色,眼眶及各鰭皆有著黑色外緣,模樣一看就像是海水觀賞魚中的狗頭類河魨,然而有趣的是出口商卻聲稱是在純淡水河域中捕獲的。查閱一下牠的基本資料顯示,這種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的河魨,也分布在台灣近海沿岸,主要棲息在河口及紅樹林地帶的泥底水域,因此在淡水河域中發現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雖然圖中個體是純淡水中拍攝,但是真的想要讓牠們有一個適合的生活環境,建議還是在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海鹽為佳。攝影體長約 20 cm,最大體長約 30 cm。協力 / 珍奇水族貿易

 

▍黑豆咖啡鼠 Corydoras sp. CW016

  當魏茲曼尼鼠(Corydoras weitzmani)在祕魯東南方的馬德雷德迪奧斯河(Rio Madre de Dios)水系被重現發現後不久,另一種共棲的新種兵鯰-黑豆咖啡鼠也隨之引進。最初發現該魚的 Lance Peck 稱牠們為 “ Teniente ”(西班牙語為“中尉”之意,可能是因為牠們身上的黑點有點像軍官的肩章),而 Hans-G. Evers 則賦予該魚種 CW 016 這個新編號。相較於重現江湖的魏茲曼尼鼠,黑豆咖啡鼠在水族市場中顯得罕見許多,偶爾才會從德國輸入一些零星個體。這種歸類在咖啡鼠家族的鼠魚特色十分鮮明,背鰭前方有著一顆墨藍色至黑色的大肩斑,狀態良好時,頭部會呈現橘紅色,特別的是牠們的身體比起其他同家族的種類要長上許多,十分容易辨識。本種棲息的阿拉薩河(Rio Araza)支流底床為砂礫混合、底層有著落葉的雨林小溪中,水溫約 22-25 ℃,水質是非常乾淨的軟水,pH約 6-7。牠們的個性安靜且羞澀,飼養時建議水溫不要超過 26 ℃,需要經常更換乾淨的軟水才能刺激牠們產卵繁殖。 協力 / 紅鱗水族

 

▍鬼王雷龍 卡必安隆產 Channa stewartii “Karbi Anglong

  斯氏鱧(Channa stewartii)是一種分布在印度東北方阿薩姆邦(Assam)的鱧魚,中文商品名普遍被稱為「藍寶石雷龍」,不過過去以鬼王雷龍(C. sp. Violet)、喜瑪拉雅雷龍(sp. Himalaya)、巴卡2型(barca II)、加洛丘陵(sp. Garo Hill)、綠翡翠雷龍(sp. Emerald Green)等品名販售的魚種,也被認為是斯氏鱧的個體表現或流域型。此次輸入的斯氏鳢來自阿薩姆邦的卡必安隆縣(Karbi Anglong),位置鄰近其模式產地-察查縣(Cachar)北部;身上似乎擁有較多斜向的黑色噴點,與其他類型個體之間的具體差異,可能得靠雷龍玩家細細品味了。隨著梅加拉亞邦豹雷龍(Channa pardalis)和藍月雷龍(C. bipuli)的身分陸續定讞後,印度產鳢科魚種之間的身分將會越來越明朗。攝影體長約 16 cm。協力 / 珍奇水族貿易

 

▍紅線電光美人 Melanotaenia rubrivittata

體色豐富的雄魚,猶如電光美人的紅色加強版

  這種黑帶銀漢魚屬的美人類彩虹魚也被稱為「露比精靈美人」,分布在西巴布亞的瓦波葛河(Wapoga),因此在2015年正式命名前被稱為「Wapoga Red Laser」,體色十分豔麗。其種小名「rubrivittata」為「紅色線條」之意,指的是這種近似電光美人(M. praecox)的魚種身上多了幾條紅色條紋,因此取名「紅線電光美人」更能讓人望字生意。除了體側多了五條左右的紅色縱紋外,本種小巧的體型、雄魚有如電光藍的體色及鮮紅魚鰭,與電光美人簡直如出一轍,其他較明顯的差別在於前者的體高較低,所以顯得體型較為修長。原產地水溫約 27-28 ℃、pH 6.5-8.0,飼育不難,發情的雄魚和電光美人一樣會出現金橘色的背部,此次為德國輸入的人工繁殖個體,最大體長約 6 cm。 協力 / 紅鱗水族

雌魚呈淡黃色,背景中正在求偶的雄魚背部已經出現金橘色

▍雲斑鰕虎 Acentrogobius nebulosus

  這次從印度進口的雲斑鰕虎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裸頰鰕虎魚屬鰕虎科魚類,從非洲東岸、紅海、印度半島、中國,乃至澳洲北部及太平洋熱帶至亞熱帶島嶼的紅樹林及沿海地帶都有分布,有時也會回溯至純淡水水域。 有著一雙大眼睛,背鰭第二和第三根鰭條突出,體側有三顆深棕色大斑點,四周有雲朵般的模糊斑紋,這也是其種名「nebulosus」的由來。雖然能夠暫時生活在純淡水中,但想長久飼養,仍建議在水中加入一半海水。由於本種體內具有河魨毒素,因此不能拿來食用。最大體長 18 cm,攝影體長約 7 cm。協力 / 珍奇水族貿易

 

Flair Wang

Flair Wang

由於對水族的熱愛,退伍後進入水族貿易公司工作,從事魚場管理、批發、零售及進出口業務多年。隨後任職於威智文化科技出版有限公司,擔任《愛酷族水族寵物月刊(Aquazoonews)》攝影編輯一職,之後升任執行編輯和主編。現為《Fishbook非魚不可》的校長兼撞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